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摘要:慣用語作為一種結構較為靈活的習語詞組,在漢日語言文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認知語言學理論分析,漢日慣用語均可通過棱柱形模式進行認知。我們得出漢語的顏色詞慣用語主要包含了三種隱轉喻類型:單次隱喻、隱喻和隱轉喻并行。而日語的顏色詞慣用語同樣包含了三種隱轉喻類型:隱喻、隱轉喻連續和隱轉喻并行。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于前者基于文化共性,后者則是民族文化傳統的差異性所致。
關鍵詞:認知顏色詞慣用語中日對比
中圖分類號:H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15—02
日語慣用語,是指由兩個以上的詞構成,且搭配較為固定的詞句,并且慣用語作為一個整體所表達的意義是其各個部分單獨所不具有的(宮地,1982:238)。漢語對慣用語的定義同日語慣用語定義具有相似性,奠定了漢日慣用語的對比基礎。而色彩存在于我們的客觀世界中,反映在我們的語言里,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文化背景的不同,對于色彩的認知也會產生差異。本文將漢日當中帶有顏色詞匯的慣用語稱為顏色詞慣用語。
一、漢日顏色詞慣用語相關研究
通過漢日慣用語詞典檢索可知,中日均會使用這些顏色慣用語,并且“黑”“白”顏色詞慣用語在漢日顏色詞慣用語中所占比例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中我們不難發現,漢語顏色詞中“黑”“白”顏色詞慣用語占據了整個顏色詞慣用語的二分之一,日語中,“黑”“白”顏色詞慣用語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另外,漢日顏色詞慣用語翻譯的對應關系也呈現出對應和不對應的現象。
例如:
(1)a.目で見る/遭白眼
b.白と黒という/顛倒黑白
(2)白紙に戻す/取消,撤銷
(3)吃白食/ただ食いする
例(1)中漢日均使用慣用語,例(2)(3)只有一方使用慣用語與之對應。本文試用認知語言學理論解決漢日中含有顏色詞慣用語產生異同的原因。明確慣用語的意義構建過程,指出漢日顏色詞慣用語意義不對稱性原因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內涵。
桂雨薇(2012)、方小赟(2014)、徐靖(2016)分別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出發探討了有關漢日體“顏”、身體詞匯,以及場所慣用語的認知基礎和對應關系;另外,人類對于色彩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已經延伸至哲學、人類學、民族學、神經學、生理學等諸多科學中;楊永林(2003)中對顏色詞進行了跨學科的研究;可見顏色詞在語言文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從以上現行研究來看,漢日顏色詞慣用語的對比研究存在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我們去探尋。
二、漢日“黑”“白”顏色詞的轉喻隱喻意義構建
隱喻和轉喻作為人類重要的思維方式,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隱喻和轉喻作為一種認知機制同樣適用于慣用語。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和轉喻都是源域到目標域的映射。二者的區別在于隱喻基于相似性,轉喻基于鄰近性。也有學者認為隱喻、轉喻是一個連續統。隱喻也好,轉喻也好,都是一個認知域激活另一個認知域的一種認知功能。Geeraerts(2002)提出的棱柱形模式(Prismatic Model)便于我們解釋熟語和復合詞的語義。Geeraerts區分了三類互動:隱喻和轉喻連續發生、隱喻和轉喻并行發生、隱喻和轉喻交替發生。但在分析漢日顏色詞慣用語時,僅用這三類互動并不足以完全涵蓋所有的互動類型,下面我們利用棱柱形理論對漢日顏色詞慣用語進行具體分析。
1.漢語“黑”“白”顏色詞慣用語中的互動類型
首先,在漢語“黑”“白”慣用語中,大致包含了以下不同類型的的隱喻轉喻。第一種類型為單次隱喻類型,如圖3所示:
在這類慣用語中,慣用語只進行了一次隱喻整合過程,即由1—4的過程。在“黑活”一詞中,顏色詞“黑”隱喻不正當,損害利益等帶有貶義性質的意思。
第二種為單純隱喻類型。如“黑后臺”等。在此慣用語中,“黑”和“后臺”分別隱喻了“壞、(下轉第114頁) (上接第115頁)狠毒”和“在背后操縱、或支持的人和集團”。與此類型相同的還有“背黑鍋”“吃黑棗”等。
第三種類型為隱轉喻并行。如“小白臉”這類慣用語中,整體含義先是隱喻指俊俏白凈的年輕男子,后轉喻為只靠女人提供經濟支持的男性。其中顏色詞“白”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干凈、潔白的印象,“白臉”轉喻白凈的面容。但是如“唱白臉”“裝白臉”等慣用語中的“白臉”因其包含著其他的文化含義,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2.日語“黑”“白”顏色詞慣用語中的互動類型
日語“黑”“白”慣用語中,包含了三種類型。第一類為隱轉喻連續。如“白羽の矢が立つ”這一類型的慣用語中包含了先后兩個語義延伸。先是一個隱喻延伸,然后是轉喻。另外,在此慣用語中,各組成部分字面義及整體字面義無法直接達到慣用語語義,只有通過分析該慣用語的來源及背后的典故,即通過分析,方可達到其隱喻義。
第二種類型為單次隱喻。即慣用語中的成分只通過了一次隱喻過程。如“黒山のよう”
第三種為隱轉喻并行,“腹が黒い”。這類慣用語中的兩個組成成分的意義都產生了引申,兩個部分的引申含義重新整合產生新的含義。
三、結語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知,漢日慣用語均可通過棱柱形模式進行認知。漢語的顏色詞慣用語主要包含了三種隱轉喻類型:單次隱喻、隱喻和隱轉喻并行。日語的顏色詞慣用語同樣包含了三種隱轉喻類型:隱喻、隱轉喻連續和隱轉喻并行。在日漢顏色詞慣用語中,有些可通過同一模式進行闡釋,另一些則需通過不同模式進行分析。其原因在于前者基于文化共性,后者則是民族文化傳統的差異性所致。
從顏色詞方面來看,漢語顏色詞慣用語中的“白”字從顏色域的白顏色到抽象表示徒勞無功、無代價等抽象含義,如“白瞪眼”“白費時”等。而日語顏色詞慣用語中的“白”可以表示為白顏色,空白等,如:白星を獲得する、白い目で見る等。漢語顏色詞慣用語中的“黑”已經不是單純指物體的黑顏色,而是引申為狠毒、陰險、非法等帶有貶義色彩的含義。日語顏色詞慣用語中的“黑”也有引申為狠毒含義如“黒い腹”,或只是指黑色比如“頭の黒い鼠”。但日語中絕大部分情況下顏色詞“黑”都是同“白”結合起來在一個慣用語中出現。此時,漢日顏色詞慣用語中的“黑”“白”都表示“是非,曲直、正邪”等相對立的含義。
參考文獻:
[1]山梨正明.認知文法論[M].ひつじ書房,1995.
[2]桂雨薇.中日關于“顏”的慣用語對比[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12).
[3]方小赟.日中身體語彙慣用句の比較研究認知言語學の視點からみた『頭部』表現を中心に[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4]陸儉明.隱喻、轉喻散議[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1):44-50.
[5]徐靖.認知視域下的漢日場所慣用語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16(02)48-51.
[6]薛亞紅,楊忠.認知語義視角的英漢非基本顏色詞對比研究[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1):36-42.
[7]楊永林.色彩語碼研究一百年[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40-45.
[8]楊玉,李桂麗.英漢顏色慣用語隱喻認知對比分析——以“紅色”為例[J].現代語文,2013(2):147-149.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