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江龍
摘要: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堅持“三治一體建設”的重要論斷,并于2013年2月23日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三治一體建設”。堅持“三治一體建設”,有利于貫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有利于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強國建設,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詞:“三治一體建設” 法治中國 意義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236—02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任務、布局等進行了整體謀劃,極大地推動了我們法治事業建設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從整體性和綜合性出發,為我們深刻論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要求“三治一體建設”形成法治中國。“三治一體建設”的核心是法治,表明了法治的重要性,“三治一體建設”體現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堅持“三治一體建設”在新時代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貫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任務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法治中國是“三個法治”三位一體的集合體,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下,國家、政府和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三治一體建設”也就是要“一體”建設與“三面”推進相結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在各個方面都有著高度交叉和重合。因此,“三治一體建設”表明,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把國家、政府、社會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推進和協調發展,還要不分主次和統籌協調推進一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三治一體建設”的論述,即是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具有深邃戰略目光和深遠戰略意義。這表明了“三治一體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深遠布局和重要任務。“三治一體建設”戰略布局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法治國家建設的三大具體目標,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我們法治中國的總體目標就會難以實現。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高度重視它們所體現出的重要地位。同時,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措施制定,真正做到循序漸進和服務大局,使其相得益彰。
二、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使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內容。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推進,需要全面依法治國做保障,兩者密切聯系、相輔相成。一方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在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另一方面,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制度創新,可以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創造有利條件。堅持“三治一體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所需的必要條件,有利于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進程,提高全民法治素養;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內在保障,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追求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
法律是治理國家之重器,“三治一體建設”的重要依托必然是法治。“三個法治”不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還相互促進,共同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當前,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是國家治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將法治作為其重要依托。作為法治中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治社會建設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推進器”,能極大地深化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們能夠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此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必須依靠法治的引領和規范,讓法治成為其有序推進的“壓艙石”。
通過“三治一體建設”,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目標及其他要素問題得以系統地闡明,尤其是改善只注重評判中央層面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建設觀念,拓寬視野和進行全面的考量,辯證運用關于“三治一體建設”的相關策略和經驗,以期達成事半功倍的“三治一體建設”成效。當前階段,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和社會轉型期,社會各方面的矛盾較為凸顯,如何調整錯綜復雜的各種社會關系,這是我國社會治理所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這要求我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社會和諧安定,在良好的法治氛圍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當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中國夢”的命題。“中國夢”實質上就是實現國富民興和人民幸福。“中國夢”不僅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而且與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具有一致性。因此,它既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能造福全人類。“中國夢”不是獨奏曲,而是交響樂,法治中國與富強中國、平安中國、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等共同構筑成我們的“中國夢”。
法治中國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僅表達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目標設定和內容指向,也是未來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強國的“強心劑”。我們不僅要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還要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強國。“中國夢”是我們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夢想。“法治夢”與“中國夢”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新時代,法治強國的建成,有助于助推現代化強國的建成。在當前階段,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對于實現“法治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堅持“三治一體建設”,把法治中國建設向前推進,努力建成法治強國,實現“中國夢”。
四、結語
我們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目前也取得了諸多成就,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穩步推進,不斷完善。同時,它需要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多方聯動,協同發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拿出實際行動,擼起袖子加油干,“三治一體建設”才能穩步推進,國家、政府和社會的法治化才能實現,而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必須堅持遇事找法、辦事依法,堅持化解矛盾靠法、解決問題用法,牢固樹立法治意識,靈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要運用身邊的媒介進行普法宣傳,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努力弘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優良傳統,努力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讓全社會普及法治觀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終將有一日,“法治”必將普及華夏大地。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
[2]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3]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2-05.
[4]李墨.習近平法治中國思想的三個維度[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4(5):43-48.
[5]莫于川.“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筆談之七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J].改革,2014(9):26-29.
[6]張劍平,肖北庚.論法治建設“一體三面”的解構與融通[J].河北法學,2017,35(11):2-13.
[7]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論[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22(3):5-37.
[8]劉國琴.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