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 濤

這是一場保家衛國之戰。公元前200年農歷十月,劉邦與匈奴單于冒頓在山西大同一帶高峰對決,32萬步兵對壘30萬騎兵。冒頓單于成功實施“誘敵深入”和“擒賊先擒王”戰術,分割包圍,把劉邦死死圍困在大同的白登山,整整七天。劉邦派人私下向冒頓王妃(閼氏)重金行賄,得以僥幸生還。
這一仗打輸了,不僅軍事上輸了,國家的體面也隨之掃地。自此開啟了中原大國向塞外強權屈尊納貢的先河。每年向匈奴呈送金銀財物之外,而且“和親”,漢代的和親,說穿了,就是用美女換和平。
這樣的“倒懸”之勢是從漢武帝開始改變的。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年即位,第二年起即啟動了“絲綢之路”計劃。“絲綢之路”最初是軍事之路,派張騫去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抵抗匈奴。漢武帝雄才大略,興軍事,強貿易,振奮國力。從即位起,終止與匈奴和親(與烏孫國兩次和親,烏孫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在與西域多個國家的往來中,引進了“良馬利刃”,綜合實力大增,漢武帝在位54年,徹底扭轉了國家的“倒懸”,漢朝人民自此站起來了。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又30多年之后,公元前51年,漢宣帝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朝覲漢天子,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51年,是艱辛漫長的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