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良 鐔鶴婧
摘要: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光榮歷史,就是一部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奮斗史。中國共產黨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孕育的,承載著黨初創時的責任與擔當。初心和使命意味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主義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昭示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永遠忠誠,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博大的世界情懷。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意義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223—03
根據黨的十九大部署,中央決定自2019年6月開始,在全黨上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這次主題教育,目的就是回顧黨的歷史,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始終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永葆建黨時的奮斗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黨的十九大對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內涵作出了明確的闡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1]中國共產黨有過苦難和彷徨,經歷過挫折和失敗,但始終沒有改變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一、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1.中國共產黨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工業革命加速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崛起。與此同時,古老的中國由于閉關鎖國,錯失了歷史發展的機遇,很快就落后了。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大門,在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內封建主義的剝削下,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壓迫越久,反抗越深。這場史無前例的國家危機,促進了先進中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人們開始思考和探索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之前,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中國各階層的先進知識分子,從各自的階級立場出發,提出了各種救國方案,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從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到地主階級洋務運動,再到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戊戌變法,以及由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由于歷史和自身的局限,都以失敗告終。農民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等階級力量都沒有找到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中國的先進分子進一步認識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必須有能夠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進力量和科學的指導思想。因此,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
2.初心和使命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初創時的責任與擔當
初心和使命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綱領中。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紅船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綱領的第一條就寫明黨的名稱叫“中國共產黨”,此外,黨的“一大”綱領還明確規定:“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2]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歷史先河。在斗爭的目標上,最終目標是消除剝削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二大”提出了建設“無產階級群眾黨”的任務。“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3],闡釋了黨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中國共產黨采取了其他任何階級不曾采取過、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走群眾路線。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黨的建立不是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是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謀幸福的。
初心和使命還體現在早期共產黨人為人民利益而奮斗之中。中共一大時,我們黨有58名黨員,從其生平可以看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家境并不算差。很顯然,促使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不是為了個人名利,并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責任感,他們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在一起,從“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出發,義無反顧擔負起“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1910年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沖外出求學時曾用“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5]的詩句表達了學有所成的決心和志在四方的人生追求。正是這種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抱負,為他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奠定了基礎。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并同他的革命實踐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取得了偉大勝利。
二、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初心和使命意味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回顧黨的奮斗歷程,不變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是激勵中國共產黨賡續奮斗的精神密碼,推動著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共產黨人堅守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6]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迥異人生說明,在革命事業遭遇挫折甚至倒退的時候,也是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考驗的關鍵期。在這時,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先進知識分子往往會感到前途渺茫,產生革命悲觀主義,最后甚至會背叛組織。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中國特色主義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才能補好精神之“鈣”,身體就不會得“軟骨病”,行動上就不會步調不一致。回望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犧牲,就是因為他們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義無反顧地朝著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奮進。據史料記載,長征開始時,紅軍的總人數是20.6萬人,沿途補充了1.7萬人,到會師的時候只有5.7萬人。也就是說,在長征途中損失了16.6萬紅軍將士。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這支隊伍前赴后繼,不怕犧牲?正是對初心使命的堅持、對理想信念的堅守,激勵著這支隊伍英勇奮斗,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
筑牢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思想根基。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共產黨人思想境界的高度、付諸行動的力度。建黨以來,我們黨先后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三講”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這些主題教育活動目的在于統一思想,凝聚干事創業的力量,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推動黨員干部對照主題教育活動的目標要求,查找自身的不足,筑牢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思想根基。信仰堅定,要有思想根基。要按照“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的目標要求,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作為推動工作的根本遵循。堅守初心、擔當使命與黨的理論創新是有機統一的。初心和使命為理論創新指引正確方向,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黨在實現歷史使命的過程中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在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首先體現在思想理論的先進性上,共產黨人要通過理論學習更加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實際行動,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初心和使命不是抽象的,踐行初心和使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堅持人民立場,在一個又一個目標的接續奮斗中實現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2.初心和使命意味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永遠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7]要始終依靠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績觀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遵循,把社會主要矛盾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基本依據。
社會主要矛盾是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基本依據。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對于什么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問題作出了明確的回答,“至于什么是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時期全黨和全國人民所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或中心任務”。[8]黨的十九大報告從我國發展的實際出發,對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表述,主要體現為“兩個轉變”。首先,“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轉變。其次,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轉變。這表明,我國當前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縱觀黨近一個世紀的奮斗歷程,相對于社會基本矛盾的不變,社會主要矛盾則是不斷變化的,解決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就是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具體內容和實際行動。不同歷史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同,從而決定著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內容不同。比如,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中國共產黨必須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當家做主站起來。同時,踐行初心和使命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動力,實現初心和使命的過程就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過程。社會主要矛盾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要找準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領域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關表現,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力解決好。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績觀是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價值遵循。政績觀決定著廣大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追求和施政行為。縱觀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不難發現,所有這一切都圍繞一個價值取向: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為人民謀幸福是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初心,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馬克思首次提出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觀點是在他的一篇題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的高中畢業作文中,“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9]馬克思、恩格斯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為大多數人的幸福、為人類求解放的事業,以其偉大人格為全人類樹立了追求人類幸福的光輝榜樣。馬克思、恩格斯幸福觀指明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努力的方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等理念都是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具體體現。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以人民為中心貫穿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讓人民能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
3.初心和使命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情懷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不僅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1]因此,為世界人民謀幸福是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方面,闡釋了我們黨在解決人類面臨的發展問題上的基本主張。
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體現。中華文化自古有著“兼濟天下”的情懷,“世界大同”的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志,為中國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人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而且也要讓別人過得好,致力于共同發展,強調對于世界的責任與貢獻。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逐步樹立起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從推動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出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以及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舉措,都是從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合作共贏的根本利益出發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載入了聯合國決議,這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理念的廣泛認同,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
從“融入世界”到“引領世界”,中國的成功代表著一套新的價值模式的成功,為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作出了重大貢獻。美國學者福山曾宣稱“歷史終結論”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的演進已經終結,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演進的最終制度模式,“構成歷史最基本的原則和制度不可能再進步了,原因在于,所有的真正的大問題已經得到解決。”[10]很顯然,中國的快速崛起,意味著“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西方模式是實現現代化選擇,但不是唯一選擇,中國道路的成功為世界上其他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可借鑒的新模式。黨的事業也是世界性的事業,黨懷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誕生,肩負起實現民族復興、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使命前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正在穩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共產黨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的使命,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繼續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造福全人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檔案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檔案資料(增訂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6]習近平.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1-24(02).
[7]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9(13).
[8]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美]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M].黃勝強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Abstract: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is a struggle history that adheres to the original heart and shoulders the mission.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fulfill the national rejuvenation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e initial heart and mission are borne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aliz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bearing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party at the time of its founding. The initial heart and mission mean a firm belief in Marxism, faith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fidence in realizing the Chines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t shows the eternal loyalty to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nd embodies the world sentiment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itialheart;mission;meaning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