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高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門學科,在新高考綜合改革中它是基礎學科之一,在學生的升學與未來的就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首先對高中物理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了概述,分析高中物理學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而提出基于物理學核心素養內容的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為進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出謀劃策。
關鍵詞:物理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提升
隨著國家招生考試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物理教學受到社會上一些錯誤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和家長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有的家長和學生認為不應該學物理,因為物理太難學了,所在新高考選科中放棄了物理科。而從目前的新高考綜合改革來看,如福建省公布了3+1+2的高考改革模式,其中的“1”就是要從物理和歷史中首選一門,而且是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中,這說明,物理學科在高考中依然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需要進一步圍繞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做好文章,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調整物理教學策略,優化物理教學設計,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概述
高中生物理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與個人發展和社會需求相匹配的品格與能力。不同專家學者對物理核心素養的表述和理解有所差異,本文認為高中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物理觀念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可以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現象,將所見所想用物理學原理、物理學語言表述出來;科學思維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應逐漸學會用物理學的原理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構建常見的物理模型,可以用物理學的原理和知識推導出相關的內容,同時可以通過物理實驗來解釋和分析具體事物或現象的要素與結構;科學探究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物理探索的求知欲,要干預提出問題,根據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物理猜想,同時利用物理學相關知識搜集相關的證據,通過調查、實驗等方法得出具體的物理的解釋,可以將自己的猜想和證明過程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分析是否符合物理學原理內容,學習其他人的物理學思路;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從物理科學史和知識學習中逐漸形成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這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基于物理學核心素養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 培養學生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
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高,這必須要求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這也是物理核心素養中物理觀念的體現。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認知,有的是受到父輩“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響,認為學習了物理就好就業,雖然物理成績不錯,但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對物理的認知不夠,沒有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知識;有的學生對物理學習態度不明顯,雖然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校已經不分科了,但學生偏科情況依然存在,部分學生是聽從了老師的意見,認為自己物理學習方面有一定偏科,成績好,因此選擇了物理學習,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過于注重自身天賦和感覺的情況,對物理學習沒有明確的認知和觀念。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物理觀念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學會對物理知識整合,用物理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學的觀念有運動觀、物質觀和相互作用觀等內容,這些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學習這方面內容時,自覺將這些內容與自身已經積累的知識內容聯系在一起,讓學生了解到世界物理學的一面,如學習拋物線時,教師可以用踢足球射門時足球的弧線進行說明,讓學生聯想拋物線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學會將所見所想用物理學原理、物理學語言表述出來,從而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
(二) 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實踐意識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學生對枯燥的物理理論內容感到難以理解,對抽象性的物理內容無法具體化,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無法用物理學的原理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無法用物理建模思想去解釋物理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工作,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學會用物理原理去解釋問題、思考問題,可以通過物理實驗來解釋和分析具體事物或現象的要素與結構。因此,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大物理實驗教學的力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教材中的物理實驗內容,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內容都有物理實驗操作,對常見的物理實驗操作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操作和實踐,同時要給予學生“犯錯”的機會,讓學生根據已學的內容自主進行分組物理實驗,各組在實驗中自主完成實驗的主題,記錄物理實驗的操作步驟和物理實驗的結果,如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原理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了解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方式。另一方面教師應積極組織一些趣味性實驗,除了教材中的正規實驗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設計出一些物理趣味性實驗,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過程中用物理學原理思想解釋問題,同時還可以利用物理學原理改變趣味實驗的條件進行物理創新,充分給予學生開放性的實驗環境。
(三) 注重生活化教學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物理生活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積累了生活的常識,教師應進一步地做好學生生活化教學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物理生活,這也是學生核心素養中科學探究的具體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用生活化的場景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的探究能力,學會剖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通過對已有生活經驗的積累,聯想到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從而提出具體的物理假設,根據提出的假設用物理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再搜集相關的證據,通過調查、實驗等方法得出具體的生活物理現象的結論,同時與其他同學進行積極溝通與合作,在溝通的過程中共同培養和建立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如,在學習質點和位移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拋出生活現象,以學生乘坐公交車為例,讓學生分析,乘車人、司機和站牌的關系,用移動和靜止理論進行分析,更好地建立起位移和質點相關的內容,了解相對靜止的概念。此外,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拋出的生活化場景進行分析和總結,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聯想其他的場景,提出更多的生活化的場景,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學習興趣。
(四) 加強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物理思維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與責任的重要方式。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產生物理難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有限,沒有掌握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部分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處于盲目求知的階段,只知道死記硬背無法對物理學科內容靈活運用,有的學生認為物理學科知識太難,在學習物理時不求甚解,畏首畏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加強學生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傳授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物理知識的方法去解決物理問題,降低學生理解難度。以《歐姆定律》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組織學生在線下自學歐姆定律方面的知識,通過提前預習的方法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熟悉常規的實驗內容和理論知識。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重點要放在歐姆定律的重點和難點,將主要的時間放在歐姆定律的重難點講解方面,鼓勵學生將課下自主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展示,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解釋物理學科的重難點,從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出發,降低重難點的理解難度,最后教師應積極利用教材中歐姆定律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科學史的內容時,培養其對物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了解到物理學科的重要價值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了解物理專家學者在發展的過程中是如何突破層層阻礙,如何克服艱難險阻而獲取物理規律和真理,幫助學生建立對科學的探索思想和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
三、 總結
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高中物理教育教學培養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學會從物理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物理思維分析問題。教師要站在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角度,注重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和實驗教學的策略,不斷加強對學生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陸海濤.基于物理學核心素養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教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
[2]方霞.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J].學周刊,2018(12).
[3]馬虎山.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8(10).
[4]王小勇.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解讀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10).
作者簡介:林文杰,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