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楠 董建梅 宋嫵英

摘要:全運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的簡稱,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全運會會徽是歷屆全運會內容與精神的縮影,它體現著舉辦省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對全運會的希冀與盼望。以十四運會會徽為分析對象,在概念整合理論框架下分析探討十四運會會徽包含的多模態隱喻。
關鍵詞:十四運會會徽 多模態隱喻 概念整合理論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27—02
信息化及多媒體的普及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語言已不再是人際交往的主流模式,多模態語篇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1996年Forceville所著《廣告中的圖畫隱喻》標志著多模態隱喻研究的開端。隨后,國內外眾多學者也加入了多模態隱喻研究的熱潮。無疑,會徽是多模態語篇的一種,它相比其他種類社會符號具有幅面大、內容集中寬泛、藝術表現力強、遠視效果顯著等推廣文體的典型特征(孫毅,2012)。因而要想在有限的畫面內使各個模態,如圖像模態、數字模態、顏色模態等各司其職、獨立表述意義是不可能的。只有各模態交互影響共同作用,才能將會徽的完整意義表述得當。“概念整合”的要旨可以概括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由整合產生的整體意義就是“層創意義”(沈家煊,2006)。層創意義不存在于輸入空間,它是在整合過程中才顯露出來的。因而,概念整合理論能夠幫助我們挖掘出隱藏于全運會會徽內部各概念表征之下的完整意義。
一、概念整合理論
20世紀90年代末,心理空間理論(Fauconnier,1985)被提出。Fauconnier認為每個心智空間都是由空間內部成員和成員關系組成的。之后Fauconnier與Turner(2002)合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由此以心理空間理論為基礎,概念整合理論應運而生。他們認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整合網絡包括四個概念空間:輸入空間Ⅰ(Input SpaceⅠ)、輸入空間Ⅱ(Input SpaceⅡ)、類屬空間(Generic Space)及合成空間(Blending Space)。作為源域與靶域的兩個輸入空間進行比較匹配后,投射到類屬空間,整合反映出輸入空間共有、常見、更抽象的組織與結構,經過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擴展(elaboration)三種不同方式進而整合出不同于輸入空間的新概念結構(emergent structure),即整合空間。概念整合理論認為意義的構建不是簡單的意義群相加,而是框架結構不斷碰撞融合的結果,這一過程即為我們的思維過程。
二、十四運會會徽的概念整合梳理
多模態是一種理解不止是語言模態還包括其他模態的交流和表征的方式,它適用于人們使用的所有交流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圖片、手勢、凝視、姿勢等都是模態(Jewitt,2009)。全運會會徽集圖像、顏色、線條、文字、數字等多種模態于一體,是全運會承辦方與觀眾交流本屆全運會所代表精神意義的重要途經。我國現已成功舉辦十三屆全運會,十四屆運動會將于2021年在陜西省舉辦。2019年8月2日晚,十四運會會徽終于正式亮相。如圖1所示。
在圖2十四運會的概念整合梳理圖中,中部左右兩個框架為輸入空間I和輸入空間II,它們分別是會徽內概念表征的各源域模態及其所對應的靶域;上方的框架是兩個輸入空間共有、抽象的組織結構——類屬空間;下部左側框架代表整合空間,它是兩個輸入空間整合出的新概念結構;右邊的框架是整合產生的層創意義,即隱藏于各模態互動整合出來的新意義。
十四運會徽由三部分組成:中心部分、環形部分和主體顏色。會徽整體置于圓形的框架中,象征傳統“禮天玉璧”,玉為自然之精華,玉璧為致敬上天禮器。結合十四運會的舉辦年份2021年,寓意全國人民滿心歡喜地慶祝第一個百年夢想的實現和第二個百年夢想的到來。會徽的中心部分由三個圖像——寶塔山、延河水和五孔窯洞組成,它們是中國革命的象征。圖像外部的環形部分好似玉璧紋飾,線條經過修飾變形好似人形的田徑、球類、游泳三個運動項目,它們體現了這枚會徽的本質是運動會會徽,展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向上、奮力拼搏、逐夢圓夢。會徽的主體顏色可分為五種,其中,黃色象征著黃土高天,它是陜西地理位置的主要特點;綠色象征著生態文明,它體現了人民牢記遵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藍色象征著現代科技,它表明我們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紫色象征著文化魅力,陜西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紅色象征著革命,陜北是中國現代革命圣地,陜北革命精神在這里誕生。兩個輸入空間的抽象共性為革命歷史濃厚的陜西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舉辦全運會。在整合空間中,這枚會徽中心部分的三個圖像映射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任何挑戰的堅強意志;環形部分映射了全民全運的理念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精神風貌;主體顏色映射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經過組合、完善、擴展得出隱藏在輸入空間之下的層創意義——中國人民不忘歷史,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舉辦第十四屆全運會。“中國陜西”和“2021”表明了舉辦省市和舉辦年份,輔助讀者準確了解這枚會徽的基本信息,再加上會徽對主體構成部分的概念整合分析,便能揣測出該屆全運會主題主旨。
三、結語
會徽是典型的多模態隱喻表征,有限的空間決定了各模態不能單獨表述其意。模態間的相互作用互動聯系,保障了會徽能夠發揮其完整作用。概念整合理論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各表征模態之間的關系,獲得其隱藏的深層意義。
參考文獻: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Fauconnier,G.& Turner,M.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3]Forceville,C.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M].London:Routledge,1996.
[4]沈家煊.概念整合與浮現意義[J].修辭學習,2006(5):1-4.
[5]孫毅.多模態話語意義建構——以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會徽為基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262):44-4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