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杰
摘要:大數據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帶來社會治理的變革和創新,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機,但社會治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推進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樹立大數據思維、統籌發展規劃、推進平臺建設、強化制度保障。?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社會治理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244—02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大數據的興起,為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變革,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社會治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大數據時代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
(一)大數據意識淡薄
在大數據時代,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可供收集的數據資源和先進的收集手段,但由于大數據意識的缺乏,很多數據沒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加之缺乏長期積累,導致大量的數據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很難挖掘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社會治理還是延續著傳統的社會管理模式,主要靠感覺、憑經驗而非用“數據說話”來進行社會治理,影響了社會治理的效果。尤其是在基層的社會治理中,由于人們的大數據意識不強,對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的巨大價值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不能主動掌握社會治理的有關基礎數據,導致無法很好地進行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及時準確地感知社會需求、把握社會動態,洞察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影響了社會治理績效與水平的提高。
(二)數據安全問題突出
大數據的應用愈廣泛,對數據的管理就愈重要。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產生的數據量也必然是巨大的,大量數據的匯集方便了數據分析和處理,但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安全風險。
1.數據的泄露風險
數據泄露在2018年成為最為頻繁的安全事件。統計顯示,僅2018年的前9個月,數據泄露事件就約達3676起。由于數據泄露,給政府、市場和公民帶來巨大的損害,引發新的社會問題、法律糾紛甚至滋生違法犯罪,并導致形成新的社會治理困境。
2.數據失真問題
網上的海量信息中不乏虛假、有害信息,而其中真實、有益的信息被沖淡,致使數據失真,進而導致基于大數據的社會治理分析發生偏差,造成決策失衡。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要確保數據安全,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個人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出臺針對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
(三)數據共享不足
大數據時代下,所有治理主體所掌握的數據信息,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必須實現開放共享。政府是社會治理的主導者,同時也是數據的最大保有者,全社會大約80%的信息掌握在政府手里。如果將這些數據封閉起來,而不是開放共享,即使我們掌握的大數據技術再高端,數據處理能力再強大,也無法發揮他們在社會治理中的最大效益。這就要求治理主體之間要加強溝通聯系,確保信息傳遞暢通和充分共享。然而,由于數據共享意識的缺乏、部門利益驅使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資源自成體系,彼此獨立,嚴重影響數據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難以實現。
(四)相關法律法規缺失
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人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如果對數據應用沒有法律約束,一旦突破邊界,不僅會影響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還會造成人類行為的失范。近年來,雖然與大數據、互聯網安全和公民信息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陸續頒布,特別是2017年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成為互聯網信息安全網絡治理的總法;2018年5月1日,又實施了《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也在人大立法計劃中。但是,從總體看,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還存在著法律法規的針對性、實操性不強,立法的層次不高,立法的不及時和立法之間的相互銜接不夠,以及系統性、協調性不強等問題。
二、大數據時代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思路
(一)意識層面:樹立大數據思維
在社會治理領域,大數據帶來的不僅是社會治理體制、治理模式、治理方法和治理過程的轉變,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的改變。這就要求社會治理主體要深刻認識大數據的戰略地位,轉變傳統思維方式,盡快建立與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相匹配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方式。一是通過科普宣傳等方式,加大對大數據發展的宣傳力度,向社會治理主體普及大數據知識,宣傳大數據在推進社會治理方面的作用,提升人們的大數據意識和大數據素養。二是通過與高校、技術型企業聯合培養等方式,對社會治理主體,重點是廣大的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其中的數據管理者,進行系統的大數據知識培訓,使其深刻把握大數據的發展大勢,了解國內外大數據社會治理實踐,樹立起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的大數據思維。
(二)管理層面:統籌發展規劃
大數據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其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當前,在大數據發展的熱潮影響下,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布局,紛紛上馬大數據項目,爭相建立各自的數據中心。這些建設熱潮的背后,隱藏的是各自為政、數據采集重復、標準不統一,數據開發利用程度低,也為今后資源的整合帶來了新的難題。由于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極大浪費,安全也難以保障。這些做法,顯然不符合大數據發展規律。因此,迫切需要將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加強頂層設計,正確引導和推動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充分發揮其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價值。
(三)技術層面:推進平臺建設
目前,在我國的社會治理領域,已經積累了海量的數據信息,但由于數據之間往往相互孤立,影響了他們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作用的發揮。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等治理主體共同參與、彼此合作,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實現數據標準、格式的統一,構建一個統一共享的數據平臺。首先,政府要主動承擔起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職責,加強大數據應用的頂層設計,積極引導政府信息、市場信息和社會信息等數據資源的整合,打破數據壁壘,消除信息孤島,促進大數據跨地區、跨領域和跨部門的開放共享,逐步建成各種信息交互融合的大數據治理平臺。其次,要借助政府部門自身在資源方面的優勢,加大對大數據及相關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的投入與研發,使海量的數據信息能夠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四)法律層面:強化制度保障
大數據領域是我國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的挖掘與利用不僅應從技術上提供安全保障,更應該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大數據相關法律法規,既能夠保障社會治理主體權力運行有法可依,也能規避大數據的使用風險,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的隱私不受侵犯。為此,要在國家已經出臺的一系列與大數據、網絡信息保護相關法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推進相關立法進程。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規范各方面的行為,維護他們的合法利益,為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合法、安全、公正地運用提供制度保障。在數據的采集和使用上,要統一技術標準和運營規范,避免危及國家信息安全、社會穩定和公民隱私等。對政府掌握的所有信息,也要明確界定其公開界限,能公開的盡量公開,能共享的盡量共享,實現在研究和決策中的信息共享。
參考文獻:
[1]陳一新.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N].人民日報,2019-05-21.
[2]唐皇鳳,陶建武.大數據時代的中國國家治理能力建設[J].探索與爭鳴,2014(10).
[3]劉佳.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困境與創新發展路徑[J].學術探索,2015(4).
[4]龔維斌.中國社會治理創新之路[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2019:250.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