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開國將帥中,林彪是公認的“常勝將軍”。但他在早期的軍事生涯中,也曾多次經歷過“兵敗如山倒”的險境。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曾言:“林彪的軍事才華不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練就的,而是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摔打出來的。”
1928年2月16日凌晨,湖南耒水河畔的耒陽縣城,激烈的槍聲劃破黎明前的黑暗。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在當地黨組織和農軍配合下,順利攻克這座軍事重鎮。朱德坐鎮耒陽48天,指揮湘南各縣的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和地方農軍,耒陽因此成為湘南起義中后期的指揮中心。
林彪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1營2連連長,駐扎在敖山廟一帶。幾天后,敵人派出一個師兵分兩路進攻耒陽,其中一個團進攻敖山廟。林彪根據朱德的指示,在敖山廟設伏阻敵,以一個連打敗敵人一個團,創造了我軍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得到朱德的賞識,被提拔為營長。
不久,林彪奉命帶領部分戰士與幾十位農軍趕往永興縣馬田圩,護送后勤輜重返回耒陽。到達小水鋪時,天空下起小雨,天黑路滑,長龍般的輜重隊行走艱難。突然從暗處殺出惡霸譚孜生的民團,將林彪后勤部隊截為數段。林彪指揮部隊倉促應戰,好不容易將敵人擊退。清點人數,傷亡30余人,運送的軍用物資被搶劫一空。林彪神情沮喪回到師部,朱德聽說軍用物資被搶,大為惱怒,質問林彪:“你護送的物資呢?你帶的部隊呢?你在黃埔軍校學的本事呢?”林彪本來就不善言辭,打了敗仗后更是羞愧,干脆低著頭,一言不發。朱德預料譚孜生此刻正在三公廟駐地慶功,于是想出一條妙計,即派王爾琢、林彪帶領一支隊伍,打著“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旗號,前往三公廟,一舉殲滅了小水鋪民團,奪回了被搶物資。
據金一南的《浴血榮光》記載,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林彪率領28團下山初戰便殲敵一個營,隨后不費吹灰之力攻克了大余縣城。年輕氣盛的林彪心中滋生驕傲情緒。紅四軍前委在天主教堂召開連以上干部會,確定28團擔任警戒,軍部、31團、特務營和獨立營在城內及近郊開展群眾工作。林彪領受了任務后,帶領28團進入警戒位置,分片包干,各負責一段。
林彪既沒有組織營連以上干部看地形,也沒有研究出現復雜情況下的協同配合,最為致命的是,大余縣沒有黨組織、沒有群眾斗爭基礎,敵人來襲時沒有人向紅軍報信。結果,尾隨而來的國民黨李文彬、劉士毅兩個旅趁虛而入,把紅軍殺了個措手不及,很快突破28團的警戒線。林彪倉促應戰,部隊陷入混亂的戰局中。林彪欲組織全團后撤,黨代表何挺穎堅決反對撤退,帶領部隊向敵人發起反擊,但剛打退敵人兩次進攻,他就身負重傷,被戰士抬了下來。
城內一片驚慌混亂,敵人很快突入城內,情況異常危險,林彪為保存實力,“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匆忙下令28團撤退。毛澤東命令林彪組織隊伍反擊,林彪說:“部隊已經退下來,不好掌握了。”毛澤東大聲說:“撤下來也要拉回去!”陳毅也說:“主力要堅決頂住敵人。”林彪只好帶領身邊少數人又殺回去,與31團部分隊伍一起阻擊敵人的進攻,總算掩護紅四軍軍部突圍出去。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江華晚年回憶說,這是他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兵敗如山倒”。筆者今年6月專程到大余縣,尋找到當年紅軍戰斗過的惜母嶺,聆聽縣委黨史辦同志講述1929年大余之戰的慘烈。這一仗,獨立營營長張威、31團一營營長周訪犧牲,28團黨代表何挺穎身負重傷,犧牲在撤退途中。100多名紅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尋烏縣圳下村,縣黨史辦主任曾令忠為我們講述了圳下戰斗的經過。1929年2月2日晚,紅四軍到達尋烏縣吉潭鎮圳下村休整。村莊處于一座山峰的側面,垌中有條溪流。村西恭安圍,是當年朱德、伍若蘭、陳毅等人的住處。村西過去300米的文昌閣,是毛澤東、賀子珍的住處。林彪率領28團負責警衛軍部。凌晨時分,敵軍劉仕毅部隊尾追上來,悄悄埋伏在村后山上。林彪錯誤判斷敵人還不會趕過來,下令部隊提前撤哨,開往羅福嶂。這樣一來,軍部陷入空虛,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
危急關頭,毛澤東、朱德沉著指揮戰斗,帶領紅軍指戰員殺出了一條血路。戰斗中,伍若蘭為了掩護朱德、毛澤東、陳毅等人突圍,急中生智把朱德的軍大衣穿在自己身上,帶領十幾名戰士把敵人引開。林彪聽到槍聲率領28團急速返回,與伍中豪率領的31團一起阻擊,用火力壓住敵人才把軍部給救出來。
戰后,林彪受到記過處分。伍若蘭在戰斗中因腿部受傷被俘,在贛州衛府里被敵人殘忍殺害,犧牲時年僅23歲,肚子里還懷有4個月的身孕,敵人殘忍地把她的頭顱掛在城墻示眾。
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中寫到圳下戰斗,發出感慨:“那真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后來消滅八百萬蔣介石軍隊建立新中國的共產黨領袖們,差一點兒就被國民黨的地方武裝包了餃子。”曾志的自傳《一個革命的幸存者》,詳細回憶了這次死里逃生的經過。
不到一年時間,林彪接連經歷三場慘敗的戰斗,無不是因為麻痹大意輕敵造成的。古人云,失敗是成功之母。早年的林彪,正是在戰爭實踐中摸爬滾打,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最終成長為我軍一員杰出的將帥。
后來,林彪提出如何當好師長的“九條經驗”:第一要勤快,指揮員切忌懶,因為懶會帶來危險,會帶來失敗。第二要摸清上級意圖,發揮主觀能動性,打破框框。第三要調查研究,對敵情、地形、部隊要做到心中有數。第四要有一個活地圖,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必須熟記地圖,用紅藍鉛筆把主要山脈、河流、城鎮、村莊全部標下來,離開地圖也能指揮作戰。第五要把各方面的問題都想夠想透,每次戰役戰斗組織要從最壞的、最嚴重的情況下來找答案,這樣打起仗來才不會犯大錯。第六要及時下決心,不打無準備之仗,有70%左右的把握就要堅決地打,主觀努力來創造條件,化冒險性為創造性,取得勝利。第七要有一個很好的很團結的班子,領導班子思想一致,行動才能協調合拍,如果領導班子不好,人多不但無用,反而有害。第八要有一個很好的戰斗作風,不叫苦,搶著擔負最艱巨的任務,不怕犧牲,猛打猛沖。第九要重視政治,部隊戰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時堅強的黨的領導,堅強的政治工作,連隊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提高全體指戰員的覺悟,爭先恐后,不怕犧牲。
這些作戰經驗,無疑是林彪在早期軍事生涯中經過摔打摸索出來的。這也是林彪指揮作戰的特點,是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