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耀祖

家庭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家庭成員全部參與,是以提升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作為成長的搖籃,對于一個人的性格養成、素質發展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語文素養作為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的具體體現,既包括語文知識相關的學科素養,又包括思想品質、人格發展、文化傳承等基礎素養。鑒于家庭教育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和滲透,學生的語文素養怎樣在家庭教育中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呢?
家庭教育的參與者,尤其是學生的父母對語文素養的形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必須要及時與家長溝通,用新時期素質教育的理念引導他們,幫助他們轉變落后的教育觀念,從思想上重視語文學習、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工作,具體來說,要從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是要轉變“教育是老師的責任”的片面觀點。在很多家庭中,家長并不重視家庭教育,他們認為我已經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就成了老師的責任,從而以工作忙、生活壓力大等為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不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更別說進行語文素質的培養了;二是要建立語言教育生活化的觀念。要知道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語文知識,而不是將語文與生活割裂開來,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看課本,而忽視了他們在生活中的語文知識積累,致使很多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學的都是脫離實際的語文知識,成為了百無一用的書生。為此,家庭教育者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積極參與到學生教育中來,樹立正確的培養理念,不要一看到孩子看小說、雜志就生氣,而是要主動與孩子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引導孩子從課外閱讀中汲取營養,既讓孩子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也要為潛移默化地培養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良好的語文家庭學習環境包括物質支持與精神支持兩方面。物質環境的構建需要家長購置一些圖書、學習設備等,讓學生擁有在家開展語文學習的物質條件,而精神環境的構建則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言傳身教,家長主動閱讀,耳濡目染地熏陶學生,使學生自然形成閱讀意識。家長每天都要盡量抽出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陪伴孩子,可以共同閱讀一本書,也可以各自閱讀,讓學生在書香氛圍內自覺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課外書籍中收獲知識、開闊視野、培養語文素養。試想,如果家長自己一味地拿著手機玩游戲,反而要求孩子讀書,他們心里會怎么想?二是以身作則,盡量消除負面影響。社會文化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更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深厚土壤”,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文化中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此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家庭教育的參與者要盡量以身作則,不說臟話、不寫錯別字,給孩子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引導,對于一些違反書寫規則的廣告語、宣傳語進行矯正,讓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三是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正確監督和引導。例如,與孩子交流寫作經驗,指導他們寫作,幫助他們掌握寫作方法和應試技巧,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家庭教育中的語文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語文素養的培養渠道也是十分豐富的,家庭教育者要與學校、老師保持密切的溝通,配合學校教育開展家庭教育,經常更新家庭教育方式,在多元發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我就組織學生家庭開展“共讀一本書”的親子閱讀活動,即請家長在一段時間內與學生共同閱讀一本書,各自提出自己的問題,請對方思考,或是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并將其記錄在讀書筆記中,定期進行讀書筆記展覽、閱讀交流活動。堅持一個學期后,學生在筆記本上紛紛寫出自己的感想:“想不到爸爸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思想,以后還是要多向爸爸討教。”“通過共讀一本書活動,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拉近了我和爸爸媽媽的距離,現在感覺他們就是與我心靈相通的好朋友。”另外,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領略四季風光、感受造物主的神奇,還可以去參觀歷史古跡,了解各種歷史典故,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豐厚自身文化積淀的同時,也為文化傳承創造了條件。由此可見,豐富的家庭教育方式、多元發展的素質培養途徑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使其形成較好的語文綜合素質,也對學生的性格培養、家庭關系的維護大有助益。
平等和諧、有的放矢地交流是家庭教育切實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障。首先,交流溝通必須是平等的,也就是說,家長雖然在知識閱歷等方面的素質要優于孩子,但也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用絕對、專制、不容辯駁的指導語氣指點孩子,這樣極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感,從而將家庭教育引進“死胡同”。其次,交流溝通必須是有意義的,即雙方的交流活動能夠對學生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或是引發他們的思考,或是引起情感的共鳴等,而不是“明白了嗎、懂了嗎”這樣簡單的問答。例如,我班有個學生和家長一起閱讀《致橡樹》時,她媽媽就結合自身經歷談了理想中的愛情狀態,并就“愛情的本質”開展了友好的家庭辯論賽,使她對愛情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為平穩地度過青春期、叛逆期幫助很大。再次,交流溝通必須是雙向的,即家長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也要理解家長的立場,而不能是單方面的灌輸或宣泄。例如在指導孩子寫作時,不能將自身的經驗一股腦兒地灌輸給孩子,而是要了解學生對寫作的看法和感受,知道他們為什么煩惱,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他們提出學習建議,這樣才能將家庭教育落到實處,也才能切實遵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