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喜,潘玉良,劉洪,陳鵬
(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徐州 221131)
近年我國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較快,農(nóng)村勞動力向二、三產(chǎn)業(yè)大量轉(zhuǎn)移,而雜交粳稻的不育系繁殖需要投入更多的勞動力和生產(chǎn)成本,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脆弱,不利于雜交粳稻大面積推廣應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些也已成為我國雜交粳稻發(fā)展的障礙因素。為解決雜交粳稻不育系繁殖生產(chǎn)中出現(xiàn)人工勞力操作緊缺、基地缺乏規(guī)模化、生產(chǎn)措施不平衡、產(chǎn)量及質(zhì)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從2005年開始探索雜交粳稻不育系機械繁種技術,通過多年實施整地、栽插、施肥、噴藥、輔助授粉、割葉、收割、烘干包裝等機械化生產(chǎn)試驗,集成省工節(jié)本、減少勞力投入、輕簡高效、少風險、高利潤的雜交粳稻不育系全程機械化繁種技術體系。本規(guī)范總結了粳型不育系機械化繁種高產(chǎn)技術,旨在為大面積雜交粳稻不育系機械化繁種提供技術依據(jù)。
機械繁種產(chǎn)量結構:有效穗270萬~300萬穗/hm2,粒數(shù)110~120粒/穗,結實率40%,千粒質(zhì)量24 g。產(chǎn)量指標3.0 t/hm2。
選擇符合隔離要求、無檢疫性病蟲害、土壤肥沃、灌排自如、集中連片適宜機械操作的田塊。
空間隔離與品種間隔不少于700 m;當空間隔離達不到標準時,時間隔離時花期應錯開且不少于25 d。
3.1.1 秧田準備苗床選擇土壤肥沃、易灌易排、田面平整、雜草很少、運輸方便的田塊;按秧本田比例1∶60~80留足秧田。在播種前10 d上水耬碎,整平,按畦面寬1.5 m、墑溝寬0.3 m、深0.2 m作畦,要求畦面平、溝直。
3.1.2 育秧方式及秧盤準備父本與母本均采用58 cm×28 cm適應機插塑料硬盤育秧管理方式;父母本機插塑料硬盤育秧準備父本秧盤150~175張/hm2、母本秧盤300~350張/hm2;注意區(qū)別標志,父本Ⅰ期秧盤標志用紅色、Ⅱ期秧盤標志用藍色,母本秧盤用無色。
3.1.3 營養(yǎng)土準備有條件的地區(qū)優(yōu)先選擇質(zhì)量優(yōu)、效果好的育秧基質(zhì)代替床土。自備營養(yǎng)土可選用肥沃疏松的菜園土和耕作熟化的旱田土,取0~20 cm表層細土用孔徑4~6 mm的篩子過篩,細土粒徑不得大于5 mm。過篩后繼續(xù)堆制并用農(nóng)膜覆蓋,集中堆悶,促使肥土充分熟化。裝盤前每100~120 kg床土用“旱秧綠”營養(yǎng)土專用肥拌均勻備用并覆農(nóng)膜使床土熟化;按大田面積備足床土1 500 kg/hm2。
3.1.4 秧苗素質(zhì)要求因父母本播差很小,父母本秧苗質(zhì)量指標均為:秧苗健壯,分布均勻;秧齡18~22 d,苗高12~16 cm,葉齡3~4葉,發(fā)根數(shù)10條/株以上,苗粗2.1~2.5 mm,秧塊根系盤結牢固,帶土盤根厚度2.0~2.5 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毛氈狀;無病蟲草害。
3.1.5 播種播種期根據(jù)茬口、秧齡和機插秧時間確定。播種前曬種1~2 d,除芒去雜。按干種子量5%的比例加水將種表潤濕,然后按每6~8 kg干種子拌1袋秧病靈(60 g)進行藥劑拌種,充分拌勻,即可播種。也可先用浸種靈、惡線清、施保克等藥劑浸種至破胸再拌種。父本分兩期播種,第一期與母本同播,第二期遲于母本5~6 d。在播種前對播種機械進行全面的調(diào)試。播種秧盤的營養(yǎng)土底土厚2.0~2.5 cm,蓋土厚0.5~0.8 cm,蓋土要均勻,既要防止露籽,又要防止局部蓋土過厚影響插秧。蓋種后不要再澆水,以減少土面結蓋。播種蓋土完成后,即可上水,水不上畦面,絕對不能澆水,床面洇透后把溝里水排干,噴除草劑。1 h后,床面蓋膜(無紡布),壓邊。
機插大田整地質(zhì)量標準:要求上細下粗,泥土細而不糊,上爛下實,插秧作業(yè)時不陷機、不雍泥,田間無殘茬,田面高低差小于3 cm,田整平后結合化除沉實2~3 d,沉實后上虛下實,泥漿深度5~8 cm,田面不沉實的不宜機插。
3.3.1 插秧機選擇選擇6行、行距21.5 cm高性能插秧機械,根據(jù)秧苗、田塊具體情況,按制種農(nóng)藝要求調(diào)好取苗量3~4苗、株距檔位株距8~9穴/m,確保插足24萬~27萬穴/hm2,基本苗75萬~105萬穴/hm2;插秧作業(yè)時,應確保行直、苗足、淺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控制在1.5 cm以內(nèi)。
3.3.2 起秧應盡量將秧床秧盤從一端起秧,卷成筒狀,堆放于運秧車上,做到隨起隨運隨插,嚴防烈日傷苗,必要時還需采取遮蔭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3.3.3 插秧方式一般田塊南北行向栽插、粳型不育系繁殖一般栽插行比為2∶6,采用機插母本、人工栽插父本的方式,為提高機插效率可用6行插秧機械栽插,機插母本時每6行母本預留出0.60 m的間隔空地栽插2行父本,母本栽插完成后立即栽插父本,Ⅰ期和Ⅱ期均采用2行栽插,兩期在預留的空間間隔栽插。
3.4.1 施肥技術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有機肥以餅肥為主,總純氮量270~300 kg/hm2,P2O5施用量6.5 kg/667 m2,K2O施 用 量10 kg/667 m2;N∶P2O5∶K2O為1∶0.3∶0.5。
采取普施方法,不提倡對某一親本偏施氮肥,以免影響花期相遇。
基肥:在干旋耙地前施有機肥和過磷酸鈣450 kg/hm2或二銨225 kg/hm2,在栽前水耙時施尿素150~225 kg/hm2、氯化鉀45 kg/hm2,為防止肥料流失,整地時要求灌薄水,不要大水漫灌。
分蘗肥:在機插后4~7 d,結合化除封閉,施尿素150 kg/hm2;過7~10 d,施尿素90~120 kg/hm2;施肥時水層不要超過3 cm。
穗肥:在花期相遇很好的情況下,在葉齡余數(shù)3.5~3.0葉時(8月5日前)施促花肥,施尿素90 kg/hm2、二銨45 kg/hm2、氯化鉀45 kg/hm2或尿素150 kg/hm2、45%復合肥150 kg/hm2;葉齡余數(shù)2.0~1.5葉時(8月20日前)施保花肥,施尿素60~75 kg/hm2。
如果花期相遇出現(xiàn)差異,應以父本或母本早的偏施氮肥、晚的偏施鉀肥為原則進行施肥調(diào)節(jié)處理。
3.4.2 水漿管理水整后1~2 d栽插,讓泥漿沉實,栽時水層深度1~2 cm,防水深漂秧;活棵前保持田間濕潤,促秧苗盡早扎根,嚴禁大水漫灌;活棵后淺水勤灌,灌水深度以3 cm為宜,待其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反復,達到以水調(diào)肥,以水調(diào)氣,以氣促根,促分蘗早發(fā)快發(fā)。麥草還田稻田栽后10 d內(nèi)可采取日灌夜排方式,及時排除麥草腐爛產(chǎn)生的有害物質(zhì)。在夠苗80%、莖蘗數(shù)達300萬個/hm2左右時,就要進行第一次排水輕烤田,要達到田邊裂小縫的標準。復水后讓其自然落干,進行第二次烤田,要達到田間陷腳不超過2 cm的標準。復水后當田間總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成穗數(shù)的1.1倍時采取重烤田,達到群體葉色自然褪淡、葉片上舉、地面有小裂縫、白根鋪滿地的要求,一般8月10日前烤田結束。孕穗、抽穗、盛花期保持水層,灌漿至成熟以濕潤灌溉為主,收割前5 d斷水。
3.4.3 病蟲草防治準確預測預報病蟲草害發(fā)生動態(tài),針對機插秧苗小、行距大的特點,選擇水田作業(yè)遠程(25 m以上)高壓大水量細噴霧噴藥機械,在插秧后7~8 d待雜草出生后,排干田水,及時選用對當?shù)仉s草類型針對性強的除草劑兌水機械噴霧,噴后2 d灌水,保持水層4~5 d。在大田整個生長期間,重點對水稻條紋葉枯病、紋枯病、卷葉螟及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穗頸瘟進行準確機械噴藥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谷粒黑粉病及改善種子色澤,在母本初花期、盛花期各使用1次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每次300 g/hm2,使用時避開中午揚花高溫期和揚花高峰期,下午3時后以機械噴霧為宜。
3.5.1 割葉選擇旋轉(zhuǎn)雙面刀的草坪機或?qū)S弥品N割葉機械輕割葉,始穗5%~10%時進行,割去父母本劍葉的1/3~2/3。
3.5.2 適量噴施“九二○”母本總用量90~120 g/hm2(按毛地,下同),父本總用量120~150 g/hm2。
3.5.3 適時趕粉父母本揚花期間,每天都要進行輔助授粉,以用繩子拉粉為好。每天的第一次趕粉必須在母本大量開花時進行,其后每隔30 min趕1次,共3~4次即可。花期遇午間陰雨,雨停后常會大量開花,必須抓住時機趕粉。雨日的第二天開花時間常會提前,注意不要錯過時機。
父母本堅持薄水淺插、機插后自然落干2~3 d,然后薄水護苗,防止父本秧苗漂秧混雜到母本行間。
生育期間田間去雜至關重要,抽穗前根據(jù)父母本典型特征去除異型株,開花期內(nèi)安排專人于每日母本盛花前去除異型株及散粉株,收獲前徹底去雜,田間驗收合格后方可收獲。
一是在母本機械收割前,先割除父本離田,認真拾凈父本穗后機械收割母本種子;二是防止機械混雜,母本收獲前認真清機,防止異品種機械混雜。
在種子收獲前對包裝物、場地、運輸和烘干等過程中、包裝機械及庫房嚴格清理異品種籽粒,包裝物內(nèi)外各加標簽。
母本穗基部籽粒臘熟期時,及時收獲,并及時烘干、清理雜質(zhì),保證種子凈度、水分含量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后進行包裝,包裝物須有內(nèi)外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