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要:近年來,多模態話語分析和言語行為界面研究成為學術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語言不是表達意義的唯一方式,非語言符號系統在意義建構過程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如圖像,聲音,手勢等。從視覺語法角度出發,以英語影視作品中請求言語行為片段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請求言語行為的互動意義的構建。
關鍵詞:請求言語行為 多模態話語分析 互動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23—02
請求言語行為作為言語行為的一部分,是語用學領域的核心之一,通常被用于人類交流以獲取信息或與他人合作。請求是要求某人做或不做某事,或表達某事的需要或愿望。[1]雖然關于請求言語行為的研究不在少數,但多傾向于從語言策略角度進行語言層面的單模態研究,鮮有對請求言語行為的多模態研究。鑒于人們在日常交際中實施的是一個個“鮮活”的言語行為,研究者應當從人類普通行為的視角看待言語行為,從多模態角度對請求言語行為進行分析。
一、文獻綜述
Michael O Tole,Kress&Van Leeuwen被認為是多模態語篇分析領域的先驅。他們出版的圖書《語言的展示藝術》和《閱讀圖像:語法的視覺設計》,將區分多模態語篇分析作為一個獨特的研究領域。前一本書將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應用于繪畫、雕塑等的符號學分析,后一本書通過視覺模型說明意義建構的過程,提出意義建構的三維模型。基于上述理論,Norris(2004)提出了多模態交互研究的方法。[2]Baldry&Thibault(2006)將多模態語篇分析應用于網頁、電影、海報和地圖的分析。[3]OHalloran (2005)探討了如何構建海報概念的意義。[4]
Kress&Van Leeuwen (1996)認為,模式是指用來發展最終將通過一個或多個媒體實現的概念或內容的東西。[5]眾所周知,世界是人們通過各種感官活動來感知的,如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朱永生(2007)在這五個人類感官通道的基礎上,確定了五種形態:視覺形態、聽覺形態、觸覺形態、嗅覺形態和味覺形態。然后提出了識別多模態語篇的兩種方法,即查看語篇中涉及模態的種類或涉及符號系統的種類。[6]
二、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
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法為多模態話語分析提供了理論基礎。他認為語言不是傳遞信息的唯一符號,其他形式的符號模態也能產生意義。[7]在系統功能語法中,韓禮德將語言視為社會符號,最早將語言的功能分為了7類,而后又簡化為3類,分別是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概念功能主要指語言能夠反映人的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經歷的功能。人際功能指語言產生的意義可以影響他人、改變世界。語篇功能指說話人必須將信息組織成語篇來表達完整意思,表明了信息間的關系。
多模態語篇中包含了多種模態,一方面每種模態都獨立存在并產生意義,另一方面,多種不同的模態組合起來又產生了新的意義。Kress & Van Leeuwen(1996)在系統功能語法的框架下,構建了實現不同元功能的視覺語法要素。[4]他們在專著《閱讀圖像:視覺設計的語法》中首次系統闡釋了如何將圖像、色彩、文字、聲音融為一體共同傳遞信息,并將系統功能語法的三大元功能延伸為視覺語法的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其中再現意義對應概念意義,互動意義對應人際意義,構圖意義對應語篇意義。互動指圖像中的參與者、圖像的觀看者和圖像制作者間的互動關系。互動意義被解構為四個維度:接觸、社會距離、視角和情態。
三、請求言語行為的多模態互動意義分析
本研究以視覺語法理論為框架,將英文影視作品中轉寫出的90個有關請求言語行為的圖像作為研究對象,自建一個小型多模態語料庫。從互動意義的四個維度:接觸、社會距離、視角和情態,分析多模態請求言語行為的表現特點。
接觸是影響圖像參與者和觀看者之間互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接觸是圖像中的主體,通過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與觀看者之間建立聯系。接觸行為分為提供和索取兩類。提供類指觀看者與參與之間無眼神交流和接觸,觀看者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圖片,表示圖像參與者為觀看者提供了某些信息。索取類指兩者間有眼神交流或肢體上的接觸,表示圖像參與者想要要求觀看者做些什么。從上表可知,索取類圖像78個,占比86.7%,遠超提供類圖像。這表明在請求言語行為中,會更多采用索取類圖像,有助于讓觀眾更感同身受。
社會距離可表現圖像參與者與觀看者之間的關系,該種關系可通過鏡頭遠近體現出來,對人物面部表情或頭部等身體部位的特寫是近鏡頭,表示親密關系,而對人物全身或空間景象的描寫是遠鏡頭,表示社會距離。上表所示,親密距離頻率為57,占比63.3%;而社會距離個數為33,占比36.7%。由此可知,電影中的請求言語行為多以特寫鏡頭表現,更傾向使用親密距離,呈現對話雙方的特寫鏡頭,拉近觀看者和參與者間的距離,渲染電影中請求的氛圍。
視角可體現圖像觀看者對圖像參與者的態度,因為不同的觀看視角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視角分為水平視角和垂直視角。水平視角又被分為正面角度和斜面角度,不同的水平視角可表現觀眾是否融入圖像中去;垂直視角分為仰視、平視、俯視三種,象征觀眾和圖像參與者之間的權勢關系。數據顯示,水平視角62個,比例為68.9;垂直視角28個,比例31.1%。可見電影中的請求言語行為多使用水平視角,以此提高觀眾的參與感,使觀眾融入劇情之中。
情態是圖像真實度和可信度的呈現,情態可以被8個要素來標記,可以劃分為4個類別,分別是色彩、細節、照明和深度。綜合以上因素,本研究對情態做了如上統計。其中,高情態占比較大,為54.4%,中情態為17.8%,低情態為27.8%。高情態畫面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情節中請求行為的真實性,從而令人信服。
四、結語
本研究從互動意義的四個方面展開分析,通過對自建語料庫的研究發現,影視作品中的請求言語行為以索取類為主,大部分圖像采用親密距離,更多使用水平視角和高情態類的畫面。以上特點表明影視作品中的請求言語行為旨在構建圖像參與者與觀看者之間的平等關系,提高觀眾的真實感。本研究拓展了言語行為的研究范圍,同時總結出請求言語行為的表現形式,為二語習得者英語請求言語行為能力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Yong-Ju,R.,& Grace,Q.Z.Request strategies:a comparative study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Korean[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8.
[2]Norris,S.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M].New York: Routledge,2004).
[3]Baldry,A.,& Thibault,P. J. ?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M].London:Equinox Publishing.2006.
[4]OHalloran,K.L.Mathematical discourse: Language, symbolism and visual image[M].London: Continuum,2005.
[5]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orld,1994.
[6]Kress,G.,& 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Routledge,1996.
[7]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