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潮
摘 要 我國海域遼闊,水資源豐富,并且具有悠久的水產養殖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隨著經濟的發展,有關水產養殖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為水產養殖行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與技術基礎。但是,當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現狀不容樂觀。基于此,分析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 水產養殖業;養殖技術;養殖環境;養殖方式
中圖分類號:F326.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57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產養殖區域不斷擴大,而且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以及出口需求,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使得單位面積產量在有限的條件下穩定提升,水產養殖業發展前景巨大。但同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詳細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才能更好地推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1 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養殖技術相對落后
對于水產養殖來說,無論是養殖何種水產品,都應采用適宜的養殖技術,以有效提升水產養殖的質量與產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整體水產養殖行業依舊采用傳統的養殖技術,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大,現有的養殖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養殖需求,水產養殖業發展受到阻礙,整體經濟效益偏低[1]。而且,部分養殖戶本身不具備科學養殖水產品的條件,盲目操作,不僅浪費了大量精力,同時由于操作失誤,導致大量水產動物受到傷害,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1.2 養殖環境較差,設備落后
當前,很多水產養殖戶養殖規模小、設備缺乏,不能定期檢查養殖池塘,使得池塘由于長時間使用塘底堆積了較多污泥,養殖環境較差,非但無法提高養殖產量,還會因為環境惡化影響產品質量,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影響養殖戶的市場信譽度。另外,由于養殖池塘中的污水控制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無論是對于養殖空間還是投放的水產品品種,都沒有具體規定,養殖戶為提高產量往往會在狹小的空間養殖大量的水產品,從而導致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諸多病害。此外,近年來其他產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產品的養殖環境,不僅使得大量養殖區域水體環境惡化,同時也給水產養殖造成了較大壓力[2]。而且,大部分養殖戶缺乏病害防治意識,一旦發現自家的養殖區域有病害出現,只簡單地查閱資料后就開始投放藥物,由于投放量掌握不準,往往會對水產養殖動物的健康產生影響,從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1.3 養殖方式粗放
合理的養殖方式是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關鍵。當前,部分水產養殖區域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大部分養殖戶養殖知識缺乏,無法對相應的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整體養殖效果較差,無法取得在自然資源豐富的條件下應取得的巨大收益。此外,部分地區采取了大型企業引進推動地區水產養殖行業發展的方式,但卻忽略了實際情況,養殖企業缺乏特色,無法有效帶動區域水產養殖業發展。
2 促進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措施
2.1 更新養殖技術,引進新的水產養殖品種
養殖技術的更新與進步是水產養殖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養殖戶應在專家的指導下學習新的養殖技術,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養殖過程中,要加強對水產品養殖知識的學習,包括每一種養殖品種的水溫、水中鹽分比以及可能會影響到水產品生長速度的各類因素[3]。當前,網絡上有較多專門講解新式水產養殖技術的網絡課程,再輔以電視上的各種有關水產養殖業的節目,可促使養殖戶從中汲取到豐富的新式養殖知識。此外,政府應大力支持水產養殖業,建立專項資金用以聘請國內外水產養殖業的專家,讓其結合當地水產養殖業的特點進行分析,選擇新式的優質養殖品種,并制定對應的養殖方案,以改善當地的水產養殖市場環境,為養殖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滿足了當下市場對于新式水產養殖品種的需要。部分地方由于自身特點適合養一些海魚,在不與魚類品種沖突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海蝦或蟹類一同養殖,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深度加工鏈條,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發出更多的銷售渠道,從而在為更多人提供水產養殖崗位的同時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2.2 綜合治理養殖環境
改善當下水產養殖環境對于水產養殖業發展非常重要。1)提升養殖水質。通過加水、種植海草、及時處理塘底污泥、增加氧氣含量以及科學控制餌料投放時間的方法改善水產養殖環境,滿足新的養殖品種的生長需求,避免缺氧或污泥過多影響生長速度。2)加強清潔,增加巡塘頻率,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不受損失[4]。巡塘通常針對的對象為野生動物,包括蛇類、鳥類、老鼠以及蛙類等,其對水產品有著極大的興趣,或多或少都會對養殖戶的經濟利益造成損害。為此,可以采取科學治理的方式,加強巡邏,利用趕、捕以及嚇等方式,在避免水塘受到污染的前提下,驅逐不利的野生動物,保證海產品質量。另外,還應結合新式養殖品種的生長特點更新老舊設備,以更加便捷的數字化信息管理設備為主要養殖器械,提升養殖效率,減少人力資源浪費,實現水產養殖業現代化發展。
2.3 改變養殖方式,大力開拓市場
傳統的養殖方式隨著新的水產養殖品種的加入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因此應在原有養殖方式的基礎上加入更多新的養殖元素,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將水產養殖與更多周邊行業聯系起來,包括畜牧業、種植業等,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養殖戶的投資風險。另外,為了提高整體的養殖效益,在推廣養殖模式時,應結合區域特點開發更多的周邊資源,例如荒地等,形成水產養殖業到種植業再到水產養殖業的資源循環利用,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也避免了大力開展水產養殖業給周邊環境帶來污染,提升了養殖戶的經濟收益[5]。同時,還應結合市場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營銷手段并建立相應的生產加工鏈,拓展更多的水產養殖市場,從而保證水產養殖業能夠健康持續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產業發展應結合當地養殖特點,立足資源優勢,加大開發力度,促進水產養殖業全面優化升級,從而降低養殖成本,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收益,為水產養殖積累更多經驗,保證行業科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鑫磊,李航,黃旭雄,等.飼料中膽固醇含量對淡水養殖凡納濱對蝦生長性能、抗弧菌和抗亞硝態氮脅迫能力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16,28(8):2639-2649.
[2] 趙何勇,陳詔,徐鴻飛,等.海水和淡水養殖關島紅羅非魚肌肉營養成分及品質特性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8,49(7):1396-1402.
[3] 樊慧敏,馬倩倩,商澤昊,等.工廠化淡水養殖凡納濱對蝦甲殼潰瘍癥病因與防治研究[J].生物學雜志,2019,36(3):65-69.
[4] 王元,周俊芳,韋信賢,等.海水和淡水養殖凡納濱對蝦腸道和鰓的菌群結構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4(2):198-203.
[5] 唐慶權,毛穎睿,徐婷婷,等.秋冬季溫室工廠化淡水養殖南美白對蝦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31):77-7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