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清清
(海西(廈門)建設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高鐵沿線城市經濟有了快速增長,使整個高鐵站前片區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對高鐵站前片區規劃進行充分探究,合理規劃高鐵站前片區功能定位、規劃結構與用地布局,完善站前片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與交通設施以及產業配套,實現中小城市高鐵站前片區與城市功能相融相通,為城市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引擎。
“漳平西站”位于漳平市中心城區西側,為杭廣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三龍段的中間站。杭廣高速鐵路是海西“兩縱五橫”鐵路的其中一縱,南三龍高鐵是福建省“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的其中一縱。南三龍高鐵既是杭州至廣州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福建省內連接八地市鐵路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修建進一步夯實了漳平市在閩西南地區發展的基礎,也使漳平的交通區位日顯重要。
根據《漳平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2013-2030年),西園組團是居住、商貿物流為主;漳平市西園新區(站前片區)規劃用地面積約1.94平方公里,位于西園組團內。
面對高鐵帶來的發展機遇,中小城市高鐵站前片區規劃及建設成功的前提條件是正確的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復合、城市活動多元將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品質和城市魅力,產生巨大綜合效益,進而打造出都市新門戶。
“漳平西站”東連廈漳泉金三角,西接閩粵贛廣大腹地,成為連接沿海和內陸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為“融入海西經濟區,接軌珠江三角洲”創造了絕佳的機會,提升了西園新區在漳平市新發展中的地位,為漳平注入新的動力源。
西園新區(站前片區)規劃的功能定位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站在海西的高度,用高瞻遠矚的、全局的、長遠的眼光,深入分析西園新區在海西的地位、作用,充分發揮其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海峽西岸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的輻射帶動,綜合考慮交通樞紐與城市開發的互動關系;有利于整合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滿足新時期城市產業升級和空間拓展的戰略要求;有利于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減少重復建設,保障城區高效運行;盡量減少城市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強調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與周邊相關規劃協調。
西園新區(站前片區)在功能和空間上將與南部工貿區及登榜工貿區進行整體統籌,使其與南部片區及登榜工貿區既各有側重又相互依托形成一個高能量、充滿活力的新城區,滿足新時期城市產業升級和空間拓展的戰略要求。規劃將其定位為綜合服務功能的示范區,涉及到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文化展示、旅游體驗、創意產業、生態居住等多個方面,著力打造四大功能:廣域功能、樞紐功能、都市功能、示范功能。
規劃區通過高端商業服務業、商務辦公為主的總部經濟、大規模的商貿物流以及新興的創意產業等高附加值的產業拉動整個漳平市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圍繞“漳平西站”打造區域交通樞紐,整合交通體系并形成通達機動的交通網絡,強調快速城市交通與公交車、自行車的無障礙換乘;最大限度利用高鐵站給城市帶來的人流、資金流、信息流,通過土地利用、產業策劃、人的活力形成完整的城市有機體;建設高效交通、低碳經濟、綠色生活的綜合示范區,體現最為先進的城市生活理念。
高鐵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須與周邊區域相融合,保證站前片區的有機互動,避免出現高鐵站與其他城市功能分離的情況,完善相關的服務配套設施,為城市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將區域交通樞紐功能轉變為經濟樞紐,促進城市的快速發展。
西園新區(站前片區)緊靠九龍江畔,周圍青山環抱,綠色蔥蘢、水清氣新。基地內有一處水庫湖面,擁有十分優越的生態景觀條件,有利于打造人文與自然相融合的宜居城區。根據地形地貌條件、對外交通路網、用地的使用功能以及景觀的塑造,形成“一心兩軸多片區”的規劃結構。
“一心”即在規劃區中部圍繞站前廣場形成綜合配套服務中心,主要包括站前廣場、公交首末站、長途客運站、站前商業等形成的核心區,這些功能與高鐵站樞紐功能緊密結合,保證用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時服務于整個漳平中心城區。
“兩軸”即由西桂路、工業路形成的兩條道路發展軸,通過道路建設,盤活規劃區同時帶動周邊用地發展,也展示整個規劃區的形象。
“多片區”即東、西兩側的居住片區,中部綜合服務片區,站前廣場片區,北部生態綠地,及圍繞西園水庫形成的山體公園。其中中部綜合服務區,靠近站前廣場區域為綜合服務片區,包括餐飲、商務、辦公、住宿等;西部的居住片區主要為規劃區南側的工業組團提供居住配套服務;東部的居住片區主要為城市居住用地;保留規劃區內部的水庫湖面及部分山體并賦予其休閑游樂功能,打造成休閑山地公園,成為生態園區的重要載體,為外地的游客和本地的居民提供休閑服務的場所,不僅增強整個城市的精神面貌,而且可以吸引周邊群眾的觀光游覽。
在規劃的過程中須確保站前片區與城市的整體用地布局保持充分的協調。根據西園新區(站前片區)的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占總建設用地比例為33.76%;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行政辦公、醫療衛生用地等為主,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2.22%;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主要分布在規劃區中部西桂路兩側及站前廣場兩側,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為9.95%;商住綜合用地主要位于西園水庫東側,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為3.92%;其余的為綠地與廣場、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

圖1 用地布局協調圖
隨著高鐵站前片區土地總體開發容量不斷加大,同時受到自然條件和用地布局等因素的影響,這樣就必須在高鐵站前片區的規劃過程中加強對土地開發強度的分析,明確開發容量,引導城市空間密度合理布局,確保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緩解人地之間的矛盾,追求開發強度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因此站前片區內開發強度應根據與高鐵站的距離、不同用地布局進行合理分區控制,呈現出不均勻的空間分布。
西園新區(站前片區)的地塊開發強度控制分四檔:高強度開發(2.5≤容積率≤ 3.0),中高強度(1.5< 容積率<2.5),中等強度開發(0.8 ≤ 容積率≤ 1.5),低強度開發(容積率≤ 0.8)。

圖3 開發強度控制圖
本文結合漳平市西園新區(站前片區)的實際規劃案例,對高鐵站前片區規劃思路及策略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明確了站前片區的功能定位、規劃結構與用地布局、開發強度控制,圍繞“漳平西站”打造區域交通樞紐,最大限度利用高鐵站建設綜合服務功能示范區,將區域交通樞紐功能轉變為經濟樞紐,促進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漳平市的新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