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增亮,王振興
(1.石家莊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11;2.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為解決內蒙赤大白運輸段,因冬季頻繁積雪,導致線路中斷的實際問題,設計與研究了一種軌道除雪車。液壓系統是軌道除雪車的核心,直接影響除雪車工作性能[1]。通常軌道除雪車作業工況變化較為復雜,發動機與液壓系統能不能保持良好的匹配關系,發動機能不能在最佳工作區域內運行,將直接影響軌道除雪車的作業效率[2]。所以,實現發動機與液壓系統的合理匹配,對于提高軌道除雪車功率利用和合理分配,改善發動機動力不足現象,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自主研制的軌道除雪車,對行駛液壓系統進行設計,建立各環節數學模型,并采用常規PID控制器進行仿真,結果表明行駛液壓系統具備良好的響應性能力。
在考慮軌道除雪車行駛,除雪,揚雪等個工況不同要求的情況下,在發動機與液壓系統的匹配中,發動機總是存在某一最佳工作點,通過控制發動機油門開度,使發動機在最佳工作點附近工作,進而實現發動機與行駛液壓系統的功率匹配。發動機輸出功率Pe為:
(1)
式中,為Me發動機輸出扭矩,N/m,ω為發動機角速度,rad/min;ne為發動機的輸出轉速,r/min;
變量泵輸出功率Nb為:
(2)
式中,pb為變量泵的出口壓力,Mpa;Qb為液壓泵出口流量,L/min;qb為液壓泵的排量,ml/r;
由于液壓泵與發動機通過彈性聯軸器連接,若忽略液壓泵的能量損失,液壓泵的輸入功率Pb等于液壓泵的輸出功率Nb。因此,輸入功率為:
(3)
(4)
欲實現發動機與液壓泵的合理匹配,應該使Pe=Nb,即Me=Mf。當發動機處于某一最佳工作點時,輸出扭矩等于常值,故泵與發動機功率匹配關系為[3]:
(5)
所以,在一定轉速下,負載pb變化,通過調節泵排量,保持泵的輸出轉矩不變,從而實現了泵與發動機的功率匹配。

由發動機外特性功率扭矩圖如圖1可知,發動機輸出功率和轉速與發動機的轉速成正比,但當轉速達到nte時,轉矩將下降,但功率會增加到最大功率pemax。
將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扭矩方程,采用多項式來描述發動機的扭矩曲線。發動機功率、扭矩的特性曲線方程一般形式為[4]:
Meb=a0+a1·n+a2·n2+…+aknk
(6)
Pe=b0+b1·n+b2·n2+…+bknk
(7)
考慮到赤大白附近的具體地理環境和降雪情況,在發動機原有的扭矩的基礎上增加25%,選用錫柴6110型柴油機。根據廠家測得的轉矩和功率特性見表1。

表1 6110/125Z1A1功率-扭矩數據
采用Matlab進行曲線擬合,分別用二次方程進行插補,得到關于發動機功率和扭矩特性方程為:
Meb=141.538 0+0.567 2n-1.744 7×10-4n2
(8)
Pe=-57.294 2+0.139 9n-2.581 7×10-5n2
(9)
當發動機工作在調速特性段時,特性方程用最大時速NR及最小速度NL與油門開度α的直線方程表示[5]:
ne=α(nR-nL)+nL
(10)
圖2為6110/125Z1A1發動機調速特性曲線,曲線為外特性,直線為調速特性。
如圖3所示,曲線ABCD表示發動機全負荷速度特性,斜線1、2、3、4表示發動機在不同油門開度下的調速特性。點A、B、C、D為相應最大功率輸出點。根據油門控制調節原理,一個油門位置X與一個最大功率輸出點一一對應,故最大功率Pmax(M,n)用油門位置函數表示為:
Pmax(M,n)=f1(α)
(11)
n=f2(M)
(12)


在發動機工作過程中,其外接負載一般小于相應位置的最大負載,故發動機在此工作階段,其功率低于油門位置的最大功率(MB 最大工作效率的取得,應始終把發動機在最大功率輸出點附近工作。不同油門位置,由于最大功率點處的過載能力很差,發動機易熄火,所以下調最大功率點,使最大功率點存在一定的過載余量ΔM=MD-MG,實際功率曲線應該為AEFG線。 發動機—液壓傳動系統—負荷構成了軌道除雪車負荷驅動系統,采用發動機恒功率控制和變功率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式,確保發動機的最佳動力性與經濟性。軌道除雪車行駛液壓系統與發動機匹配的實現,一般采用電液比例變量泵的調節方法。采用電液比例調節方法,可以使發動機在最佳的轉速范圍內工作。 如圖4所示,發動機和變量泵剛性連接,變量泵輸出高壓油驅動行駛馬達轉動,再經減速器傳給車輪。壓力傳感器檢測行駛液壓系統負載信號,經轉速傳感器分別檢測發動機和液壓馬達的工作狀態,此時控制器根據檢測信號合理控制液壓泵和液壓馬達。 當軌道除雪車在除雪時遇到較大負載,行駛馬達負載轉矩增大,在馬達轉速不變時,液壓馬達排量保持恒定。由于負載增加,使得變量泵的負載轉矩增加,進而導致發動機飛輪轉矩增加,則發動機的轉速就會下降[6]。這時,控制器根據轉速傳感器的信號,計算實際轉速和設定轉速的差值,通過壓力傳感器檢測液壓泵的壓差,經過PID運算,調節液壓泵控制比例電磁閥的排量和供油方向,使變量泵的排量增大或者減小,這樣就使發動機在最佳轉速范圍內工作。 行駛液壓系統傳遞環節主要包括泵排量調節機構數學模型環節,泵控馬達數學模型環節,和馬達與車速數學模型環節。 4.1.1 電液比例方向流量閥 (13) 式中,Kqx為先導閥流量增益;Av為主閥芯端面面積;βe為油液有效體積彈性模量;ΔT為銜鐵行程;Vv為主閥芯兩側控制腔總容積;Kcx為先導閥壓力流量系數;mv為主閥芯質量;Kv為主閥芯對中彈簧剛度;Kfv為作用于主閥芯上的穩態液動力剛度系數;Av為主閥芯端面面積。 4.1.2 伺服變量機構數學模型 液壓缸活塞位移對閥芯位移的傳遞函數: (14) 4.1.3 泵的活塞—斜盤環節數學模型 (15) 式中:γ為變量泵斜盤傾角,rad;L為擺動斜盤的有效半徑,m。 (16) 式中,Dm為馬達排量;Kp為變量泵排量梯度;Ct為總泄漏系數;TL為任意外負載力矩;Ωh為液壓固有頻率;δb為阻尼比。 馬達輸出軸轉速對應馬達轉角的關系為: (17) 由理論行駛速度公式,得到車輛行駛速度: V=VT(1-δ)=ωk·rd·(1-δ) (18) 速度傳感器的傳遞函數: (19) 式中,θm(s)是系統輸出信號,即馬達轉速,rad/s;Uf是輸出電壓反饋信號,V;Kf是反饋增益系數。 位移傳感器傳遞函數: (20) 式中,Y(s)為液壓缸活塞位移,m;U(s)為位移傳感器輸出電壓反饋,V;Ks為為位移傳感器反饋增益,V/m。 (21) 式中,I(s)為比例放大器的輸出電流,A;E(s)為輸入電壓信號與反饋電壓信號偏差,V;Kα比例放大器增益,A/V。 根據前面各個環節計算,可得到系統總體傳遞函數圖(見圖5)。 閉環傳遞函數為: (22) 系統開環傳遞函數為: (23) PID參數整定的實質是通過調整Kp,KI和KD,使控制器特性與被控過程的特性相匹配[7]。利用的Ziegler-Nichols頻域整定方法是基于穩定性分析的頻域響應PID整定方法。根據行駛傳遞系統開環傳遞函數,采用MATLAB來實現PID參數整定,其結果如下:穿越增益Km=0.857 0,振蕩頻率ωm=85.136 7。根據PID整定公式的各參數值:Kp=0.514 2,KI=13.94,KD=0.004 7。 根據系統傳遞函數方框圖,建立軌道除雪車行駛驅動系統仿真模型,并確定主要參數: Kα=0.11 A/V,Kf=0.025 V·s/rad,Kbv=0.254 m/A,Kφ=10 rad/m,Kq=0.167 1 m3/s,Ap=1.702×10-3m2,Dm=0.17×10-4m3/rad,Ct=5.0×10-12m5/N·s,Kqp=0.018 39 m3/rad·s,J=0.052 kg·m2,ωh=84 rad/s,δh=0.512,Kqp=0.0184 m3/s·rad。 依據簡化行駛驅動液壓系統框圖,在Simulink模型窗口中建立常規PID控制仿真模型(見圖6)。 根據根據建模環節所列的主要參數,系統建模中輸入仿真參數值:Ku=19 674,Kf=0.025,K1=0.002 920,K2=0.017 2對液壓分別施加馬達250 r/min轉速的階躍信號及在0.6 s施加1 000 Nm的負載扭矩干擾。得到圖7,8所示響應曲線。 從圖7可以看出經過Z-N整定PID控制調節下,系統階躍信號下上升時間和調節時間分別為 0.071 s 和0.234 s,超調量為20%,動態性能和穩定性能較理想,在轉速穩定之后,液壓系統穩定性較好。軌道除雪車作業時,會受到一定的負載扭矩波動,圖8在0.6 s時對系統突加1 000 Nm負載扭矩干擾信號。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出,控制系統在短暫波動后轉速調節回目標轉速,而且穩態誤差幾乎為零,系統響應較快,表明了系統過渡過程較為平穩,能夠滿足除雪過程中突變載荷,對馬達轉速的影響,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能滿足現場工作需求。 軌道除雪車行駛液壓系統與發動機匹配時,要將除雪時的工況匹配在大功率,低油耗的工作范圍內,通過明確發動機與液壓系統的匹配機理、特性原理和最佳工作點。明確了采用電液比例控制方式,對變量泵排量進行控制調節,通過控制器的PID算法,表明液壓系統的響應速度、動態性能和抗干擾能力較好,能滿足軌道除雪車載荷波動變化的復雜工況。從理論上較好的使發動機工作在最佳的轉速范圍,這對提高除雪車的除雪效能具有重要意義。3 發動機與液壓系統功率匹配的實現

4 行駛驅動系統數學模型
4.1 泵排量調節機構數學模型
4.2 泵控馬達環節數學模型
4.3 馬達-車速環節數學模型
4.4 傳感器環節數學模型
4.5 放大器環節數學模型
4.6 行駛驅動系統總體傳遞函數


5 基于Z-N的頻域響應PID控制與仿真



6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