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 強 蔣國紅 郭俊峰

“我叫小艾,來自黑龍江,那里有綠水青山好空氣,綠色廚房大糧倉,裝備制造也成為國之重器?!?月14日,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黑龍江》中,機器人小艾手舞足蹈地向全國觀眾介紹起黑龍江。小艾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冷曉琨創辦的哈爾濱樂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機器人,早在去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中,就已憑借驚艷亮相圈粉無數。
小艾是我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的豐碩成果之一。
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注重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創新創業創造,拓展經濟社會發展新空間,使蘊藏在這片黑土地上的“創”潛能不斷轉化為振興發展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創新這一振興發展的基點,著力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若干意見》《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支撐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聚焦“百千萬”工程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振興,謀劃部署省科技重大專項,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托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在裝備、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7個重點產業領域,謀劃部署了17項省科技重大專項,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對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和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的可持續支撐能力。
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練好內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18年我省承擔“黑龍江低溫黑土區春玉米、粳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1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35項。實施“石墨烯改性超靈敏氣體傳感器產業化”等省重點研發項目61項。
人才是創新創業創造的根基。我省加速釋放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新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7人,累計有86名科技領軍人才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省委省政府實施“龍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計劃,首批表彰“龍江科技英才”58人,其中科技創業人才23名,科技創新人才20名。
“龍江科技英才”王文博創辦的黑龍江天有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汽車儀表用步進電機代替了傳統儀表機芯,使指針的指示精度大大提高,填補了國內空白。憑借技術創新,企業與國內外40余家汽車廠商建立了長期配套供貨合作關系,年主營業務收入達3億多元。
為讓更多優秀人才聚集龍江創新創業創造,我省出臺了《黑龍江省“頭雁”行動方案》,通過賦予人才極大的自主權,激發人才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更好地服務龍江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我省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沃土,為廣大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打造寬廣舞臺,科技人員、大學生、農民、城鎮轉移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各類“創”群體競相發展,激發了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7月22日,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令人矚目的25家首批在上??苿摪迳鲜械钠髽I之一。
新光光電是我省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的典型企業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省邊謀劃邊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在增加企業數量的同時更注重提升企業質量,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分層次進行精準培育。
據省科技廳統計,2018年以來,我省新注冊成立科技企業22070家,其中有納稅申報的科技企業9667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45家,總數達到1150家,增長23.8%。安天科技、激光通信、海特衛星、派斯菲科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快速成長。
大學生是我省創新創業創造的生力軍。我省成立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為大學生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心理干預等“一站式”創業服務。把創新創業工作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著力打造“一體兩翼三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全省高校90%以上的教研資源和實驗設備向創新創業學生開放。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5所高校先后被評為“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截至2018年底,全省畢業生創業人數增至6118人,同比增長2.6%;創業大學生注冊企業增至2113個,帶動就業13420人。
我省把農民創業作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全面激活農民創業群體,全省涌現出了一大批農民創業典型。其中,我省依安縣、勃利縣、虎林市、寧安市、綏化市北林區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8名農民創業者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
各級人社部門把城鎮轉移就業職工創業作為就業創業工作的重點,加大在搭建場所、培育典型、完善政策、優化服務等方面工作力度,進一步激發轉崗職工創業熱情,有力地促進了創業帶動就業。2018年,推動四煤城富余職工向農業、林業、生態等優勢產業領域轉移。大興安嶺、伊春、森工等國有林區在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停止后轉移7.3萬名林業職工,其中自主創業就業4.7萬人。
推動企業孵化培育,是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
我省打造“創”生態系統,引導孵化器、眾創空間提升服務功能,針對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務,推動建立和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一體化的“創”孵化鏈條,集聚技術轉移、成果推廣、人才引進和融資服務等各種創新要素,為“創”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和多元化的專業服務。目前,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達200余家,2019年上半年全省孵化器在孵企業7063家,比2018年增長30.68%。省市合力推動哈爾濱南崗創新創業大街建設,集聚科技企業孵化器42家。全省評定首批農民創業園區108個,列入農業部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目錄60個,認定71個農民創業培訓基地、評定1020個農民創業示范基地。
哈工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孵化的“明星”企業哈爾濱零聲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電磁超聲和超聲導波檢測技術研究,如今已成為國內該領域規模最大的無損檢測技術公司之一。公司負責人汪開燦說:“非常感謝黑龍江為我們提供了優良的創業環境、貼心的創業政策以及資金,也非常感謝哈工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全鏈條創業服務,使我們的創新創業夢想能落地開花結果。”
在荷蘭建立研發基地,與波音、空客等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進軍航空訓練培訓市場,今年哈爾濱萊特兄弟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預計訂單超過1億元。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劉忠亮說:“我們借助自建的中國模擬飛行論壇,‘大浪淘金’組建起核心團隊,通過‘互聯網+技術眾創’模式,研制出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波音737模擬機?,F在正著力打造集模擬機制造、飛行培訓、科普教育、旅游體驗和主題創客空間等為一體的創新生態鏈?!?/p>
我省著力推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電商產業園區集聚效應凸顯,園區數量達105個,入駐電子商務及配套企業2883家。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建設,全省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74.1億元,增長91.3%;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3.7億元,增長38.7%。
跨境電商發展駛入快車道。哈爾濱市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全國37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個人自用物品監管的試點城市之一。哈爾濱-葉卡捷琳堡貨運包機和哈爾濱-新西伯利亞、哈爾濱-葉卡捷琳堡客貨混載航線合計發運對俄國際郵政小包919.6萬件,貨重1954.7噸;開辟洛杉磯至哈爾濱跨境電商貨運包機航線;全省累計設立海外倉24個,倉儲面積達16.8萬平方米。
擁抱新經濟,謀篇新業態,開啟新藍海,在廣袤的龍江大地上,各類創新創業創造主體不斷孕育而生、發展壯大,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了新的強大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