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星
(福建章誠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350000)
古田萬星城市廣場二期項目位于寧德市古田縣城西街道城西路(原203省道)北側,由7#~13#樓及一層聯體地下室組成。工程建筑總面積153944.73㎡,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為26504.84㎡。本工程底板厚400mm(局部為350mm),承臺深度1500mm,底板與承臺底墊層100mm,基坑開挖深度約3.00~8.60m。
本工程基坑南側緊臨203省道,采用放坡+土釘墻的支護型式+槽鋼組合型式;北側緊臨多層民房段采用放坡+灌注樁+水泥土地錨組合型式;西北角采用土釘墻型式,其他位置采用放坡+素混凝土面層支護。
本工程有山地地區工程建設常見的特點,場地狹長,周邊環境復雜。場地北側及西北側緊鄰山腳,沿山腳有多幢多層磚混結構民宅,距地下基坑邊坡頂4.9~24.74m。西北側有土坡,上側有荒廢舊民宅。基坑南側邊坡頂臨近原203省道,省道另一側為沿路居民區,皆為磚混結構。因此本工程的難點主要如下:1)、周邊居民較多,基坑施工過程中擾民因素較多,對居民生活影響較大,必須制定較為可靠的措施。2)、基坑周邊民宅較多,且多為老舊混合結構建筑,建筑穩定性差,基坑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好對周邊建筑的擾動,避免不必要的糾紛。3)、基坑南側緊臨 203省道,是古田縣進出城的主要通道,車流量大,車載動載荷對基坑的擾動校大。4、基坑西北側靠坡腳,坡面較大,跟基坑頂較近,屬高邊坡地帶有極大的蹋方風險。
本工程是典型的山區工程地貌,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施工機械及其它施工資源不足。施工前,項目部結合進度要求,各支護體系施工工藝特點,合理統籌安排各區段的施工順序安排,做到各工序的合理搭接,最大限度降低班組或機械的停工等待成本,保證施工進度。

1)基坑北側,即緊臨山腳民宅側,設計灌注樁型號為ф800@1200,樁長10.30m,冠梁為 1200×800mm,水泥土地錨為預應力錨桿1Ф25PSB930@2000精扎螺紋鋼,L=15m,自由端5m,錨桿端長度為10m。考慮到附近民宅較多,民宅建筑質量參差不齊,參考地質報告確定圍護樁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工藝,以減少了沖孔機械的施工噪聲及擾動。圍護樁施工過程中,每天安排技術人員觀測周邊民宅及地面沉降及位移情況,做好詳細記錄,以供項目部技術管理人員及時調整工藝和必要的加固跟維修。圍護樁預應力張拉后才進行相應區段的土方開挖,并隨時監測圍護樁的頂位移及樁外側地面沉降及裂縫情況,必要時停止開挖,找到原因并處理后才可以繼續進行后續的挖方工作。
2)基坑西北側,為高邊坡區段,采用L=12m(9m)的1Ф48@1200鋼管做錨桿加固土體,邊坡表面噴射80厚C20砼護面內置ф6.5@200×200鋼筋網,錨桿與鋼筋網焊牢(詳土釘墻支護剖面)。此區段由于緊靠坡腳,紅線外原狀地貌坡度較大,支護施工前必須做好坡頂的排水溝渠,并儲備防雨材料以便能及時對坡頂坡面進行保護。邊坡的噴錨必須緊跟開挖,開挖一段噴錨一段,待上道噴錨強度達到要求才進行一道的開挖。施工中注意監測坡頂位移及坡面透水情況,雨水天氣專人值守,并在坡腳附近配備沙袋應對緊急情況能及時采取措施穩坡。
3)基坑南側,鄰主干路,采用放坡+土釘墻+槽鋼組合型式。基坑邊坡采用L=12m(9m) 的1Ф48@1200鋼管做錨桿加固土體,邊坡表面噴射80厚C20砼護面內置ф6.5@200×200鋼筋網,錨桿與鋼筋網焊牢,槽鋼16#@500,L=9m(詳南側支護剖面)。由于緊造國道,交通車流量較大,車量行駛的動載荷擾動對基坑支護穩定性影響較大。此外,南側還有設有項目主出入口大門,工程重載車輛出入量大,對相應區段的支護穩定影響較大。施工中,在征得了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同意后,我司在車輛出入口區段前后10米范圍內對支護進行了加密,并在退土便道上鋪設了厚鋼板。項目部還及時跟交管部門配合,在施工區段沿線道路加設了車輛緩行標志、地面減速帶,并安排人員及時對區段路邊臨停車輛進行勸導,將路面交通對基坑施工的影響降到最低。
西地塊地下室面積為17855.84㎡,面積大,故將基坑劃區分段分層施工。根據設計圖紙后澆帶位置,將7#~9#樓地下室設成Ⅰ區,10#~13#樓地下室設置為Ⅱ區。根據基坑標高參數、支護方式、開挖工藝要求,又將基坑分 5層開挖(自然地面-3.7m-5.2m-6.7m-8.6m-承臺底)。先進行Ⅰ區地下室基坑支護與土方開挖,待其地下室頂板完成后進行Ⅱ區地下室基坑支護與土方開挖。Ⅰ、Ⅱ區地下室基坑土方基本按東向西,南向北的順序依次開挖。基坑邊坡及土方由2臺1m3液壓式反鏟挖掘機開挖,配8輛25m3自卸式土方運輸車運卸。Ⅰ區基坑開挖時,運土車輛從南主出入口出入,Ⅱ區土方車輛由西側次門出入。承臺、集水坑等土方采用 2臺0.25m3小型挖掘機配合人工開挖,由塔吊用吊斗運至基坑外再由運土車輛運走。由于基坑頂靠近道路,無足夠的場地設置自動洗車裝置或洗車池,土方車輛出場只能由人工噴水清洗。為了減少土方遺撒對道路的污染,項目部向當地環衛部門采購了路面噴灑清洗服務,在中午跟傍晚兩個時間段對影響路段進行清洗,減少了道路沿線居民對項目建設的抵觸,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糾紛與問題。
基坑監測由有資質的專業承包單位實施,按設計要求沿基坑頂面四周設置布置18個土體深層水平位移觀測點及36個坡頂水平位移與沉降監測點,并在臨近建筑物每棟布置不少于 6個沉降監測點。土體深層水平位移觀測點和坡頂水平位移與沉降監測點在護坡邊1.0m左右,周邊地表豎向位移沉降點每15米設置1點。此外,公司還對重點部位進行了針對性的布置。基坑開挖施工和使用期內,每天安排專人進行巡視檢查,監測坡頂側向位移、目測基坑邊坡是否滑坡,開裂、塌方、是否滲水。監測周邊管道有無破損、泄露情況、地面有無新增裂縫、沉陷。
由于建設單位對這個項目建設進度極為重視,為了更高效的組織施工,本基坑工程在施工前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編制了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方案并通過了專家論證。在項目施工前,項目技術人員利用多媒體設施,對相關施工班組或單位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方案交底。施工期間,公司項目部組織土石方班組、支護施工班組、第三方監測單位及其它相關單位進行了多輪次的協調,不斷的完善改進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優化施工方案,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施工效果。
本工程通過合理的施工布署,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克服了施工場地的不利因素,施工過程基本順利,達到了目標計劃。施工過程中基坑未出現坑底隆起、管涌、流沙等常規問題,基坑影響區也無明顯裂縫及沉降,民宅也沒有投訴等問題。通過此類工程施工經驗的總結,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施工管理水平,豐富了企業類似工程的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