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愛國主義是永恒的歷史主題

2019-12-03 07:58:05常道宗
文史雜志 2019年5期

常道宗

中國史學有一個好的傳經,就是自始至終的愛國主義。這也是中國史學恒久不變,顛撲不破的思想主題。這個傳統。這個主題,在中國史家不屈不撓的直筆品格的推動或影響下,以洪波迭涌的強大氣勢,呈現于古史典籍的浩繁卷帙中,成為一代代中國人敬之愛之、惜之藏之的寶貴財富。這個傳統這個主題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去進行歸納。

一、核心價值觀:中華大一統

中國古史典籍擁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中華大一統的歷史觀。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融合。

1.中國史學的一條光彩奪目的生命長鏈

中國走向大一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大一統歷史觀,也有一個發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在早,戰國末哲學家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稍晚成書的《呂氏春秋》,都對即將來臨的大一統持積極態度,其中《呂氏春秋·八覽》中大一統思想尤為突出。它們為秦朝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漢初成書的《公羊傳》,在全書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提出大一統的重要性。從漢代歷史發展趨勢上看,諸侯專封是走向統一的一個過渡。對于諸侯專封,《公羊傳》提出“實與而文不與”的觀點,就是說,對走向統一的這個專封過程,在實際上是贊成的,但在表面上卻不能給以認同。以后董仲舒演化的“春秋公羊學”,在鄒衍所論及《公羊傳》基礎上宣揚“黑、白、赤三統”循環的歷史觀,對大一統的歷史發展作了唯心主義的解釋。盡管如此,他們的指歸卻是宣揚“大一統”這種在當時說來無疑是進步的歷史觀。張大可先生在《史記研究》一書里說,司馬遷繼承了前代思想家的大一統理論,用以作為考察歷史發展的指導思想,從而又系統地發展了它,形成《史記》所獨具的大一統歷史觀。

司馬遷的大一統歷史觀的內涵是華夏民族皆黃帝子孫。司馬遷認為,從黃帝的統一到秦皇、漢武的大一統,象征著歷史的發展方向,象征著帝王德業的日益興盛。夏、商、周三代之君,秦漢帝王,春秋以來列國諸侯、四方民族,都是黃帝子孫。這個國家一統、民族融合觀念,是司馬遷架構《史記》的一個基本大綱。司馬遷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確立和鞏固的時代。中央集權制度加強了國家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戰亂,是當時最先進的制度。大一統歷史觀,就是對這一先進制度的贊頌,并為西漢一統理論提供歷史見證。大一統歷史觀也是歷代用以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一個基本思想。數千年間,它激勵著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繁榮和統一而前仆后繼,英勇斗爭。與此相應,大一統歷史觀也貫穿于《史記》以后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古史典籍中,成為中國史學的一條光彩奪目的生命長鏈。

《三國志》(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

譬如我們今天讀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市北)人陳壽所撰《三國志》,便充分感悟到里面所強烈跳動著的大一統歷史觀的脈搏。眾所周知,三國的史事有分有合,三國的地位有輕有重,陳壽度量權衡,特為魏帝立紀,作為全史之綱,表明當時雖是“三國鼎立”,但祖國的歷史仍然統一。而一部《三國志》留給讀者的感受,也是一部完整統一的中國斷代史;雖分三國別立三書,只是敘事編排的方式而已。

我們讀《三國志》,深切地感到天下一統的歷史趨勢不可阻擋。《三國志》批評荀或既為曹操第一謀臣,卻又死抱住東漢皇朝的僵尸不放,缺乏“機鑒先識”;贊揚王朗等人積極佐曹代漢,“誠皆一時之俊偉業”(《魏書·鐘繇華歆王朗傳》)。作者將東漢年號下二三十年間的歷史寫入《三國志》中,表明并不留戀徒具空名的東漢王朝。這無疑沿襲了史遷的大一統歷史觀。此外,陳壽還繼承了史遷不趨時俗、獨立思考和尊重歷史的史德。他為曹操立紀,而用漢朝末帝獻帝的年號編年紀事,說明重史實而輕名分。此外,《三國志》雖為魏帝立紀,但并不以吳、蜀為僭偽。當吳、蜀既滅,晉朝人士目為偽朝之時,陳壽卻將它們與魏并稱“三國”,各寫一書;又在其帝王傳中編年紀事,與帝紀無異。致于《三國志》的卷數安排:《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十五卷,則是依據三國各自擁有的歷史地位或歷史分量而作出的,不應當看作是厚此薄彼的意思。

2.司馬遷首創民族史傳之功

顯然,司馬遷的大一統歷史觀不僅在國家統一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著明顯作用,而且對中華民族的融合、中華民族文化的整合工作也有著重大的積極影響。司馬遷在《史記》中首創的民族史傳,開啟了后代歷史典籍、特別是紀傳體史籍民族史傳的先河。張大可指出,在《史記》里,司馬遷一共寫了五篇少數民族史傳,它們是《匈奴列傳》《南越列傳》《東越列傳》《朝鮮列傳》《西南夷列傳》。各篇史傳獨立成篇,詳今略古,著重敘述漢武帝時期各周邊民族與中原王朝的關系。這些民族史傳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東西南北各個少數民族均為天子臣民,他們的歷史發展趨勢是走向中華大一統。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里對此有明白的表述。他說:

漢既平中國,而佗能集楊越以保南藩,納貢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吳之叛逆,甌人斬濞,葆守封禺為臣,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唐蒙使略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臣受吏,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上述“集楊越以保南藩”,“葆守封禺為臣”,“請為內臣受吏”等思想敘述,鮮明地反映出作者在國家統一的政治前提下的民族融合思想。司馬遷注意到,當時南越、東越、西南夷等周邊民族,都愿在天子治下,并入中國版圖;因此,司馬遷打破了董仲舒的所謂“小夷避大夷”“大夷避中國”等等的“名倫秩序”,把民族史傳與名臣將相的列傳交錯等列。這種編列方法,又遵循著一個內在邏輯,即因事相連。如《匈奴列傳》陳于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的列傳之間,《西南夷列傳》下聯司馬相如的列傳。這是因為李廣和衛青、霍去病是征匈奴的名將,司馬相如力主通西南夷。司馬遷的這種編列方法,可謂匠心獨運,當然又是其大一統歷史觀所使然。(參見張大可《史記研究》)

3. 少數民族史學的百花盛開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史學,還出現了一大盛觀,即少數民族史學的百花盛開。這應是在《史記》及《漢書》民族史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時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在史學上也取得了接近漢族先進水平的成績。它們同漢族史學一起,構成了我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繁榮時期。北朝的元魏向漢族學習,在秘書省設立著作局,以后又專門辟出修史局撰史,設立史官正郎2人、佐郎4人。元魏末,宰相開始監修國史,歷北齊、北周而成定制。時從南方巴氐族的成漢,到鮮卑族的北周,280年間中國的近20個少數民族政權,都分別有一部、乃至好幾部官修國史以及起居注、典志、譜牒、實錄等其他形式的官修史書。不過,那時各族史學都存在著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為本民族及其政權爭“正統”地位。如北齊魏收編《魏書》,“以皇魏承晉為水德”,以北朝統治者及其統治區稱“諸夏”和“中國”,而將其外的各民族(包括南方的漢族)稱為“異類”“蠻夷戎狄”。為了證明北魏、北齊乃繼西晉之正統,還把東晉稱為“僭晉”。與此相應,南朝國史,則將北朝政權一律斥之為“虜”。不過這里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盡管各族史書紛起爭“正統”,但爭的多是代表“諸夏”和“中國”的嫡傳地位;而且都多不掩飾本民族政權要實現中華大一統局面的政治謀圖。這其實是大一統歷史觀已深入居住于中華土地上的各民族間的一個有力證據。如東晉王隱編修西晉國史(成《晉書》九十三卷今佚),是要總結“華夷成敗”。南朝的國史,“氐羌有錄,索戎成傳”。北朝的魏史,則“南籠典午(東晉),北吞諸偽(十六國政權)”(《史通·斷限》)而北魏崔鴻寫《十六國春秋》,則以晉、宋的年號系年,將十六國“國書”一律改稱為“錄”,帝紀改稱為傳。這樣,他就從中華大一統的立場出發,將紛繁復雜的十六國史,寫成了一部在統一年號下的各民族發展史了。南朝梁蕭方等撰《三十國春秋》凡三十卷,記自三國魏齊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事跡。其以晉為主,用其年號編年記事,將孫皓、劉淵以下二十九國政事人物分記其中。蕭方等的寫法,既承認各族政權客觀存在的現實,又突破了當時分國立史的慣例,反映了民族趨向統一、祖國不可分割的歷史。

4.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根底所在

迨及盛唐,劉知幾著《史通》,對他以前的中國史學進行了第一次系統總結。他在“華夷”問題上所表現出的進步思想,可以說是遠紹司馬遷的大一統觀,近承魏晉南北朝的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史學思潮。他在《史通·稱謂》指出,自西晉動亂以來,“戎、羯稱制,各有國家,實同王者。晉世臣子黨附君親,嫉彼亂華,比諸群盜,此皆茍徇私忿,忘夫至公”。他希望中國境內各民族能像兄弟般和睦相處,長期一統,從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出發,出于公心,捐棄前嫌,再也不要出現像魏晉南北朝時那樣“兄弟鬩于墻”的慘痛局面了。而劉知幾有如此認識,還同處于鼎盛時期的大唐帝國的政治眼光有著密切關系。那時的唐朝君主,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多摒棄“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的狹隘民族偏見,對各族“愛之如一”(《資治通鑒·唐紀·太宗貞觀二十一年》)。與此相應,在史學領域內,反映民族融合的史錄,強調民族融合的思想傾向,也在發展;誠如劉知在“華夷”問題上的上述認識。劉知幾對“內中國而外夷狄”的大漢族主義的歷史觀持明確的反對立場。這反映出唐代民族大融合背景下以“大一統”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史學發展的積極趨勢。

《史記》(清仿刻明嘉靖震澤王廷喆本)

與盛唐史家“華夷一體”的歷史觀相映成趣的是遼朝史家的“華夷一家”的歷史觀。這種歷史觀,我們可以通過元代史家所修《遼史》而以見識。因為《遼史》所本,是以耶律儼的《實錄》等為代表的遼朝史官文獻,它大體保存了遼朝史家的歷史觀。吳懷祺先生在《遼代史學和遼代社會》一文里,注意到《遼史》里契丹人自己對本族起源的兩點看法:

遼之先,出自炎帝,世為審吉國,其可知者,蓋自奇首云。奇首生都庵山,徙黃河之濱。傳自雅里,始立制度,置官屬,刻木為契,穴地為牢。……東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絕于大漠,信威萬里,歷年二百,豈一日之故哉!

——《遼史·太祖本紀贊》

庖羲氏降,炎帝氏、黃帝氏子孫眾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濩無窮,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宇文周之《書》,遼本炎帝之后,而耶律儼稱遼為軒轅后。儼《志》晚出,盍從周《書》。蓋炎帝之裔日葛烏菟者,世雄朔陲,后為冒頓可汗所襲,保鮮卑山以居,號鮮卑氏。繼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日宇文,曰庫莫溪,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見于此。

——《遼史·世表序》

吳懷祺認為,上述材料可反映出,遼朝君臣們,包括史臣們,都認為契丹族大致應是炎、黃二帝的子孫,這與《史記·匈奴列傳》的思想相似。這種歷史意識,體現出一種民族認同觀。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遼、漢既然都是炎、黃兩帝的子孫,當然也就是平等的,因此,這里又蘊含著民族的平等的思想。南北朝時期,各族史學爭“正統”的爭吵,其實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楊樹森先生在《遼代史學述略》一文里認為:“遼朝為了說明自己的正統地位,他們不自外于中華,自稱他們是炎黃的子孫。”“遼朝統治者自認為他們同漢族一樣,都是炎黃的子孫,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陳垣先生則在《通鑒胡注表微》書中說:“身之(胡三省)諄諄于中國之人者,明契丹主不足怪也。然契丹在金元,均稱漢人,已與中國為一家矣。豈獨契丹,女真在元,亦已稱漢人,在今則皆謂之華人。身之嘗嘆中國自此胥為夷,豈知夷至此胥為中國乎!”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魏晉以后的居住于中華大地上的各民族政權,無論是漢族政權還是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權或全國政權,他們的統治者們及其臣子、史家們多自認為“華夷”本出一脈,各族乃為一家。他們的這種觀念,當然不排除是從爭“正統”繼而君臨天下的政治需要出發而提出的——即便如此,這不是正好說明大一統歷史觀的深入人心么?不是正好說明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融合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么?而在這種“深入人心”的過程中,在這種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歷史進程中,從司馬遷《史記》開始的歷代各族史家的史著是起了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的。可以說,大一統的歷史觀是處于封建社會的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體現。它反過來又促使中華民族大家庭在新的基礎上的更高融合與發展。而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并且,分裂總是短暫的,統一的時間要比分裂的時間長得多(愈到后期,愈是如此)的根底也正是在這里。

二、致用功能:經邦國,理人民

中國史學從來就有致用功能,這是為先秦以來史學發展路徑所明晰的。而中國史學屬下的一門重要學問就是歷史地理學。它是一個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地理現象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以其成果服務于現實社會。這正如清人呈興祚評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所言:“昭時代則稽歷史之言,……鑒遠洞微,憂深慮廣,誠古今之龜鑒,治平之藥石也。“(《讀史方輿紀要·原序二》)司馬遷撰《史記》,就辟有《河渠書》,把地理和水利結合在一起寫。班固撰《漢書》,更辟有《地理志》,開創了史志中專講地理的比較完備的體例。其記載郡縣建置原委、戶口多寡,述各地風俗,考各地山川,形成一門歷史與地理相結合的邊緣學科——歷史地理學,其氣勢很是宏大。班固以后,史家紛起仿效,特別是以后歷代的正史更是在《漢書》基礎上接續不斷,注重對地理沿革的研究,注重對祖國山川大勢、氣候、天文、風物民俗的描述,以此為治國、治政、治民、治軍奉獻翔實可靠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資料,從而為后人留下一軸關于祖國山河的內容豐富的壯麗長卷。它們同時也為我們今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一份豐厚教材。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東晉江原(今四川崇州市東南)人常璩所撰的《華陽國志》。魏晉南北朝之際,隨著史家對地理學的關注和參與,地理方志這個體裁也便成熟和興旺起來。它們從各個角度反映了我國這一時期的山川風貌、人文風俗和社會變化。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四十卷,注錄全國江河大小支流1252條,凡水道所經,因水記山,因地記事;對名勝古跡、建置沿革和有關歷史事件、人物、故事、歌謠以至神話傳說,都有記載,是研究北魏后期地理沿革的重要著作。楊街之的《洛陽伽藍記》五卷,“假佛寺之名,志帝京之事”,即以追述北魏京城洛陽伽藍(即梵語“佛寺”)的興廢沿革為主要線索,廣泛描述洛陽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以及北魏后期的政治動亂,為研究北魏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一時期地方志的發展格外引人矚目。無論名都大邑,還是邊遠州郡,都有方志記其史地。這類書都是既言風土,又載人物,比較詳實地記述了各地的情況。《華陽國志》就是這一時期地方志的代表作。全書十二卷,成書于永和四年(公元348年)至十年之間,記錄從遠古至東晉穆帝永和三年期間巴、蜀史事,地域包括晉代梁、益、寧三州地區(今四川、云南、貴州三省以及甘肅、陜西、湖北部分地區)。《尚書·禹貢》說:“華陽黑水惟梁州”,古梁州東至華山之南,西極黑水之濱,正是這片地方,故以“華陽”名書。卷一至卷四為《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卷五至卷九為《公孫述、劉二牧志》《劉先主志》《劉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壽、勢志》,卷十為《先賢士女總贊》,卷十一為《后賢志》,卷十二為《序志》及《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益梁寧三州兩晉以來人士目錄》。就內容而言,此書系歷史、地理、人物的三結合;以體裁而論,則是地理志、編年史、人物傳的三結合。它將風土、人物和割據政權三者合記一書,在方志書中獨標一幟。它同時也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較完整的地方志。作者因系蜀人,對蜀事見聞親切而又評述客觀精當。書中所述多為《后漢書》所依據,蜀漢事跡和蜀中晉代史事也較《三國志·蜀志》和其他史書為備。劉知幾在《史通·雜述》里評論《華陽國志》等說:

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施于本國,頗得流行,置于他方,罕聞愛異。其有如常璩之詳審,劉昞之該博,而能傳諸不朽、見美來裔者,蓋無幾焉。

迨及明清之際,史家又本著“經世致用”的原則,把歷史地理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各種歷史地理著作(包括地方志著作),有如雨后春筍,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前代。其中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堪稱鉅制。該書凡一百三十卷,是顧祖禹積30年心血所成。他在前九卷中論述了全國州域形勢。以后的一百十四卷則按省分述,每省卷首,冠以總敘一篇,論述其歷史地位。每府亦仿此例,而所論析更為詳密。一縣則記轄境內主要山川、關隘、橋、驛及城鎮。后六卷總敘全國的河流、漕運及海道。最后一卷敘述地理分野。各卷論述,均采朱熹《通鑒綱目》之法,有大綱,有分注。其敘歷代州域,以朝代為經,地理為緯;京省形勢,以地理為經,朝代為緯,經緯互持,縱橫并立,構成一部眉目清楚,體例新穎的輿地著作。顧祖禹在卷首三篇《總敘》中自述了撰寫此書的動機及指導思想。他說:作此書是為了“明地利”,“俟來者”,“凡吾所以為此書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無所適從者,任天下之事,舉宗廟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為憤痛呼號,扼腕以至于死也”(《讀史方輿紀要·總敘三》)他希望“任天下事者”明了地理沿革變化,利用山川地利,“世亂則由此而佐折沖,鋤強暴;時平則以此而經邦國,理人民,皆將于吾書有取焉耳。(同上)顧祖禹開始作此書時,東南沿海鄭成功和西南地區桂王政權都在堅持抗清的武裝斗爭,他所謂的“俟來者”“任天下事者”,無疑是指反抗清朝統治的領導人。(張之洞《書目答問》因之將該書列入“兵家”)顧祖禹的歷史地理學為中國史學的求真致用、經世致用的功能做了最好的證明。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每當民族危難、國家危亡之際,也是最能顯示史學家良心的時候。中國的正直史家們、心憂天下的文人士子們,是不放過任何機會來展示和宣傳他們的所思所想及欲所行的。史學為現實服務的功能,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是中國古史典籍的一個彌足珍貴之處。

《華陽國志》(清嘉慶刻本)

三、史家良心:愛國主義

中國的正直史家、愛國知識分子們在著書立說講課寫史時,總是將對國家社稷的滿腔的熱愛與忠誠傾注進去。他們的所作所為的本身,其實就是愛國主義的生動展現。而他們以文字留下的記錄,則是我們今天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作為這種生動教材的最早的大型展現,仍是司馬遷的《史記》。可以說,一部《史記》,就是一部立場鮮明、愛憎鮮明的愛國者的心靈記錄。在這里,司馬遷融進了自己對國家、對民族命運的全部關切,對奸佞、對暴君、對丑惡的無情鞭撻,對人民、對小人物、對苦難百姓的深切同情,對忠烈、對英雄、對正義的熱情歌頌和贊揚。張大可先生在《史記研究》里評議說,司馬遷不僅寫帝王將相,而且也寫了眾多小人物。如刺客、游俠、倡優、商賈、醫卜等等中下層人物,在統治階級眼里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市井小民,但在司馬遷筆下,他們卻有著優秀的品德和一技之長。還有一些正傳中的附見人物,如《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食客毛遂、邯鄲傳舍吏子李同;《魏公子列傳》中的夷門監者侯贏、市井鼓刀屠者朱亥以及邯鄲博徒毛公、賣漿者薛公,這些人物具有傲視權貴的高尚情操、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尤其有助人于危難的犧牲精神。司馬遷對重義的公孫許臼,對先國家后私仇的藺相如,對勇于改過的廉頗,對義不帝秦的魯仲連,對錚錚鐵骨的田橫,對發難滅秦的陳涉、項羽,對抗暴的刺客,對助人危難打抱不平的游俠等等都寫得有聲有色,令人感覺到滿紙正氣,義薄云天。而對暴君貪官酷吏,司馬遷則予以無情的鞭撻和揭露。《酷吏列傳》刻劃酷吏們枉法害眾的殘虐形象,又令千夫可指。司馬遷還以滿腔熱情盛贊賢才為君子,稱他們的用世是國家的禎祥;亦斥亂臣為小人,說他們的尊貴是社會的妖孽。他一往情深地稱贊屈原的崇高品德可“與日月爭光”,讀其賦,悲其志,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因為屈原忠君愛國,他同邪惡勢力作了決不妥協的斗爭,與人民愛憎一致……司馬遷論人,不以成敗作結,而以是否順乎民心,代表民意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他對于那些曾在歷史上作過重大貢獻、為廣大百姓的幸福安定而英勇斗爭,或行事品德足以為人示范者,雖然最終失敗,仍給以崇高的評價。如孔子周游列國不見用于世,屈原之沉淵,陳勝、項羽之敗亡等。張大可說,這表現出<史記》所具有的人民性。而《史記》的這種人民性,則正是后世官修史書所乏見或少見的,也是其他私史所難以企及的。

正是由于《史記》的這種歷史價值,它在以后的兩千年間,一直是正直史家與正直文人們爭相學習、研究的圭臬,也是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史典籍中,首部可列為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優秀教材。

自然,人民性與愛國主義是不能劃等號的;盡管具有人民性者必具有愛國主義,但具有愛國主義者卻未必具有人民性。就封建社會而言,要求史家、文人及其著述都該具有人民性,這標準是太高了;但是,要求他們及其著述都該具有愛國主義,卻當在情理之中。因為盡管是封建社會的史家、文人,卻依舊生活在中國大地上。他們沒有理由不去愛生他養他的這一方故土,不去愛哺育他滋潤他成才的故土文化。當然,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而且封建社會的愛國總是與忠君聯在一起的——不過,今人是絕不會跳過歷史去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古人的愛國主義的。對于古人留給今人的每一份愛國主義遺產,我們都會倍加珍惜并加以汲取的。這也就是我們今天何以在《史記》以外,還要向古史典籍的其他部分進行批判與繼承的原因。由于大一統歷史觀自《史記》以來乃一以貫之于幾乎古史典籍的全部,這便使得絕大部分古史典籍在體現出大一統歷史觀的同時,也具有程度不同的愛國主義色彩。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大一統歷史觀乃是與忠君報國思想相輔相成的。

以《漢書·李陵蘇武傳》為例,其述李陵之勇猛善戰、含怨受辱,降匈奴后對故國的深切眷戀,催人淚下;寫蘇武之忠心義膽,浩然正氣,更是敘次精采,千載下猶有生氣。何以給人如此感受?這是班固在“漢家一統”觀念支配下所致。因為漢家一統,漢家即社稷故國;故國情深,因而李陵、蘇武在不同條件下始終未能忘懷故國。班固情有所鐘而感同身受,因此筆下的李陵、蘇武也便躍然紙上,使讀者也不禁潸然淚下了。

又如由以明朝遺民為主力陣營撰寫的《明史》,雖經多次多處刪改,但清統治者對《忠義傳》卻保存下來,多達七卷;加上《史可法傳》以下七卷,皆用以表彰史可法等忠于故國故君的明末忠臣義士。(此外,乾隆帝還命編《勝朝殉節諸臣錄》,并親自撰寫前言,以表彰明末殉節諸臣。)其間的原因很明了:就是要讓本朝人士像前朝人士忠君愛國一樣,也忠于本朝君國。這里清統治者固然是在宣揚封建倫理道德,但是,就《明史》中所列史可法等忠明抗清的英雄氣概、民族氣節而言,它們不是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嗎?不是可以翻越歷史階段,成為今人可資汲取的愛國主義力量源泉嗎?在近代中國史上,每逢一次嚴重的民族危機當頭,每逢外國侵略者打上門來,企圖瓜分或鯨吞中國時,廣大的愛國志士仁人都無不從距離最近的明末抗清運動以及在此之前的兩宋抗遼、金、元運動中汲取力量,從記錄這些運動的《明史》《宋史》,包括其所記史可法、黃道周、左懋第、張煌言、瞿式耜等與楊家將、李綱、宗澤、岳飛、韓世忠、虞允文、余玠、文天祥、陸秀夫等愛國忠義之士以及馬士英、阮大鋮等與張邦昌、秦檜、劉豫、萬俟高等亂國奸佞者中尋引正反史鑒,從而振奮精神,慷慨悲歌,前仆后繼地奮戰犧牲于保衛祖國的疆場上。如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直至十四年抗日戰爭。倘從這一層意義看,入主中原的蒙古貴族、滿洲貴族在修史活動中終究大體容納了前朝抵抗運動的歷史記錄(其間當然是有取舍刪削的,尤以《明史》為著),是有歷史眼光的。無論他們是出于多么深沉的政治目的或道德目的,至少有一點他們是認識到了,這就是:

愛國主義是永恒的歷史主題。

這一主題可以說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于中國史籍中,成為古往今來世世代代的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繁衍和發展的中華各族人民賴以做人、立世、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出發點和強大依托。難怪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臺灣和東三省后,在文化上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滅我國史!

蘇武牧羊(清·黃慎繪,藏上海博物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一区成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欧美天堂在线|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屏|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天天操精品| 亚洲成肉网|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97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88av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伊人天堂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毛片在线区| 99精品福利视频| 综合亚洲网| 亚洲乱强伦| www.亚洲一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98超碰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狠狠亚洲五月天|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久久国产拍爱|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91国语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九九视频免费看|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免费啪啪网址|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午夜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伊人色在线视频|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你懂得|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