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的生物活性機制研究進展

2019-12-03 01:08:34畢晶晶張繼昊
食品科學 2019年21期

許 凱,畢晶晶*,張繼昊

(1.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分化調控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 新鄉 453007;2.河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有機功能分子與藥物創新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學品綠色制造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7)

蛋白氨基酸包括在蛋白質翻譯過程中由特定密碼子編碼的22 種基本氨基酸(包括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賴氨酸),以及蛋白質翻譯后基本氨基酸殘基修飾和交聯產生的氨基酸[1-2]。非蛋白氨基酸是指通常不存于蛋白質中、缺乏專一性tRNA和密碼子的氨基酸;或者是基本氨基酸通過合成后的修飾、但也不存在于蛋白質中的基本氨基酸類似物或取代衍生物[3]。目前,在天然產物中分離得到的氨基酸類化合物大概有700多種,除了少數的蛋白氨基酸外,絕大多數為非蛋白氨基酸[4]。這些天然非蛋白氨基酸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而在動物中較少發現[5]。在動植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一些非蛋白氨基酸是它們的初級代謝中間產物或終產物,如尿素循環中的鳥氨酸和瓜氨酸,血清素的前體5-羥基色氨酸等。而絕大多數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體內的非蛋白氨基酸為它們的次級代謝產物[6]。這些非蛋白氨基酸在生物體內起多種多樣的作用。如在許多植物和低等海洋生物體內,一些非蛋白氨基酸起到儲氮或儲能的作用[7]。而植物和微生物體內的一些非蛋白氨基酸可作為其化學防御物質,對競爭者和捕食者起到毒害作用[8]。

已發現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數量龐大,但對其中的大多數尚未進行深入研究,對于它們的活性、作用機制和潛在應用知之甚少[9]。本文綜述了一些迄今為止對人類影響較大、研究較為深入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的來源、已知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機制,以探討這類天然化合物對人類的啟示和潛在應用價值。

1 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及其作用機制

圖 1 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Fig. 1 Bioactive natural non-protein amino acids

非蛋白氨基酸的生物活性最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究,研究者發現許多非蛋白氨基酸對微生物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而其活性主要是源于其與20 種常見的基本蛋白氨基酸在結構與所帶電荷的相似性[10]。這種相似性使得它們能夠作為蛋白氨基酸的類似物在相關代謝過程中替換蛋白氨基酸,如錯誤摻入到蛋白質合成,或作為激活劑、抑制劑與相關受體結合,亦或作為底物類似物與酶結合。天然非蛋白氨基酸除作為20 種常見基本蛋白氨基酸的類似物發揮其生物活性外,還有許多其他的作用機制。例如,有些非蛋白氨基酸可作為金屬螯合劑抑制一些依賴金屬離子的酶,還有些非蛋白氨基酸的代謝產物具有生物活性。圖1為部分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結構式。

1.1 錯誤摻入蛋白質導致蛋白質構象改變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

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的第一種活性機制是它們能夠在蛋白質合成中替換蛋白氨基酸,導致異常蛋白或非天然蛋白質的形成[9]。這些非蛋白氨基酸在大小、形狀和電荷分布上類似于某種蛋白氨基酸,使其可以逃脫相應的氨酰tRNA合成酶的“門禁”作用,被酯化結合到tRNA上,通過蛋白質翻譯過程摻入到新合成的蛋白中[11]。這些非蛋白氨基酸被稱為蛋白氨基酸類似物[12]。通常蛋白氨基酸比其類似物對相應同源氨酰tRNA合成酶具有更高的親和力,在一定濃度下非蛋白氨基酸的濃度與其摻入蛋白質的水平之間存在線性相關性。非蛋白氨基酸不會靶向特定蛋白質,但某些蛋白質可能更易受到肽鏈中錯誤摻入的氨基酸影響。如結構簡單或無序的蛋白質可能更容易發生功能變化或水溶性降低[13]。而對于這些非蛋白氨基酸的生產者,其可通過進化出能夠識別親本蛋白氨基酸和其類似物的氨酰tRNA合成酶防止自毒效應[9]。

刀豆氨酸主要存在于一些豆科植物的種子與幼苗中,如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和紫花苜宿(Medicago sativa)[4]。刀豆氨酸是精氨酸的類似物,具有多種抗代謝活性。對于產生刀豆氨酸的植物,刀豆氨酸可作為其化學防御物質抵御某些生物對其的侵害[14]。與L-精氨酸相比較,L-刀豆氨酸δ位亞甲基上的碳原子被替換為氧原子,這使其胍基的pKa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刀豆氨酸pKa為7.01,精氨酸pKa為12.48)[15]。L-刀豆氨酸可代替L-精氨酸摻入到蛋白中形成刀豆氨酸蛋白,而兩種氨基酸R基帶電荷的差異會導致蛋白的結構和功能改變,進而抑制細胞生長并導致細胞凋亡[16]。L-刀豆氨酸錯誤摻入蛋白還可能改變蛋白的免疫原性,因而可能導致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如全身性紅斑狼瘡[17]。

BMAA最早是在關島查莫羅人食用的一種由蘇鐵(Cycas micronesicaHill)種子制成的面粉中發現的[18]。BMAA可由多個種屬的藍藻合成,有些產生BMAA的藍藻與某些植物的根形成共生關系,導致BMAA在植物體內蓄積,并可通過食物鏈在動物體內富集。多項研究指出BMAA與關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居民中多發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帕金森綜合征相關[19]。Glover等[20]采用體外實驗證實BMAA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可以替代絲氨酸錯誤摻入到形成的蛋白質中,且使用人源DNA模板比使用大腸桿菌DNA模板的錯誤摻入率更高。錯誤摻入BMAA會導致合成蛋白的錯誤折疊[21]。在神經細胞中,一些錯誤折疊的蛋白更難以被降解,而錯誤折疊蛋白的聚集會導致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13]。此外,最新的研究表明游離的BMAA可通過抑制某些酶干擾蛋白折疊,并可通過非共價結合蛋白影響蛋白的構象和功能[22]。可見,BMAA可能是導致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鈴蘭氨酸最早是從鈴蘭植物(Convallaria majalis)中分離得到的一種亞氨酸[23]。L-鈴蘭氨酸是脯氨酸的類似物,脯氨酸帶有氮雜環戊烷結構,而鈴蘭氨酸則帶有氮雜環丁烷結構。在不合成L-鈴蘭氨酸的生物體內,L-鈴蘭氨酸可與脯氨酸競爭錯誤摻入到蛋白中[24]。天然蛋白質中脯氨酸殘基常常在脯氨酰順反異構酶的作用下由反式轉變為順式,對于蛋白質的構象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25]。而L-鈴蘭氨酸代替L-脯氨酸錯誤摻入蛋白質中會導致脯氨酰順反異構酶無法識別,從而導致正確的蛋白構象無法形成,影響蛋白的結構、功能和免疫原性[26]。L-鈴蘭氨酸在甜菜(Beta vulgarisL.)中也有較高含量。甜菜生產蔗糖的副產品常被用作飼料,其中含有的L-鈴蘭氨酸會污染乳制品及肉制品,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27]。一些富含脯氨酸的蛋白易受L-鈴蘭氨酸的影響而改變其功能和免疫原性,進而引發與之相關的一些疾病。多項研究將L-鈴蘭氨酸的攝入與多發性硬化的發生相關聯,指出L-鈴蘭氨酸的攝入可能會導致髓鞘堿性蛋白上帶有的脯氨酸抗原決定基結構改變,并最終成為一種抗原[24],隨后免疫機制被觸發并逐漸破壞髓鞘[26]。Ataxin-2是一種富含脯氨酸蛋白,其作為鋅指蛋白的輔助調節因子影響轉錄活性[28]。攝入L-鈴蘭氨酸引發的Ataxin-2功能異常,可導致大量蛋白質的異常拼接而引起多種疾病,如自閉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II型糖尿病等[5]。

1.2 興奮性天然非蛋白氨基酸

L-谷氨酸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主要興奮性神經遞質,可與谷氨酸受體結合介導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突觸興奮,進而介導神經信號轉導。谷氨酸受體分為兩類:一類為離子型谷氨酸受體(iGluRs),這類受體與神經細胞膜上的Na+、K+和Ca2+離子通道偶聯,形成受體通道復合物,介導快信號傳遞;另一類為代謝型谷氨酸受體(mGluRs),它們與膜內G蛋白偶聯,并通過第二信使介導信號轉導,具有較緩慢但更持久的功能,例如與學習和記憶功能相關[29]。L-谷氨酸是谷氨酸受體的主要激動劑,許多非蛋白氨基酸在結構上與谷氨酸相似,可作用于谷氨酸受體產生類似谷氨酸的神經信號轉導作用,這類氨基酸被稱作興奮性氨基酸。許多已知的興奮性氨基酸源于天然產物中[30]。

β-ODAP是從家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L.)中分離到的一種非蛋白氨基酸,其對高等動物具有強烈的神經毒性[31]。食用家山黧豆可導致山黧豆中毒,引起人類不可逆的下肢癱瘓[32]。家山黧豆是最為廣泛栽培的山黧豆屬植物,是世界上較貧困地區如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地區食物和飼料的寶貴來源[33]。作為固氮豆類,該植物無需施加氮肥即可在貧瘠的土壤上茁壯成長,且抗旱能力很強,在其他作物絕收的大災之年依然能夠有較好的收成。在食物嚴重匱乏時,家山黧豆常被作為糧食被人類食用,因此山黧豆中毒常爆發于饑荒時期[34]。研究發現,β-ODAP是引起山黧豆中毒的主要成分之一。β-ODAP是一種谷氨酸類似物,在神經細胞中可作為谷氨酸受體的激動劑,作用于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受體(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R)影響細胞內Ca2+流動,破壞細胞內穩態,引起神經毒性[32]。Tan Ruiyue等[34]在人神經膠質瘤細胞的體外體系中發現β-ODAP可通過細胞外基質-受體相互作用通路引起β1整合素過表達和黏著斑激酶磷酸化,提出了相對完整的黧豆中毒相關信號通路。在溶液中部分β-ODAP可發生結構重排,轉化為其異構體α-ODAP,得到兩種同分異構體的混合物。α-ODAP無谷氨酸受體的激動劑活性,毒性較低。水煮等烹飪方式可促使家山黧豆中的β-ODAP轉化為α-ODAP,降低其毒性[35]。

海人草酸是一種興奮性神經毒素,最初在海人草(Digenea simplex)中分離出[36]。這種海藻在日本傳統醫學中被用作驅蛔蟲的草藥。此后,海人草酸在世界各地多種海洋藻類中發現[37]。海人草酸具有雙羧基結構,是谷氨酸的類似物,可作為一系列谷氨酸受體的激動劑。海人草酸可作為神經生理學研究的工具藥物,在神經醫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38]。

軟骨藻酸最早從樹枝軟骨藻(Chondria armata)中分離出[39]。該藻與海人草類似,在日本傳統醫學中同樣被用作驅腸蟲劑。此后發現其在擬菱形藻屬(Pseudonitzschia)和菱形藻屬(Nitzschia)的某些藻類中也可產生[40]。軟骨藻酸與海人草酸的結構與作用方式類似,是一種比海人草酸更為強效的興奮性氨基酸。它可通過食物鏈在魚類貝類等生物體內富集,并對鳥類、哺乳類等海洋動物以及人類造成威脅。1987年,加拿大東部愛德華王子島爆發因食用貽貝引起的記憶缺失性貝類中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調查發現毒素來源于貽貝攝入的尖刺擬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軟骨藻酸引起的ASP和β-ODAP引起的山黧豆中毒是神經元過度興奮的常見模式,均可導致永久性的神經系統功能喪失[30]。

使君子是我國傳統藥材,具有驅殺體內寄生蟲以及健脾胃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其種子中含有的使君子氨酸是其發揮驅腸蟲作用的活性成分[41]。使君子氨酸是一種興奮性氨基酸,能作用于多種興奮性氨基酸受體,如AMPA受體、海人草酸受體以及I型mGluRs,常作為神經生理學研究的工具藥物[42]。

1.3 干擾代謝通路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

除上文摻入蛋白形成異常蛋白外,在動植物體內L-刀豆氨酸作為精氨酸的類似物還可抑制特定的酶而干擾多胺代謝[43]。同時,L-刀豆氨酸可作為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的選擇性抑制劑,干擾NO的合成。并可造成氧化應激產生活性氧和活性氮,因而可被用作研究精氨酸依賴型活性氮形成的工具藥物[44]。在精氨酸酶的催化下,刀豆氨酸可分解為副刀豆氨酸和尿素。副刀豆氨酸可抑制依賴VB6的酶,因此也具有毒性。此外,刀豆氨酸還可能是一些植物中氨基氰的來源[45]。L-刀豆氨酸高效的抗代謝作用使其能夠作為潛在的抗腫瘤藥物,在體內、體外實驗中對多種惡性腫瘤均有抑制作用,如乳腺癌、白血病、宮頸癌和肝癌等[4]。

穗花木蘭氨酸出現在一些木藍屬(Indigofera)植物中[46]。與L-刀豆氨酸類似,穗花木蘭氨酸也是L-精氨酸的類似物。在結構上與精氨酸的不同之處在于其C6位置上是一個亞甲基而不是氨基。穗花木蘭氨酸可作為底物類似物抑制精氨酸酶與NO和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47]。此外,穗花木蘭氨酸可抑制精氨酰-tRNA的形成,阻礙精氨酸摻入蛋白質,但其本身并不摻入其中[48]。這種非蛋白氨基酸在反芻動物及小鼠、大鼠和兔子等動物中都具有致畸性和肝毒性。然而用穗花木蘭的種子飼喂鳥類未見其發生肝臟損傷,因此有人提出排尿酸的動物比排尿素的動物對穗花木蘭氨酸的耐受性更高[48]。哺乳動物對穗花木蘭氨酸的敏感性也會存在很大差異,如馬對其耐受性比狗要高出許多。常有狗因食用含有穗花木蘭氨酸的馬肉或駱駝肉而死于嚴重肝損傷的案例發生,而提供肉的馬和駱駝生前均未發現明顯的肝損傷[49]。

另一種天然精氨酸類似物高精氨酸最先從山黧豆屬植物紅山黧豆(Lathyrus ciceraL.)和家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L.)中分離得到[50]。然而在此之前,Stevens等[51]就已經通過化學合成得到了高精氨酸并檢測其生物活性,結果表明其是大鼠精氨酸酶的底物。高精氨酸與精氨酸不同的是其主鏈上多了一個亞甲基。高精氨酸可抑制細菌生長,但未見其摻入到蛋白合成[10]。在高等動物中,高精氨酸是在腎臟中合成的內源性非蛋白氨基酸[9]。高精氨酸可在肝臟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賴氨酸和尿素,因此食物中的高精氨酸可作為賴氨酸的來源。然而據報道,用高精氨酸替代食物中的賴氨酸可減少動物的攝食行為,并降低其大腦中鳥氨酸、賴氨酸和精氨酸的濃度[52]。高精氨酸影響哺乳動物體內NO的合成,它可以與精氨酸競爭結合陽離子氨基酸轉運體,從而抑制精氨酸的細胞攝入并增加精氨酸的細胞流出,通過剝奪一氧化氮合酶的底物來抑制NO的合成。此外,高精氨酸本身可作為一氧化氮合酶的底物,分解產生NO和L-高瓜氨酸,但與一氧化氮合酶的親和力較低[53]。另外,高精氨酸也是血液中骨骼堿性磷酸酶的有效抑制劑,可能與骨骼型山黧豆中毒的發生相關[54]。

meta-酪氨酸(meta-tyrosine,m-Tyr)在細葉羊茅(Festuca rubraL. ssp.commutata)和大戟屬植物(EuphorbiaL.)中被分離出[55]。m-Tyr在結構上與苯丙氨酸類似,是一種有效的生物除草劑,實驗表明其可作為化感物質對超過50 種雜草和作物的幼苗具有生長抑制作用[56]。實驗表明,在哺乳動物細胞以及細菌體系中,m-Tyr可在苯丙氨酸-tRNA合成酶催化下替代苯丙氨酸錯誤摻入到蛋白質結構中,導致異常蛋白質的形成,致使細胞快速死亡[57]。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用μmol/L級濃度的m-Tyr處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L.)等高等植物的幼苗可以提高其活性氧的水平,并影響活性氮的形成與積累[58]。這些研究表明,在高等植物中m-Tyr不僅是氧化應激的標志,而且本身可導致植物幼苗氧化應激的發生。動物組織中也可形成內源性的m-Tyr,其在哺乳動物骨骼肌和其他組織中的積累被認為是氧化應激的生物標志物[59]。

降糖氨酸A最初是從西非荔枝(Blighia sapida)未成熟的果實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氨基酸[60]。這種植物原產于非洲,傳入牙買加后其果實作為一種水果被當地人食用。降糖氨酸A在未成熟的西非荔枝果實中可達干質量的0.1%,成熟果實中由于日光的降解作用,降糖氨酸A的質量分數大幅降低[61]。食用未成熟的西非荔枝果實可引起牙買加嘔吐癥,中毒者的血糖水平會從正常值(80~100 mg/dL)急劇下降到10 mg/dL以下[62]。近年來,印度季節性爆發不明原因的急性中毒性腦病被證實與荔枝果中含有的降糖氨酸A及其類似物有關[63]。研究表明,降糖氨酸A的活性主要來源于其肝臟的代謝物亞甲基環丙基乙酸(methylenecyclopropylacetic acid,MCPA)。MCPA可阻斷脂肪酸的β氧化,導致機體增加對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的依賴,加速血糖的消耗。同時,由于糖異生途徑被抑制,血糖水平無法回升[64]。此外,降糖氨酸A可以通過與亮氨酸競爭而錯誤摻入到蛋白質中導致蛋白的錯誤折疊,可致大鼠等動物胚胎畸形[65]。

1.4 具有金屬螯合活性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

含羞草素最早從含羞草(Mimosa pudica)幼苗與根中分離出來,隨后從銀合歡(Leucaena glaucaB)的葉片和種子中也分離出來,高達其干質量的8%~10%[66]。攝入銀合歡的葉片和種子可導致人和動物脫發、脫毛。Crounse等[67]發現,投喂銀合歡種子或含羞草素可使小鼠毛發生長受到抑制,證實含羞草素是銀合歡脫發作用的活性成分。含羞草素可作為二價金屬離子螯合劑,抑制多種金屬酶,如核糖核苷酸還原酶、堿性磷酸酶和多巴胺-羥化酶。此外,由于在結構上與左旋多巴、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等物質類似,含羞草素還可作為底物類似物抑制胱硫醚合酶、胱硫醚酶、天冬氨酸轉氨酶、酪氨酸脫羧酶、酪氨酸酶及左旋多巴脫羧酶等[66]。此外,含羞草素也是苯丙氨酰-tRNA合成酶的底物,能夠替代苯丙氨酸錯誤摻入蛋白。含羞草素對這些酶的抑制會引起動物和人的各種生理異常,包括不育、脫發和畸形等。含羞草素可誘導細胞G1/S期阻滯,抑制細胞周期,因而可作為細胞周期研究的工具化合物[68]。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含羞草素是治療惡性膠質瘤的一個潛在化療藥物,且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是阿司匹林潛在的替代藥物;同時,作為一種丙基羥化酶抑制劑,其在再生牙科領域也有潛在的應用價值[69]。

L-DOPA在豆科植物中廣泛存在,占藜豆(Mucuna pruriens)種子干質量的6%~9%[70]。由于含有較高含量的L-DOPA,藜豆對害蟲耐受性很高,并且可以抑制雜草生長[71]。L-DOPA在結構上與L-酪氨酸類似,可以替代L-酪氨酸摻入蛋白合成[72]。在一項研究中,Ozawa等[73]采用無細胞蛋白質表達系統用L-DOPA替換L-酪氨酸,結果表明,當暴露于蛋白質外側的L-酪氨酸殘基被L-DOPA取代時,蛋白質保持其溶解度;然而,用L-DOPA替換蛋白質內部L-酪氨酸殘基則導致蛋白質溶解度降低。這可能是由于L-DOPA分子上的鄰苯二酚結構具有較強親水性,導致蛋白質先前埋藏的疏水區域外翻,并導致蛋白錯誤折疊,溶解度下降[13]。除了能夠在蛋白質合成中替換蛋白質氨基酸酪氨酸外,L-DOPA分子上的鄰苯二酚結構可螯合二價金屬[74]。貽貝的足絲蛋白中L-DOPA質量分數高達30%,賦予其強力的附著能力,這種強力黏合劑的主要機制是L-DOPA與巖石表面中的過渡金屬結合[75]。Golisz等[76]發現,用L-DOPA處理擬南芥6 h后,與包括銅、三價鐵和鋅轉運相關的超過10 個基因表達顯著上調,證實了其金屬螯合性質對植物的毒性。在動物中,L-DOPA是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重要前體。L-DOPA是用于治療帕金森綜合征的主要藥物,其藥理是多巴胺脫羧酶將L-DOPA轉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中的神經遞質多巴胺[77]。但近年由于L-DOPA長期使用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諸多運動并發癥的風險,如左旋多巴誘發的異動癥,其長期臨床應用受到限制[78]。

1.5 具有腎毒性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

今可豆氨酸最早從東南亞的金龜豆(Archidendron pauciflorum)中分離出來,后發現其在豆科植物含羞草亞科(Mimosaceae)以及金合歡屬(Acacia)植物中廣泛存在[79]。金龜豆的種子中含有約占其干質量1%~2%的今可豆氨酸,主要以游離的狀態存在。其化學結構類似于胱氨酸,但在兩個硫原子之間含有一個亞甲基。金龜豆在東南亞被當地人食用,人類攝入含有今可豆氨酸的種子后約2~12 h可導致金龜豆中毒,癥狀包括腹痛、惡心、嘔吐、排尿困難和血尿。但在個體之間對其敏感性和癥狀的嚴重程度存在顯著差異[80]。研究發現今可豆氨酸是一種強力的腎毒素,在酸性條件下其溶解度下降,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腎小管和泌尿道的機械損傷[81]。除造成上述急性癥狀外,長期攝入今可豆氨酸也存在風險。Shukri等[82]進行了為期90 d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攝入較低水平的今可豆氨酸可能導致大鼠心臟、肝臟、胰腺和腎臟受損。烘焙處理(180 ℃、6 min)可去除金龜豆中的今可豆氨酸,大幅降低其毒性[81]。

2 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的應用價值

2.1 在農業與生態環境應用

一些植物產生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為化感物質對其產生者周邊的競爭者產生抑制作用[83]。如前文所述細葉羊茅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的m-Tyr就是一種強效的化感物質[55]。m-Tyr在μmol/L級濃度下即可抑制大多數植物根莖的生長,可作為廣譜的除草劑應用于農業生產和市政綠化工程。而豆科植物中廣泛存在的L-DOPA也是高效的化感物質,對許多植物的半數抑制濃度僅25 mmol/L。研究表明其化感作用具有植物特異性,對十字花科、田基麻科、葫蘆科植物的抑制作用較強,而對豆科和禾本科植物抑制能力相對較弱。這種特性可應用到農業生產,例如將一些產生L-DOPA的豆科植物與水稻和玉米間作,不但不會影響水稻與玉米的生長,還能通過固氮和L-DOPA的除草效果提高它們的產量[71]。除此之外,含羞草素、刀豆氨酸、鈴蘭氨酸、5-羥基色氨酸、γ-氨基丁酸等均為已知的氨基酸類化感物質。此外,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豆科植物根系分泌的非蛋白氨基酸類化感物質可能對植物與根瘤菌建立共生關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許多植物源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可作用于微生物和植食性的昆蟲,起到抵御病蟲害作用[9]。L-刀豆氨酸也是種強效的殺蟲劑,即使在亞致死濃度下也可對多種害蟲的幼蟲有生長抑制作用[84]。而一些豆科農作物的種子中含有L-DOPA和5-羥基色氨酸,其往往對昆蟲有毒害作用,卻對人畜無害[6]。

2.2 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

許多非蛋白氨基酸對人類是有危害的,其中不少存在于食物中[85]。食物中對人類健康有害的非蛋白氨基酸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作物本身產生的,如洋刀豆以及苜蓿中的刀豆氨酸、家山黧豆中的β-ODAP、西非荔枝未成熟果實中的降糖氨酸A、金龜豆中的今可豆氨酸等;二是由其他物種產生,通過食物鏈在食物中積累的,如記憶缺失性貝素軟骨藻酸與神經退行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帕金森綜合征相關的BMAA、污染乳制品和肉類誘發多發性硬化的L-鈴蘭氨酸等。

控制含有害非蛋白氨基酸食物的攝入量、合理處理減少食物中的有害非蛋白氨基酸以及對食物中的有害非蛋白氨基酸進行監測均可以防止中毒的發生。例如,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限制了家山黧豆的種植,大范圍的由β-ODAP引起的山黧豆中毒事件已經極少出現[86]。許多國家規定了貝類等海鮮中軟骨藻酸含量的標準。此外,基因工程等方法也可用來培育新的作物品系,降低其中有害非蛋白氨基酸的含量[87]。

2.3 在營養和醫藥領域的應用

許多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由于在人類體內可作為一些生理活性物質或必需氨基酸的前體而具有一定的營養和保健作用。如5-羥基色氨酸是神經遞質血清素的前體,適量攝入可改善睡眠、影響食欲、性欲并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88]。L-高精氨酸在肝臟中代謝為L-賴氨酸,可作為這種必需氨基酸的來源。而茶葉中的L-茶氨酸不但影響茶葉的品質與口感,還有增強學習與認知能力以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89]。

在醫藥領域,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本身可作為藥物。如L-DOPA是多巴胺的前體,已經作為上市藥物用于治療帕金森綜合征[78]。刀豆氨酸和含羞草素等一些具有抗代謝活性的氨基酸是具有潛力的化療藥物。同時,種類繁多的天然非蛋白氨基酸給制藥領域提供了大量的先導化合物,也給多肽類藥物的研發提供了豐富的構件單元[90-91]。

此外,在臨床上,一些內源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為某些疾病或健康狀況的生物標志物。臨床研究表明,血液中L-高精氨酸水平與血壓的收縮壓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血液中低水平高精氨酸濃度被認為是心血管和腎臟疾病以及中風危險的標志物[92]。m-Tyr被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白內障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衰老相關疾病患者體內累積,被認為是氧化應激和人類衰老的生物標志物[59]。

3 結 語

天然非蛋白氨基酸來源豐富、數量龐大,至今人類對其中大多數化合物復雜的作用機制仍知之甚少。天然非蛋白氨基酸已知的活性機制主要是其作為蛋白氨基酸的類似物錯誤摻入到蛋白中,以及作為底物類似物抑制酶的活性和過度刺激神經受體,有些還具有金屬螯合活性或者腎臟毒性。許多天然非蛋白氨基酸通過食物鏈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亦有一些具有潛在的營養和保健功能。許多天然來源非蛋白氨基酸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如作為安全的除草劑、殺蟲劑應用于農業、牧業等產業;開發為藥物或作為先導化合物以及多肽類藥物的構件單元,在醫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內源性的生物標記物應用于疾病診斷等。天然非蛋白氨基酸作用機制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以闡明它們與人類健康的關系,拓展這類化合物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美女被操91视频|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亚洲天堂|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日韩视频福利|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亚洲第一区在线|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欧美精品另类| 国产在线第二页|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www.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天天干伊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99在线国产|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婷婷六月|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成人一区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青青操|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区免费| 在线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无码内射在线| 欧美色香蕉| 欧美在线免费| 午夜免费小视频|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www亚洲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亚洲精品黄|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无码国产伊人|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九色国产在线|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一区| 国产人人射|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欧美人人干| v天堂中文在线| 日韩区欧美区|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免费在线一区|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