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文馬回真
1.甘肅省臨夏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甘肅 臨夏 731100
2.甘肅省臨夏州農產業技術推廣站,甘肅 臨夏 731100

割系列為主的畜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企業2家,分別是該州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甘肅康美現代農牧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甘肅清河源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認證產品118個,年產量0.2686萬t,年產值4.6億元;水產品認證企業2家,認證產品2個,認證水域面積0.058萬畝,年產量0.06萬t,年產值0.38億元;大田作物認證企業3家,認證產品3個,認證面積2.9萬畝,年產量1.91萬t,年產值0.65億元;加工產品認證企業1家,認證產品1個,綠色原料認證面積2.1萬畝,年產量6萬t,年產值1.2億元。
1.發展綠色食品是推進臨夏州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貧困地區要想脫貧致富,離不開當地產業的大力發展,臨夏州各縣(市)要以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為重點,以基地創建為抓手,圍繞牛、羊、菜、果、薯、藥6個特色優勢產業,創建一批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鏈,加大產銷對接力度,形成原料基地和加工(養殖)企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機制、提升品牌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有效地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品質規格和市場競爭力,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促進貧困地區農民持續增收,實現精準脫貧,共同奔小康。
2.發展綠色食品是提高貧困地區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臨夏州七縣一市里有七個縣是國列貧困縣,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群眾增收困難,發展后勁不足。發展地方特色主導產業,依據臨夏州資源稟賦和環境條件,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因地制宜打造臨夏州地方特色品牌發展綠色食品,有利于將全州資源環境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品牌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益優勢,這會有力的助推貧困地區和農戶自我發展的能力。
3.發展綠色食品是促進貧困地區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臨夏州地處甘肅西部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薄弱、產業支撐微弱。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倡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實行清潔生產、健康養殖、全程監管的生產管理模式,這有利于臨夏州建立起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機制,大大促進全州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1.制定出臺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特色主導產業。臨夏州委州政府根據當地產業發展狀況,連續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印發《臨夏州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意見》《臨夏州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臨夏州關于扶持全州龍頭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提出以規劃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以投入為保障,堅持資源稟賦、產業優勢和農業產業發展相結合,以促進產業增效貧困戶增收為目標,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全州牛、羊、菜、果、薯、藥、油菜、百合等八大特色農業產業為重點,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優勢產區,狠抓提質增效,嚴把產品質量關,以綠色發展理念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2.創建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帶動高附加值產品開發。臨夏州大力培育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2017年經省農牧廳批準創建了一個省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核桃),創建面積12.6萬畝,基地帶動周邊9個鄉鎮3家企業(合作社),基地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將基地建設與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森林旅游有機結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創建,新增核桃經濟林4萬畝,年產核桃100t,產值達220萬元,使當地農戶每戶人均純收入增加了700元
3.積極開拓市場空間,加大產品營銷力度。臨夏州加大對綠色食品的宣傳力度,組織州內綠色食品認證企業參加每年舉辦的綠色食品博覽會,尤其是在2018年12月份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臨夏州全部參展產品在展會上銷售一空。在展會上與采購商達成了采購協議,積石山建平花椒種植購銷專業合作社與廣東牛一碗牛肉面連鎖店簽訂1萬斤花椒訂單,金額200萬元;積石山縣大河家蛋皮核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廈門市海滄區海投產業運營有限公司簽約2019年電商銷售核桃一級堅果2500kg,金額35萬元。參加展會為臨夏州貧困縣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產銷對接平臺,對促進全州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4.通過綠色食品企業創建扶貧車間,帶動了當地群眾精準脫貧。臨夏州在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一號工程的同時,積極鼓動各龍頭企業創建“扶貧車間”,吸納當地貧困人口在當地就業,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共同脫貧致富?!胺鲐氒囬g”作為帶動貧困群眾,特別是家庭婦女就近就業的重要渠道和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的有效抓手,因地制宜,臨夏州“扶貧車間”解決就業664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187人,人均月工資達2500元。
通過持續性的公益宣傳,不斷擴大綠色食品精準扶貧的效果。一是充分應用現代化的公共媒體,加強宣傳,提高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對綠色食品及品牌的重視,制定相關促進綠色食品發展的優惠政策措施;其次,通過宣傳引導企業,轉變農戶小農經濟思想,樹立“品牌經營,商標先行”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展銷會,廣交會等活動,宣傳綠色食品的健康、環保、生態理念,提升消費者對綠色品牌的認識,從而培養消費者選擇消費綠色食品的習慣和理念。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是創建品牌的基礎。一方面依靠科技創新,實行標準化生產,加強綠色食品的基地建設;另一方面,綠色食品認證機構加大對綠色食品的認證力度,積極主動地督促貧困地區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綠色食品認證,嚴格執行認證程序和標準,同時嚴厲打擊冒用耐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等違法行為,維護綠色食品的品牌形象。
按照優化生產要素,合理配置資源,規模發展,提高效益原則,就要扶強扶大龍頭企業。一方面增加財政投入,重點扶持臨夏州的龍頭企業,支持技術引進,設備更新,技術研發,鼓勵企業發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提高綠色食品生產規模及產品附加值,鼓勵企業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另一方面,對綠色食品企業的貸款、商標、注冊、品牌保護、新聞宣傳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持綠色食品企業展開拳腳,更好的發展,并深入挖掘貧困地區綠色食品工作的成功典范加以宣傳,提升貧困地區綠色食品品牌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促進貧困地區綠色食品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