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7日,解放軍進駐湖南晃縣(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新政權。聽說新政權要招人組織征糧,抱著對新政權的希望,我的父親鐘芳銘來到家鄉所在的晃縣第三區區公所大魚塘(今魚市鎮),報名參加征糧工作隊。
征糧工作隊招人是有一定條件的,要求根底清白,有文化,會算賬。現場審查方式就是寫自傳、打算盤。父親祖祖輩輩務農,家里一貧如洗,根底是清白的;問題是父親只讀到小學二年級,哪里曉得自傳怎么寫。幸好父親以前做過道官師傅,經常幫人寫祭文訴說逝者經歷的艱難困苦,父親就模仿祭文的樣式,述說了自己家里被土匪洗劫、太爺爺被土匪殺害等家庭基本情況,寫得真切感人,又朗朗上口,而且字還寫得不錯;至于打算盤,一點兒也不會,只好撒謊說太緊張,長期不打算盤,生疏了。恰好三區區長王永祥來檢查招人情況,他對父親寫的自傳很感興趣,就說你回去練習練習,明天再來試試看,如果真的會打算盤就招你。
當晚,父親捉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雞趕到保長的賬房家,請求賬房教打算盤。父親從“一上一,二上二”學起,就著昏暗的桐油燈,練習了整整一個通宵,總算學會了用算盤做加減法。天亮后,父親再次趕到區公所,經招錄人員當場檢查合格,父親終于進了征糧工作隊。
在縣城集中培訓兩天后,大家就被分到各區開展征糧工作,父親被分回了第三區。
因為剛剛解放,土匪的破壞比較嚴重,生產還沒有完全恢復,農民家底本來就困難,大批糧食都集中在地主富農手里,加上對新政權的懷疑,開展征糧工作阻力很大。
按照縣、區的安排,征糧工作隊白天走村串戶,了解情況,做思想工作;晚上召開會議,宣傳政策,努力提高群眾覺悟,落實交糧任務和交糧的時間、地點。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打開了征糧工作局面。
當時,征糧采取的政策是“上加下減中間不動”,也就是在征收租稅的基礎上,增加對地主的征收,減少對貧農的征收,中農按標準征收。這樣就觸動了地主的利益,他們千方百計對付征糧:有的明拖暗頂不肯交,有的暗地里與土匪勾結搞破壞,有的甚至干脆當起了土匪,明刀明槍地和新政權對抗。
1950年上半年,晃縣匪患四起,土匪到處燒殺搶掠,矛頭直接對準共產黨領導的新政權和征糧工作隊。區干部和征糧工作隊外出征糧時,要求必須有武工隊同行保護,晚上必須回區公所,不準在外住宿。其間,接連發生了多起惡性事件:2月28日,匪首肖宗槐在二區木鐸溪包圍征糧工作隊,當場殺害二區區長劉允生、城關區區長李長海等7人;3月9日,匪首姚大榜糾集湘黔邊界土匪2000余人,攻打晃縣縣城(后被解放軍打退)……三區也受到嚴重威脅,區公所被迫從大魚塘街上搬到山上20多天,以避匪患。
在極其惡劣的工作環境下,父親和其他征糧工作隊的同志們冒著危險,堅持工作,圓滿地完成了征糧任務。并且,通過征糧的宣傳發動,為即將開始的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