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學生在體測跑步時倒下;每年都有“身體不錯”的小伙子,在球場上昏厥;每場馬拉松,都有救護車緊張“陪跑”。
“運動猝死”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冒出來。跑步,似乎也從一項健身運動變成了高危項目。
今年10月20日,全國各地有近40多場馬拉松鳴槍起跑,不幸的是其中兩場比賽,有兩名跑者在臨近終點線附近猝然倒地。
據中國田協2017年一份相關數據統計,在此前3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中已經有超過16人猝死。
眾所周知的健康運動,如今卻奪人性命。跑步表示很冤:猝死的“鍋”我不背。
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發病,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見。非心源性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劇烈運動等。
“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心肌肥厚等。刺激因素還包括: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經興奮和血流動力異常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也就是說,“運動性猝死”并非憑白無故地發生,而是心臟自身的器質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誘發。
猝死來臨前,身體釋放6個信號:1.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后胸悶,休息后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2.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3.心率小于50次,血壓變低,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4.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于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5.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6.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猝死的黃金救急時間在發病10分鐘內。一旦周圍人發生心臟驟停,趕快撥打120求救。
面對猝死患者,最好的辦法是進行除顫或心肺復蘇。
但如果患者發病時沒有條件進行這兩項急救措施,首先應該想辦法向周圍人呼救,兩個人交替對其進行心肺復蘇。
據《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