屈麗虹 劉禹彤 萬勱 龍海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求各級黨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將高校、機關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1]。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高校教工黨組織面對黨中央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新定位,應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建設方法,在加強組織建設的進程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高校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一、提升高校教工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意義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得到充分貫徹落實的基礎,對黨執政興國具有重要影響[2]。高校教工黨組織組織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其組織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是黨在發展進程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是建黨97年來始終堅持的政治優勢和優良作風。在黨發展的各個時期,提升基層組織力都是黨建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1929年毛澤東同志在《紅軍第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黨的組織力的概念 [3]。1985年鄧小平同志指出,提升組織力是發展和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4]。《江澤民文選》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應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5]。2010年,胡錦濤同志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承擔著將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要把抓基層打基礎擺在組織建設的突出位置[6]。
(二)提升教工黨組織的組織力是將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高校的重要基礎,是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保障。黨的基層組織首先是政治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高校調研黨建工作時指出:“黨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黨員的基本單位,抓好了黨支部建設就抓住了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一環”[7]。陳寶生部長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將2018年作為教育系統黨建質量年,要求高校不斷提高校黨建工作質量,為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8]。高校教工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高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的落實程度和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責任使命,對確保黨的領導延伸到基層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面臨的挑戰
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成為了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重要課題。王智騰[9]認為,高校基層黨支部存在結構力受制、領導力不強、文化力不成系統三大核心問題。袁旭東[10]認為,當前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還存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等突出問題。高振崗[2]認為部分基層黨組織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引領發動黨員群眾的能力不強,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突出。研究認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在組織力的提升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
(一)教工黨支部班子建設標準弱化,支部隊伍建設缺乏活力。
一是高校教工黨員擔任黨支部骨干的積極性不強。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現象,導致支部班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組織力有所減弱。二是教工黨支部書記的選用標準不嚴。一些支部選用年輕黨員擔任支部書記,沒有充分考慮到其受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限制,難以樹立群眾威信等問題。還有一些支部書記兼任多職,對支部工作投入的精力難以保證。三是對黨支部班子的建設投入不夠。有些缺乏奉獻精神,不愿從事群眾工作;有些觀念老舊,用舊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有些消極逃避,將黨務工作放在科研工作和行政工作之后。
(二)教工黨支部制度標準淡化,黨的建設抓得不嚴。
高校黨支部對組織生活制度的認識不夠,導致基層黨支部組織力受到削弱。一方面,對“三會一課”制度執行不到位,黨員參加支部活動的積極性普遍較低。另一方面,“民主評議”制度落實過程流于形式,既不規范也不按時,有些不注意方式方法,無法起到凝聚群眾的作用。
(三)教工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退化,支部組織生活質量不高。
一是教工黨員對組織生活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教工黨員認為黨務工作不如業務工作“立竿見影”,在黨務工作中投入的時間精力遠遠不及業務工作,對支部組織力的提升產生了消極影響。二是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吸引力不夠。組織生活缺乏創新,形式守舊,支部生活停留在讀文件、聽報告等傳統形式上,導致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降低,削弱了支部的組織力。
三、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思考和探索
針對當前高校教工黨組織的面臨的挑戰,研究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總結實際工作經驗,提出“12345”策略,針對高校基層教工黨支部組織力不足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策略框架見圖1。
(一)優化黨支部隊伍結構,按照“一好雙強”標準選配支部班子
“一好雙強”,即政治素質好,群眾工作能力強、為民服務擔當強。
一方面,在黨支部書記的選任上,推進“雙帶頭人”培育工程,促進教學科研與黨務建設雙促進、雙融合、雙提高。建立選拔任用、干部儲備、培訓教育、考評獎罰等機制,借鑒兩推一選和公推直選的方式選拔出合格的支部書記,在源頭上把好選任關;著力加強教工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強化主體作用,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升組織生活質量和黨建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在支部班子的配備上,根據教工黨支部的性質,突出教工黨支部的教育管理、科研教學、服務保障等作用,不斷優化黨支部架構,合理分配支委工作,緊盯組織覆蓋的“盲區”和“空白”,通過“關鍵少數”發揮積極作用。
(二)嚴格黨組織生活制度,以“三項制度”“四項工程”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
“三項制度”,即三會一課制度、匯報請示制度、民主評議制度。“四項工程”,即支部黨員干部每人每年至少主持一次專題學習、做一場高水平報告、撰寫一篇總結或論文、提議一項支部活動。
一是以“三會一課”制度為基本制度,形成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設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管理辦法,通過“四項工程”的實施將“三會一課”制度落到實處。同時,探索建立“三會一課”活動計劃,通過組織生活,讓思想交流更充分,黨內事務更透明,指導業務更具體。二是以“匯報請示”制度為規矩紀律,建立機制,完善黨員向黨小組匯報請示、黨小組向黨支部匯報請示、基層黨支部向上級黨組織匯報請示的三級體系。三是以“民主評議”制度為切實舉措,對黨員進行經常性的教育管理和黨內監督。通過開展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提升黨員黨性觀念和政治素質,清除腐敗,提升組織的純潔性,增強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
(三)豐富黨支部建設形式,建設“五新型”黨支部提升組織力
“五新型”黨支部,即活動有新形式、培養有新載體、內涵有新高度、建設有新局面、組織有新形象。
一是結合時代特色,以歷史性事件或紀念日為活動主題,組織教工黨支部開展實踐活動。如結合建黨97周年開展以“我為學校發展獻一策”為主題的黨日活動等,強化教職工報國愛校的責任意識。
二是結合支部特色,開展以黨建帶業務的經驗交流活動。如開展支部業務進社區活動,讓專業技術發揮作用,服務群眾,使組織生活真正成為黨員交流經驗、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是結合網絡資源,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網絡黨支部。如通過新媒體建設支部交流和學習文件的傳輸通道,以視頻公開課、網絡黨課大賽等活動形式,構建網絡宣傳陣地,讓支部成員通過網絡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利用好碎片時間,整合資源、匯聚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2]高振崗.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提升組織力的理論探源與實踐路向[J].探索,2018,(02):101-106.
[3]李小新.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J].人民論壇,1996,(12):1.
[5]徐永軍.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J].黨的文獻,2012,(05):89-96.
[6]胡錦濤.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0,(05):4-7.
[7]李四平.努力提升高校教師黨支部的組織力[J].北京教育(德育),2018,(04):8-11.
[8]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人民教育,2018,(z1):15-28.
[9]王智騰.高校黨支部組織力提升方法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7,(06):35-37.
[10]袁旭東.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五策略”[J].吉林教育,2018,(Z1):24-26.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學校辦公室;作者簡介:屈麗虹,碩士研究生學歷,大連理工大學學校辦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