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改革發展不斷深入,超高層建筑開始慢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從世界上最早的芝加哥家庭保險生命大廈到上海世貿大廈,超高層建筑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不僅是建筑高度在不斷增加,建筑功能和外觀也在不斷升級和突破,這就急劇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同時也伴隨著更多的施工風險。如若不對這些風險因素加以重視,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和管控,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給項目各參與方帶來嚴重的損失。
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突發的風險事件會給實體工程項目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因此,對風險進行合理、科學、有效的管理才能降低風險發生頻率及危害性。風險管理貫穿于整個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在施工階段,首先要對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利用某些方法已識別的風險進行量化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來抑制風險或消滅風險,從而達風險管理的目的。風險管理流程通常由四部分組成: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具體如圖1.1所示:

圖1.1 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識別就是通過一些方法或手段,對風險進行辨別和確認。超高層建筑風險復雜多樣,風險管理人員對風險的識別難度較大,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甄別和比較,保證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通常對風險進行識別的手段有WBS法、核對表法、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等等。本文選取德爾菲法進行風險識別,德爾菲法是將要解決的目標問題傳遞給每一位專家,各專家獨自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然后將個專家意見進行匯總處理,再將具有爭議的信息反饋給每一位專家進行修改,如此反復幾輪,直到結果趨于統一。某超高層建筑施工階段風險識別結果由表2.1所示。

表1.1 某超高層建筑施工階段主要風險因素
風險評估是對風險因素進行量化分析,對風險的危害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對各風險因素進行權重排序,區分輕重緩急,對各風險因素可能出現的概率及帶來的危害程度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計劃,達到降低風險危害性的目的。而超高層建筑的風險因素更多更復雜,需要考慮的方面更多,這就要求風險管理人員對風險評估更加科學和精確,降低風險因素對項目帶來的影響,確保整個項目的有序進行。常見的風險評估方法有專家打分法、層次分析法、蒙特卡羅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本文選取專家打分法對某超高層建筑施工階段風險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具體由表3.1所示。

表3.1 某超高層建筑施工階段風險評估表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人員在風險出現之前,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已識別和評估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增強對風險的抵抗能力,消滅或減少風險以及減少風險爆發帶來的損失。在施工階段主要的方法有風險自留、風險轉移和風險預防。
針對上述某超高層建筑施工階段的風險因素提出幾點建議:
(1)定期組織設計人員和各單位現場管理負責人進行圖紙會審,降低設計與實際施工之間的圖紙沖突。
(2)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定期開展安全文明施工主題教育會,提高各參建單位人員素質,增強安全意識。
(3)合理運用風險轉移技術手段,將各分部分項從進行合理的專業分包,同時需確保各專業分包單位的施工資質達標。
(4)定期對項目管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5)對建筑材料進行嚴格審核,防止出現偽劣假冒產品。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超高層建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一座或者多座超高層建筑作為城市地標。因此超高層建筑高度在不斷增加,功能和外觀也在不斷突破,隨著而來的施工風險也越來越繁雜,風險管理開始慢慢被超高層建筑管理者所重視。一次成功的風險管理將會對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手段可以增強超高層建筑在施工階段的風險抵抗能力,降低風險的危害程度,實現整個項目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