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文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工程數量日益增多,而合同糾紛事件也呈現遞增趨勢,這就需要相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合同糾紛發生率。基于此,通過簡要分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主要特點及產生原因,并通過堅決遵循合同平等原則、遵照法律履行各自職責、認真完成合同規定內容、完善合同條款解決機制等防治措施,提高我國建筑工程合同規范性,促進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建設工程 施工合同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082—02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規模逐漸擴大,但其中存在的合同糾紛事件也屢見不鮮,相關人員應高度重視合同糾紛事件的處理結果,這樣才能從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合同糾紛對于整體建筑業而言具有較大影響,所以,各級政府應從各個方面分析糾紛發生原因,由此給出妥善的解決措施,以便為建筑工程技術人員的正常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一、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主要特點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是我國建筑行業所需合同的其中一種,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建筑工程合同包括勘察合同、設計合同、施工合同等。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常發生糾紛事件,它的具體特點如下:(1)合同簽約方過于復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簽約方包括總包單位、承包單位、分包單位、施工個人等,一旦簽約方較多,他們之間存在的職責關系及利益分配關系就會存在矛盾,甚至會出現難以理清的現象,所以常因此發生糾紛事件;(2)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專業性較強,合同簽約方所制定的合同內容往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中包含的知識除了建筑技術內容、行業規范之外,還包括地域性行業知識等,這就導致建筑工程實際施工合同在具體履行期間由于無法及時找到能夠同時了解多種知識的專業人才,致使建筑工程合同出現糾紛,影響實際工程施工效率。
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產生原因
1.合同雙方存在不平等現象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之所以時常發生糾紛事件,往往是因為在簽約施工合同時,未能充分保障簽約雙方的正當權益,致使后期產生利益沖突,甚至破壞施工項目的正常建設質量。其中最為顯著的施工合同不平等現象,體現在對發包方制約較少方面。與此同時,施工合同卻對承包方在各個方面制定了較為明細的限制,導致后續履行施工合同時發生承包方自身利益受損狀況,從而引發合同糾紛,破壞施工合同實際價值。
2.合同雙方存在違約狀況
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中包括的內容較多且詳細,包括質量與安全、工程造價、合同主體、工期情況等,但在實際履行合同內容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合同雙方出現違約狀況。即使已在施工合同內容中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仍未按照相關要求履行應負職責及義務,這就導致另一方會在施工合同利益劃分方面遭受一定損失。建筑企業在建設工程項目時,既要體現它的社會效益,也要充分獲取經濟效益。因此,一旦違約勢必造成施工合同未能完成相應規定內容,比如承包方不按照規定工期完工,導致開發商無法正常開售樓盤等,由此引發合同糾紛。
3.合同文本內容存在不規范性
現階段,我國已經具備《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在其規范性方面尚待改進,我國期待借此約束施工合同簽約方正當權利,以此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但很明顯,目前還未得到最優化規范效果,這就造成施工合同常發生糾紛,影響整體建筑工程水平。
4.合同條款制定存在不合理問題
施工合同條款由于內容繁雜,所以常在制定合同期間,存在條款不合理問題。施工合同在制定相關條款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條款矛盾,比如制定者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其法律意識淡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足,等等,這也會為后期施工合同糾紛埋下隱患。因此,在制定施工合同條款時,應注意降低合同糾紛風險。
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防治措施
1.堅決遵循合同平等原則
要想有效避免建筑工程合同糾紛事件的發生,就應當從根本上杜絕不平等現象的出現,在制定施工合同時需堅決履行平等原則,保障簽約方各自權益,讓施工合同真正實現規范建筑工程簽約方行為的作用。實際上,施工合同糾紛由來已久,相關人員應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糾紛事件造成建筑施工人員人心不穩、集體工作熱情受到阻礙等不良后果。在確定施工合同簽約方權益時,應當秉承公正平等的原則,禁止發包方在施工合同中肆意增加不平等條款。在簽約時,簽約方需對施工合同內容進行反復確認并審核具體事宜,一旦發現存在不平等條款內容,雙方需進行友好協商,并給出合理的解決對策,這樣才能保證簽約方享有正當權益。而作為建筑工程的承包方,在簽約施工合同時,需在雙方談判過程中,以保障自身利益為主,認真核實施工合同內容,以此避免后續發生合同糾紛。
2.遵照法律履行各自職責
《民訴法司法解釋》在施工合同糾紛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內容,它在2015年實施了法規變化,現今施工合同應當按照該法律規定內容確定施工合同糾紛處理結果,并對施工合同簽約方職責給出具體的指導方向。其中《民訴法司法解釋》在整改后對合同糾紛管轄權提出了明確規定:因合同而發生糾紛的訴訟案件需由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當地的人民法院進行管轄。施工合同糾紛事件已被規定為不動產糾紛類型,所以在防治合同糾紛方面需要遵循相關法律規定內容,對建筑物造價、質量、補償權等實施精細化管理,保障職責規定內容符合實際管理需求。另外,一旦已經發生合同糾紛,依據法律規定,會在處理過程中由專家對其違約現象進行判定,以免發生處置不當現象。同時,在簽訂施工合同時,簽約方若完成簽約環節,施工合同將立即具備法律效力,因此以簽約方需確保合同內容的合理合法性,并對合同內容就之前商議結果進行核實,提升合同的可行性,避免產生施工合同糾紛,破壞簽約方合作關系、損害各自利益。
3.認真完成合同規定內容
建筑工程要想避免產生施工合同糾紛,相關政府部門就應當督促施工合同各主體認真完成合同規定內容,具體方法如下:第一,遵守誠實守信準則。建筑企業想在社會中立足,就必須認真履行施工合同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并認真遵守與另一方的約定,這樣才能進一步降低合同糾紛產生概率。相關部門可結合當地建筑工程實際發展情況適當制定激勵機制,對認真履行施工合同內容的簽約方給予表揚,以此為其他建筑企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進而促進建筑行業的長遠發展。第二,增強建筑工程簽約主體方人員法律意識。在實際簽約過程中,由于部分人員法律意識不強,導致自身易遭受利益損失,因此相關部門可采取培訓法對建筑行業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以此保障施工合同內容趨于規范化。
4.完善合同條款解決機制
為了讓施工合同糾紛得到適當的處理結果,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完善合同條款解決機制,充分運用法律保障自身權益,以此實現建筑工程的順利施工。目前制定的合同條款解決機制在操作過程中仍存在爭議情況,因此在完善期間需結合不同施工合同糾紛種類選擇適合的解決機制,并依據分層法解決當前施工合同糾紛事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不斷提升管理人員自身工作能力,以此確保施工合同糾紛獲得最佳處理結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整體發展狀況與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密切關聯,要想全面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應當高度重視建筑工程合同糾紛事件帶來的重大影響,相關人員應當結合具體糾紛原因實施針對性解決方案,以此達到良好的處理效果,進而幫助建筑工程完成相關工作內容,保證建筑企業獲得正當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元峰.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產生及防治探討[J].法制博覽,2018(32): 195-196.
[2]夏雨,周澤猛.論我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產生及防治[J].法制與社會,2018(32):86-87.
[3]楊唐全.民訴法司法解釋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處理產生的影響[J].工程經濟,2016,26(4):10-13.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