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對于商事租賃的法律規定不甚完備,在實踐中,當事人多事先約定優先承租權,然而,目前我國法律也沒有對于優先承租權的具體法律規定,導致司法裁判標準不一,不利于維持商事租賃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且由于優先承租權的約定性質,導致其具有對承租人的利益保障不甚到位等缺陷。因此,可借鑒法國商法中較為成熟的續租權理論,以構建我國商事租賃續租制度法律體系。
關鍵詞:商事租賃 ? 續租權 ? 營業場所 ? 顧客群體 ? 優先承租權
作為一名商人,必須有自己的營業場所。擁有自己的營業場所既是商人獲得商人資格的必要條件,也是維持自己顧客群體穩定性的定海神針。然而,縱觀古今,并非所有的商人都有能力通過支付對價獲得經營場所的所有權進而從事商事活動,此時,租賃作為人類的一項偉大的制度設計就發揮其作用。通過租賃,商人得以借助更便捷的方式進行經營活動,創造財富。此時,商鋪就從兼具經營和住宅雙重功能的狀況脫離出來,走向經營單一功能的方向,更能適應商事活動的快速發展。但是,在租賃過程中會存在所有權與承租權之間的一定程度沖突。商人租賃房屋從事商業活動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租賃,若經營得當,會在當地獲取穩定的顧客群體,形成良好的商譽。但是,由于承租權無法對抗所有權,當租賃期限屆至,承租人想要繼續承租該經營場所,必須得到出租人的同意。否則,商人不僅將面臨遷鋪改址的境況,而且還會失去已有的顧客群體,這對商人的經營活動具有極大的不利影響。正如王澤鑒所述:“居住為人生之基本需要,物價高昂,購買不易,承租人多屬經濟上弱者,實有一特別保護之必要。”[1]對于房屋承租人而言,現存的“買賣不破除租賃”制度與優先購買權制度難以保障其權益,使其避免求償無門、無據的現狀,因為不管是房屋所有人還是第三者都可以規避這兩制度從而掙脫法律的束縛,忽視承租人的利益。顯然,目前的法律制度對商人利益保障力度明顯不足。那么,如何在商事租賃期限屆至后平衡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的利益就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商事租賃特殊性的表現、漏洞與補救手段
(一)商事租賃特殊性的表現
民事租賃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簽訂的僅以生活住宅為目的的出租人交付房屋而承租人支付租金的租賃合同。與之相對的是,商事租賃是指出租人將租賃財產交付給作為商人的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約定方式支付租金的合同。不同于民事租賃,商事租賃具有其特殊性。具體來說,具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1.租賃期限方面
商人從事商事活動,對于租賃場所必先進行前期投資,比如整體裝修、招聘人員、購入設備等,整體而言,就是一個先投資后回報的過程,該過程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和投資性的特點,基于這些特點,作為承租人的商人肯定希望擁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經營環境,形成穩定的顧客群體、充裕的營業資產以及良好的商譽。而一般的民事租賃只是簡單的住宅目的,并不會產生類似商事租賃這般復雜的利益關系,即便需要搬遷,只要給足騰房期,也只是多了些搬家的不便罷了。此外,商事租約中,如果出租人拒絕延展租約,商人則不得不離開其原來的場所,若無法找到就近的經營場所重新開業,相當一部分顧客將流失掉,原承租人的利益遭到損害。然而,在現有的立法框架下,無法對原承租人的利益進行有效的保障。因為現行法律對商事租賃并沒有特別規定,仍是以一般法對物的租賃規則調整商事租賃關系,立法機關并沒有制定特別法對商事租賃予以特殊規定。
2.約定用途方面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217、218、219條分別規定了承租人的正當使用義務、責任以及未正當使用的責任,這主要想說明如果承租人沒有依約對租賃物進行合理使用,那么出租人擁有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2]但是,這種做法沒有顧忌到商事租賃的特殊性,商事租賃中,承租人是以從事商事活動為目的而租賃經營場所的,在市場經濟中拼搏,以謀求一席之地,抓住商機便可飛黃騰達。但是,商機轉瞬即逝,因此,商人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隨時調整經營策略,在簽訂租賃合同時,商人是無法預測未來的經營范圍的,也就存在一個悖論,既然商人無法預測今后的經營范圍,那么,要商人完全遵守一個預先約定的未來可能超出的經營范圍,這不略顯滑稽。
3.轉租方面
在轉租方面,我國《合同法》第 224 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15、16 條規定了轉租的問題,立法用意是側重保護房屋所有人的利益,避免出現承租人違法轉租賺取差價,給出租人的利益造成損失。[3]在民事租賃中或許無可厚非,但是在商事租賃中就不可相提并論了。在商事活動中,為了利益最大化,在行情不好時,為了撤資,減少損失,轉租也是一種合理的商業選擇,如果對此予以嚴格的限制,那么就有抑制市場經濟發展之虞。
(二)針對商事租賃特殊性的臨時性保護措施
1.優先承租權的界定
多數商人在與出租人簽訂租賃合同時都會事前約定優先承租條款,以優先承租權保障自身利益。所謂的“優先承租權”是指在租賃關系中,原承租人在合同到期要求續簽租賃合同時,若原租賃物繼續出租的,則在同等條件下原承租權人擁有優先權。[4]我國目前沒有對優先承租權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在一些地方性法規中有所體現,比如,《上海市房屋租賃條例》第 44 條規定:房屋在租賃期滿后繼續出租的,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承租權。但是,顯然立法者對此并沒有過多關注,僅僅存在著優先承租權的概念性的規定,缺乏細致的法律規則,導致實踐中難以處理相關問題。例如當事人即便約定了優先承租權條款,也會由于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甚具體完善,存在問題也無法通過法律規定予以彌補漏洞,條款抑或簡單如一紙空文,抑或復雜到雙方理解不一,無法適用。在發生糾紛時,只能依據合同約定訴諸法院,但是在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法院對此處理也甚為糾結。
2.優先承租權存在的缺陷
優先承租權具有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陷,表現在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承租權,而這個同等條件是出租人與第三人已經事先談妥的,如果這個時候承租人主張行使優先承租權,那么,出租人與第三人在此之前所做的努力將化為烏有。而且,同等條件的標準不甚明了,學界對此看法不一。在法律對此暫無明確規定,而學界理論不一時,出租人極有可能通過不明確的同等條件標準惡意阻礙承租人行使優先承租權。此外,承租人也有可能假借優先承租權制度,惡意磋商,導致出租人延誤改租他人的商機,造成出租人的利益損失。基于我國有關優先承租權的運作現狀,可知,針對商事租賃的特殊性,優先承租權的約定終歸只是臨時性的保護措施。我國有必要對國外較為成熟的法律制度進行研究和借鑒。不少國家對此以規定續租權的法律設計予以規制的。例如,法國發展出了較為成熟的商事租賃續租制度。我國對于商事租賃立法研究可借鑒法國相應的立法成果。
二、借鑒法國商法之續租權
法國在 1926 年即已通過法律創設了商事租賃合同中的續租權,二戰后又通過了1953年法令,并系統地建立起商事租賃續租權為中心的商事租賃地位,隨后歷經修改和完善,至2000年商法典重編之際,其多數條文被納入《商法典》第四編第五章“商事租賃合同”中(第 L145-1 至第 L145-60 條),我國對商事租賃續租權的立法研究可借鑒法國現已發展較為成熟的商事租賃續租制度。
(一)商事租賃續租權的界定及其構成要件
所謂的續租權,是指在租賃關系中,從事商事經營活動的承租人在房屋租賃合同期限屆滿時,依據法律規定所享有的請求續展合同的權利。承租人欲行使續租權,除需符合《法國商法典》第 L145-1 條對商事租賃合同適用范圍規定的一般條件外,還須滿足三個特別條件:承租人對在租賃場所內經營的營業資產享有所有權、該營業資產在合同屆滿前三年內被實際經營、承租人擁有法國國籍。[5]由此可見,承租人首先須滿足雙重身份,即既是租賃場所的承租人,又是營業資產的所有人,才能構成取得續租權的一個要件。其次,在合同到期前,承租人須實際經營其營業資產,基于此,承租人與其顧客群體之間的聯系才能被立法者認為是足夠緊密的,承租人的續租請求才能得到支持。
(二)商事租賃續租權的行使
1.營業資產和顧客群體
在法國確立的商事租賃合同機制是以續租權為核心,其目的主要是維護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所形成的顧客群體和營業資產。所謂的營業資產是指商人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而擁有的無形動產和有形動產的總稱。雖然我國沒有商事營業資產的概念,但是學界對此是表示認同的,以謝懷栻先生為代表。[6]而所謂的顧客群體是指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購物群體或接受服務的群體。“商人租用場地乃為營業,與個人居住不同。為招徠生意,其必請人裝修,妥加保管,時常翻新。營業上的種種努力,宣傳上的招數用盡,所有的成果體現在穩定的客戶群的建立,而客戶帶來的則是穩定可預期的流水”。[7]對于續租權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維護商人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穩定的顧客群體,避免由于租期屆至,不能繼續租賃而導致客戶的流失對商人造成的莫大損失。
2.商事租賃續租權之行使程序
在法國商法中,商事租賃續租權之行使程序主要有兩種:首先,出租人向承租人發出解租通知,且在通知中附上續租邀約以及對新租金的建議。在這里,解租通知的性質屬于單方法律行為,即無需對方同意,僅憑出租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法律效力。其次,承租人向出租人發出續租請求后,出租人同意續租。此時,承租人的續租請求應定性為催告權。對此,一方面,出租人在收到催告后3個月內應當予以回應,逾期不回復的,應當視為出租人接受續租。另一方面,如果出租人在催告后3個月內做出回復,該回復的內容既可以是接受續租,也可以是拒絕續租并同意支付賠償金。出租人甚至可以依據法定的免責事由在拒絕續租的同時拒絕支付賠償金。如果出租人接受續租,那么其對新租金的要求也應當在回復出租人時提出。如果在這其間未能提出,出租人則須依據法國國家參事院法令規定的形式另行提出租金要求。
3.遷移賠償金的設計
在法國,根據法國商法典對于商事租賃的規定,原合同效力結束之后,可能發生的情形有兩種:一是雙方意思一致,達成新的租賃合同;二是出租人拒絕續租,如果沒有法定理由,那么,出租人需要支付遷移賠償金。如有法定理由則無需支付賠償金。當承租人的續租請求落空時,遷移賠償金則為其最后的救濟途徑。換言之,賠償金相當于承租人由于續租不能而遭受的損失,而該損失的金額在實踐中是需由專業鑒定人出具評估意見的。在《法國商法典》第L145-14條第1款確立了遷移賠償金的確定原則,等于承租人因無法續租而遭受的損失。第 2 款列舉的各項因素主要包括:營業資產的商業價值、合理的搬遷費和重新開業的費用、以及購置同等價值的營業資產需支付的交易稅費,租賃場所的所有權人有證據證明損失少于此的除外。[8]由于遷移賠償金的數額確定對續租權影響甚大,金額過低將導致續租權形同虛設,金額過高將導致架空所有權的顧慮,承租權也將過分物權化,因此,在實踐中,法院不單單根據第2款規定的因素進行判斷,而是運用裁量權進行綜合考慮,謹慎裁決。而豁免交付遷移賠償金的法定事由根據《法國商法典》第L145-17條要求“重大合法”,其中主要包括:一方面,承租人未交或延交租金及其他合理費用、未經同意轉租、未經同意的重大改良添附行為等;另一方面,出租人行使收回權,即在房屋、場所的狀況已不適宜繼續出租;或者雖無不適宜出租的情形,但出租人決定收回后改建、重建或加高建筑物。[9]須注意的是出租人行使收回權需要根據不同情形決定是否承擔責任。上述法定事由實屬例外情形,在一般場合,出租人無法定理由不得拒絕續租,否則須向承租人支付遷移賠償金。
4.商事租賃續租權行使的限制
所有的權利都有一定的界限,續租權也不例外。1953年9月30日法令的第1條第1款確定了有關商用場所租賃立法的適用范圍,并被收錄入《法國商法典》,表現在《商法典》第L145-1條,條文表述如下:“本章規定適用于在其內經營營業資產的房屋或場所的租賃合同,不論營業資產是屬于商人,還是屬于《商事與公司注冊簿》上登記的工業經營者,或者屬于在《職業目錄》上登記的企所有權人?!庇纱丝芍?,要想使續租權得到適用,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條件:
(1)要有不動產或場所的存在。
這里的不動產是指有建筑的不動產,因此,法令實際上是把沒有建筑的場地租賃排除出適用范圍,比如,停車場經營者。而《法國商法典》第L145-1條里所使用的“場所”一詞是指有屋頂的、封閉的、有足夠面積可用以經商的場所。這就把那些根本不能用于經商的面積很小的場所的出租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例如,用于陳列商品的櫥窗的出租(格子鋪)。
(2)要有獨立的商業經營。
根據《法國商法典》第L145-1條的規定,只有在《商業與公司登記簿》上進行了注冊登記的商人才享有延展商事租約的權利,由此可見,只有具備商人資格的承租人才能申請延展租約。并且,承租人需要在其承租的場所內要開展相應的商業經營活動,對來此的顧客提供服務,否則,即便場所租約沒有得到延展也不會因此丟失其顧客群體,換言之也就不需要法律對該類商業承租者進行專門的保護。
(3)要有租賃合同的存在。
房屋租賃合同,是房屋出租人與承租人就房屋租賃有關權利、義務達成的合意。[10]這一條件簡單明了,不會有操作上或理論上的問題。但是,卻將幾類租賃合同從續租權的適用范圍內排除出去。例如,長期租約、期限不滿兩年的租約以及臨時占用協議。長期租約是指那些期限超過18年,并且可能長達99年的租約。該類租約不受續租權的保護。[11]法律如此規定是因為承租人在該類長期租約中得到了足夠的利益補償,例如能夠長時間以低于租賃價值的價格對場所進行使用。而期限不滿兩年的租約同樣也被排除在續租權的適用范圍之外,這是由于該類承租人的從事經營期限很短,所以推定該類商人在短期性租約和其從事的經營投資活動之間進行了相應的利益衡量后作出的選擇,認為即便不能行使續租權也不會對其權益造成太大的損害。[12]而臨時占用協議由于其臨時性質,即使是超過兩年的占有場所的協議,仍然不屬于續租權的適用范圍之內。[13]
(三)小結
由上可知,《法國商法典》對商事租賃合同中續租權的各方面規定都已經達到較高的立法水準,能夠較好地維護雙方的地位和利益的平衡。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法國商法典》還有其不足之處,但是對我國的商事租賃的續租制度設計仍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三、建立和完善我國商事租賃續租權的立法思考
對于商事租賃,我國目前實務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規定進行規制,多數承租人與出租人事前約定的優先承租權同樣面臨著法律依據匱乏,實踐效果不佳的境況。鑒于目前商事租賃的快速發展,其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立法規制不足,導致出現限制商事租賃發展的境況。因此,建議在立法層面上對商事租賃進行立法規范,將商事租賃實踐中廣泛存在的具有約定性質的優先承租權上升為法定性質的續租權,減少實踐中意思自治的缺陷帶來的不良影響,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合同最終實現的結果達到實質意義上的公平,以更好地促進商事租賃的發展,推動經濟穩步向前邁進。具體來說,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商事租賃續租權的取得及其構成要件
1.商事租賃續租權的取得
由前述可知,優先承租權的可操作性不強,對承租人的保護力度不夠,因此,應該在立法層面上將具有法定性質的商事租賃續租權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下來,以確保商事租賃承租人的利益得到確實可靠的保障,確保商事經營的連續性,推動市場的良性發展。
2.商事租賃續租權的構成要件
(1)實質要件
由于商事租賃續租權對承租人的優待,注定該權利不能范圍過廣,否則易導致權利濫用,損害出租人的利益,導致利益天平失衡。要想獲得續租權的保障,承租人須滿足積極要件和消極要件。積極要件是指:首先,商事租賃合同的期限須達到一定的年限,否則,將視為沒有形成穩定的顧客群體,即使沒有續租,也不會遭受太大的損失,沒有賦予法定續租權之必要。而對于短期租賃合同,由于時間較短,在訂立合同之初,承租人就應該意識到短期租賃后極有可能遷鋪移址,此時,法律應該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不予介入,但是訂立合同之初就約定優先承租權的除外。其次,在租賃場所的營業資產需實際運用到經營活動中,若無,則必然沒有形成穩定的顧客群體,即便屆期不予續租也不會有任何影響。更為惡劣的是,不予經營活動,空置房屋,以圖轉租牟利者,不利于物盡其用和不動產效益的有效發揮,若此時給予續租權保護,則法理不容。而消極要件是指:承租人無重大違約事由,例如不交納或不按時交納租金、不履行善良管理人的義務、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改變租賃物的用途以及未經同意轉租他人等,如有,則不應使用續租權的相關規則。再者,如果出租人處于某些考慮要收回出租物,比如需要對租賃物進行必要的翻修或重建等。其實質是出租人的法定收回權與承租人的續租權之間的較量,對此,需根據具體的情形判斷出租人是否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形式要件
在對商事租賃的制度設計中,可以參照法國商法規定。[14]若租期屆滿,雙方當事人均無意思表示,則視為合同自動延展,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若租期屆滿前一定期間內,出租人提出終止合同的通知或承租人未收到通知而提出續租的請求,則原租賃合同效力終止,至于是否簽訂新的租賃合同視不同情形而定。
(二)商事租賃之續租費用
遷移賠償金和租金的金額確定問題是續租權制度設計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若設計不當,便會打破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如果承租人續簽續租協議的要求被不動產出租人拒絕,則后者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金,同時這將導致后者不能承受此等代價而不再收回租賃物,導致租賃權過度物權化,若遷移賠償金過低,則會導致該制度形同虛設,對承租人沒有任何保護意義。因此,可以參照法國商法,拒絕續租的賠償金與承租人遭受的直接的、實際的損失相關聯起來,比如遷居的費用、停止營業帶來的虧損以及再次開業的費用等。而租金的確定更是重中之重,畢竟是租賃糾紛中最突出的問題,應以當事人意思自治優先,意思自治不成可訴至法院,由法院依照一定確定的租金計算標準進行利益衡量。
(三)續租權遭到侵害時的救濟渠道
在法國商法的規制下,承租人簽訂了租賃合同,也就獲得法定續租權的可靠保障,在出租人不拒絕續租的情形下,承租人只需保持沉默即可產生自動續租的效果,若出租人拒絕續租,只要不存在商事租賃續租權的法定排除事由,那么承租人便可向出租人主張遷移賠償金。但是,在法國,這種遷移賠償金的數額稍微過高,有對承租人的過度保護的傾向。在參照法國商法的同時也要注意其弊端,以此為鑒,把握好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利益天平平衡。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議該合理期間設計為三個月,當承租人入駐新的營業地址后,應當給予與原來的租賃場所面積一致的基本轉修費用。承租人將得到3個月的平均營業收入作為補償金,而這標準則為承租人在租賃合同屆滿前12個月內的月平均營業收入。這將成為對于承租人重構顧客群體的補償。此外,還需對于承租人的搬遷費用以及裝修待業期間其員工的基本工資予以支付作為補償。
四、商事租賃與續租制度的銜接與契合
法國商法對于商事租賃中續租權的制度設計中雖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盡可能地兼顧了司法介入和契約自由,獲得相對較好的經濟效果,也提供一種借鑒模式。我國應當立足基本國情,借鑒國外的有益立法經驗,建立在商事租賃中有利于維持出租方和承租方的利益平衡并提高不動產利用效益的續租權制度,在合同自由原則的基礎上,借助相關的立法協助,穩定商事活動的有序發展。一個公正而自由的市場,不僅需要尊重和維護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且需要以公共政策解決市場處于絕對自由下所帶來的問題,商事活動需要立法予以適度的指引,對交易相對方之間的利益平衡予以維護,同時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時,更好地推動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
注釋:
[1]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 4 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年,第 186 頁。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17條: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方法使用租賃物。對租賃物的使用方法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應當按照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第218條:承租人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耗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第219條:承租人未按照約定的方法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租賃物,致使租賃物受到損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
[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24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承租人應當賠償損失。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15條: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將租賃房屋轉租給第三人時,轉租期限超過承租人剩余租賃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超過部分的約定無效。但出租人與承租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16條:出租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承租人轉租,但在六個月內未提出異議,其以承租人未經同意為由請求解除合同或者認定轉租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4]陳翎:《淺析優先承租權的法律定位》,華東政法大學,2014年,第3頁。
[5]《法國商法典》第L145-1條:本章適用于在其內經營營業資產的房屋或場所的租賃合同,不論該營業資產屬于商人,還是屬于《商事與公司注冊簿》上登記的工業經營者,或者屬于在《職業目錄》上登記的企所有權人,并且不論他們是否從事商業行為。第L145-8條:租賃合同的續租權,非在租賃場所內的營業資產的所有權人,不得主張。按照本章第 8 節規定的情形發生改變的營業資產,應在租賃合同屆滿前的三年內、或在第 L145-9 條規定的延展期屆滿前的三年內被實際經營,有合法事由的除外。第L145-13條:在 1943 年 5 月 28 日“關于對外國人適用租賃合同和土地租賃合同”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外國國籍的商人、工業經營者或在《職業目錄》上登記注冊者,不得適用本章規定,除非曾在一戰和二戰中為法國軍隊或盟軍作戰、或子女擁有法國國籍。
[6]謝懷軾:《外國民商法精要》,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頁。
[7]張谷:《商法,這只寄居蟹——兼論商法的獨立性及其特點》,《清華法治論衡》,2005年,第6輯,第38頁。
[8]《法國商法典》第L145-14條第1款:出租人可以拒絕續租。但出租人應向承租人支付遷移賠償金,賠償金的數額與因不能續租遭受的損失相等,但第145-17條及隨后條款規定的例外情況除外;第2款:該賠償金主要包括按照行業習慣確定的營業資產的商業價值,以及可能支出的搬遷和重新開業費,還有購置同等價值的營業資產所需支付的交易稅費,所有權人有證據證明損失少于此的除外。
[9]《法國商法典》第L145-17條:一、在下列情形下,出租人可以拒絕續租,不必支付任何賠償金:1、讓承租人遷出有合法重大理由。2、已證明房屋經行政機關認定,因衛生問題必須全部或部分拆除,或由于房屋的狀況問題繼續占用將存在危險。二、所有權人或其權利承受人重新建造的新不動產內包含商業場所的,承租人在第 L145-19 條和第 L145-20 條規定的條件下有優先承租權。
[10]高富平、黃武雙:《房地產法新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315頁。
[11]《法國商法典》第L145-3條:本章規定不適用于長期租賃合同,但涉及租金調整的除外。
[12]《法國商法典》第L145-2條:在《規劃法典》第 L.214-2 條第 1 款中所指的兩年期限內,對根據該法典第 L.214-1 條優先取得的手工業營業資產、商業營業資產和商事租賃權,本章規定亦不適用。
[13]《法國商法典》第L145-2條:被宣告為公共用途后由行政機關取得,并且經行政機關同意的房屋的臨時占用協議,本章規定不適用。
[14]《法國商法典》第L145-9條:適用本章規定的租賃合同,只因提前六個月提出的解租通知或續租請求終止效力,不適用《民法典》第 1736 條和第 1737 條。未提出解租通知或續租請求的,書面訂立的租賃合同在到期后默示延展。
參考文獻:
[1]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4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2]羅結珍.法國商法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謝懷軾.外國民商法精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高富平,黃武雙.房地產法新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5]張谷.商法,這只寄居蟹——兼論商法的獨立性及其特點[J].清華法治論衡,2005,(06).
(作者簡介:黎耀斌,學歷學位:碩士,現職稱: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工作單位:深圳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