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之名得自荷葉。荷者,擔子也。《本草綱目》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荷花有根莖名藕,因而也稱藕花。李清照有詞云:“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荷花有果實名蓮子,也稱蓮花。北宋大儒周敦頤在其名篇《愛蓮說》里就把荷花稱為“蓮”。
荷花還有一個常用的別名:芙蓉。《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說文解字》云:“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芙蓉。
荷花水生,自然有許多帶“水”的別名。譬如,水芝,水中的靈芝,還有水華、水蕓、水旦、水旦草、水目等。還有些名字雖不含“水”字,卻水意十足,像澤芝、溪客。
荷花農歷六月開花,隱隱有仙氣,于是有了雅號:六月花神、六月春。此花只應天上有,無端墮入水晶宮,于是就呼之為:天仙花、水宮仙子。秉性高潔,有君子之風,有靈韻流動,于是號為:君子花、靈草、靜客。夏陽當空,綠肥紅瘦,于是人稱:翠錢、紅衣。
荷花與佛教似乎特別有緣,就有了佛座須和芬陀利之名。佛座須即蓮花蕊,芬陀利則是梵語大白蓮花,也是佛的另一種名稱。《涅槃經》說:“佛亦名為大芬陀利。”所以念佛人都稱為“蓮友”,而經典上又贊嘆念佛人為“芬陀利花”,怪不得佛寺里的雕塑和壁畫,佛祖、菩薩都端坐蓮臺。
有意思的是,荷花有兩個“玉”字別名:玉芝、玉環。《北夢瑣言》記載:唐元和年間蘇昌遠居吳中,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庭院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后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