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芯
【摘 要】心靈雞湯灌多了,毒雞湯當然也涌現出來。記得有很多辯論賽都打過這種比賽,“毒雞湯好還是純雞湯好”。我覺得這種東西完全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喜歡聽一些鼓勵的話,他們就是單純地享受到安慰,重新鼓舞起來,愈戰愈勇;但是,也有些人,就比如我,喜歡聽一些更刻薄、更加現實的話來打擊自己,然后自己清醒過來,更加有了堅定的心去完成那些必須要去完成的事。
【關鍵詞】毒雞湯;心靈雞湯;內心啟發;打擊現實;網絡暴力;丑小鴨;感同身受
中圖分類號:I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1-0241-01
我一向推崇毒雞湯的存在,但是心靈雞湯這種東西,存在的意義只是想給你內心更大的鼓勵,使你受到鼓舞,重振旗鼓,離開低谷期,對世界重新充滿熱情,對自己重新充滿希望。雞湯不是讓你蒙蔽雙眼的存在,它更多的是讓你不要放棄。我喜歡聽毒雞湯,總覺得它說的特別對,喪的同時也激起了我的斗志——改變不了世界,就努力不被這個世界改變。小時候總是因為自己的長相而自卑,媽媽還總鼓勵我說:“沒事的,你看丑小鴨小的時候多丑呀,長大了多好看,再說女大十八變,你還早著呢,還指不定能變成啥樣呢!”長大了卻明白一個道理,丑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為她的媽媽就是白天鵝啊,小鴨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變成白天鵝的。非常有道理的故事,但是以前沒有意識到。在這方面,我覺得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理想化,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真相才是更好的事。可是,丑小鴨事件就變成了無意義的事了嗎?當然不是,它還有更加深刻的教育意義往往被人忽略:我們待人要友善,要善良,就像丑小鴨里其他小鴨子老是嘲笑丑小鴨丑,這大大打擊了丑小鴨的心,很讓人傷心的,這就可以教育小朋友們不要以貌取人,不要把自己的話變成利劍,插到別人心里,也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感同身受,總之要善良。
說到感同身受,正是現在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善良,做到感同身受,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暴力事件了,無論校園暴力還是網絡暴力。有一部日劇,名字叫《三年A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一開始,沒有看簡介的我是被這個標題吸引的,講的是班上的一個女同學自殺了,老師炸了學校,將這個班的人全部當作人質,這個班的人被“關”了起來,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老師每天都會布置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答不上來,這個班就會有人“犧牲”,表面是瘋狂的殺人游戲,可實際上這是一群不自知、人云亦云、從來不自我反省、從來不關心別人、被慣壞了的小孩,每一個人都是問題學生,每個人都有秘密——他們每個人都是殺害同班同學的兇手,可他們又都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就是網絡暴力,躲在屏幕后,只用敲鍵盤說一些難聽的話來發泄自己,用傷害別人來快樂自己的暴力鍵盤俠們,還有那些沒有主見、什么都不知情的人卻在謠言下人云亦云的人,他們都是兇手。這也映襯了數據時代下什么叫人言可畏,后期甚至開通網絡直播給全國人上這思想教育課,讓全國人民都意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可是,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在網絡上散播謠言或者罵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是錯的!這真的是一部有著重要教育意義的日劇,對全社會甚至全人類都有存在的意義,感同身受啊,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更現實的一面是,我的生活中也出現了這種事,那些鍵盤俠們過著在網絡上罵人的生活,他們感到無比快樂與自豪,對他們來說,罵這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是他們一天的樂趣,他們有這種思想真的讓人很心寒,更別提這樣的人還不在少數。小學課本里古人教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們全都丟到垃圾桶了?當然不是,只是他們是一群用犀利話語去傷害別人,從而來博取存在感的人罷了,實屬可憐。
雞湯對人來說,因人而異,有的人比較細膩敏感,面對毒雞湯,很難再提起面對苦難的興致,也不是玻璃心,就是很需要安全感,很需要鼓勵安慰。而確實有些人,對純雞湯很反感,認為那些都是騙小孩的東西,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確實認為雞湯灌得多了就膩了,活在安逸中會讓我更加沒有去奮斗的動力,不如用毒雞湯把我澆醒,讓我沖出這個甜蜜的安全區,讓我領會到社會的黑暗面和不可抗性,雖然悲涼,但有力量。我們需要傳播正能量,但知道些負能量的東西只是為了給自己提個醒,不要高枕無憂。選擇自己喜歡的雞湯來讀給自己聽,來抄給自己看,不是很快樂、很充滿正能量的事嗎?我們犯不著去抨擊另一“幫派”的人,各個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