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忠
摘要:通過對云南省布朗族與拉祜族中學生身體形態、身體功能及身體素質指標的發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拉祜族中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優于布朗族,布朗族中學生身體功能發育水平及身體素質總體優于拉祜族。應針對布朗族與拉祜族中學生體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干預措施,促進布朗族與拉祜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
關鍵詞:特有少數民族 身體形態 身體機能 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80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054—02
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大省,僅基諾族、布朗族及景頗族等特有少數民族就有15個,為了解基諾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4個云南省特有少數民族中學生的體質狀況,文章以課題組在2014年9—11月期間對云南省基諾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與漢族13—18歲中學生體質調研的數據為基礎,對身體形態、功能及素質指標的均值進行比較,旨在了解4個特有少數民族學生體質發展狀況,為制定少數民族學生體質干預措施提供借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對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聚居區的6所中學的學生進行體質測試,選取了基諾族、拉祜族、布朗族、景頗族與漢族13~18歲學生體質進行測試,選取測試的民族學生父母均是景頗族,選取測試的漢族學生父母均是漢族,測試的學生以年齡進行分組,每歲為1組,共測試13—18歲學生8209名中學生,其中漢族學生3656名(男生1689名,女生1967名);4個少數民族學生4553名,其中基諾族936名(男生472名,女生464名)、拉祜族2118名(男生816名,女生1302名)、布朗族1026名(男生439名,女生587名)、景頗族473名(男生224名,女生249名)。每名被監測的學生共選取8項指標進行測試。
2.研究方法
按照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1]的要求及方法進行測試,每名被測試的學生均測試8項指標。身體形態測試身高(cm)及體重(kg);身體機能測試測試肺活量(ml);身體素質方面,速度素質測試50m跑(s);柔韌素質測試坐位體前屈(cm)、下肢爆發力測試立定跳遠(cm);力量素質測試男生引體向上(個)、女生1min仰臥起坐(個);耐力素質測試男1000m跑(s)、女800m跑(s)。
3.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Excel2007進行錄入,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2014年4個特有少數民族學生體質與漢族學生體質指標均值比較的差異性檢驗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與漢族中學生身體形態指標比較
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身體形態指標均值比較得出:4個少數民族男生的身高、體重發育水平均低于漢族男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女生的身高、體重發育水平均低于漢族女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4個少數民族學生的BMI水平與漢族學生無統計學意義(P>0.05)。
2.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與漢族中學生身體機能指標比較
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身體形態指標均值比較得出:4個少數民族男生的肺活量發育水平低于漢族男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女生的肺活量發育水平低于漢族女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男、女生的BMI水平均低于漢族學生無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與漢族中學生身體素質指標比較
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與漢族學生身體形態指標均值比較得出:4個少數民族男生的立定跳遠發育水平低于漢族男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女生的立定跳遠發育水平低于漢族女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男生的引體向上與漢族學生無統計學意義(P>0.05),4個少數民族女生的仰臥起坐低于漢族女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男生、女生的50m跑發育水平低于漢族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4個少數民族男生的坐位體前屈發育水平低于漢族男生的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4個少數民族女生的坐位體前屈與漢族女生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4個少數民族男生的1000m跑、女生800m跑均低于漢族學生的水平,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三、討論
身體形態是指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是體質監測的主要內容之一。[2]云南省特有少數民族男生、女生的身高、體重的發育水平均低于漢族學生的水平,表現出了瘦小的特征。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受到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飲食營養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聚居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學生的飲食結構相對單一,同時相對缺乏奶制品及肉類等身體形態發育中所需的蛋白質,導致學生營養不足,加上少數民族地區的醫療保健衛生條件相對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身體形態的發展。針對此狀況,政府部門加大民族地區學生營養餐的投入力度、健康教育力度,加強學生健康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身體形態的發展。
身體機能是指機體新陳代謝水平及各器官系統的效能。[3]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的肺活量、肺活量/體重指數均低于漢族學生,表明云南省4個特有少數民族身體機能發育水平低于漢族學生的水平。出現以上的原因可能是,少數民族地區體育鍛煉意識相對薄弱,課余時間鍛煉得較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針對以上情況,因加強健康教育,敦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學校應開展一些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促進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以此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是身體組織器官有效發揮作用的能力。[4]云南省少數民族除了男生上肢力量、女生柔韌素質與漢族學生持平外,速度素質、耐力素質等均低于漢族學生水平。表明4個少數民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水平喜優參半,少數民族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刻不容緩,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的重視,應積極利用體質測試的數據分析結果,來促進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同時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監督與落實,保證少數民族地區學校每天一小時的課外體育活動,促進少數民族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EB/OL]. hppt://www.csh.edu.cn/,2014-07-28.
[2]徐昶楠,孫貴龍,丁如佳,等.基諾族聚居區兒童身體形態指標變化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4):563-566+571.
[3]魯天學.布朗族13—18歲中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5(2):109-114.
[4]魯天學,劉圓圓,馬佳澤.傈僳族中小學生2010-2014年體質健康狀況動態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8,1(10):31-39.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