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盧光濤
(浙江省臺州市中心醫院 臺州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浙江 臺州 318000)
分娩過程中普遍存在分娩疼痛的問題,硬膜外分娩鎮痛因具有理想的鎮痛效果而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是目前臨床應用療效最為確切的分娩鎮痛方式,能夠有效、持續地緩解疼痛,并且子宮收縮的強度及頻率不會受到影響[1]。左布比卡因與芬太尼為臨床常用藥物,聯合用藥能夠增強鎮痛效果,但同時會給產婦帶來一些不良反應,進而影響到產婦恢復[2]。地塞米松能夠抑制損傷組織激活和釋放炎性介質,降低創傷部位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直接保護黏膜,進而發揮其鎮痛作用[3]。浙江省臺州市中心醫院將地塞米松輔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應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浙江省臺州市中心醫院接收的92例產婦,納入標準:①自然分娩;②年齡為22~32歲;③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產婦及家屬均知情且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適宜自然分娩者;②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心、肝、腎功能異常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6例,年齡22~31歲,平均年齡(26.47±2.7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2±0.55)周。對照組46例,年齡23~32歲,平均年齡(26.51±2.78)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92±0.48)周。對比兩組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常規凝血功能、血小板檢查,備好氧氣、心電監護儀等設備,并保證其正常工作,同時準備好相關急救物品、藥品、穿刺工具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制度。鎮痛前6h內禁食禁水,待產婦進入手術室后,選取一側上肢建立開放靜脈通道,于宮口開至3cm左右時,在L2~3間隙常規行硬膜外穿刺,確認穿刺成功后,留置硬膜外導管,于穿刺部位向頭端置管3cm,同時向導管內注入4mL的1%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低于T10,確保無全脊麻情況出現,然后經留置的硬膜外導管連接電子鎮痛泵。對照組鎮痛液組成為劑量為3mL的5%左布比卡因+5μg芬太尼,研究組鎮痛液組成為10mg地塞米松+劑量為3mL的5%左布比卡因+5μg芬太尼,加入生理鹽水稀釋。兩組自控鎮痛劑量為5mL,給藥速度為4mL/h,鎖定時間為20min,待宮口開全時,停止給藥,待胎兒分娩后恢復給藥,分娩結束后關閉電子鎮痛泵,停用鎮痛藥液并拔出硬膜外導管。
①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藥前、用藥15min、用藥30min、用藥60min、宮口全開及分娩后等時間點的疼痛程度,采用VAS進行疼痛評定[4],此量表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代表產婦疼痛越劇烈;②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及鎮痛起效時間;③產程時間與分娩方式;④胎兒窘迫發生率與阿氏評分[5],其中分別進行1min與5min的阿氏評分,滿分為10分,分值低于7分者認為新生兒存在輕度窒息情況,若評分低于4分,則認為新生兒存在重度窒息情況。
觀察并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用藥前與用藥15min時,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30min、用藥60min、宮口開全、分娩后,研究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
研究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發生率及鎮痛起效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兩組分娩方式、第一產程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研究組第二產程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兩組胎兒窘迫發生率與阿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2 兩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鎮痛起效時間比較

表3 兩組產程時間與分娩方式比較

表4 兩組胎兒窘迫發生率與阿氏評分比較
對照組有6例用藥后出現惡心、嘔吐癥狀,經對癥治療后好轉。研究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19,P=0.011)。
子宮強烈收縮、宮頸與盆底組織的擴張及先露部下降導致壓迫等均會導致分娩疼痛,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后引起疼痛沖動,疼痛信號再經脊神經傳輸至大腦皮層,進而產婦會出現強烈的疼痛感覺,而這些疼痛體驗往往會對產婦心理產生不良影響,伴隨恐懼、緊張等多種消極心理狀態,造成產程出現異常情況,同時還會使部分產婦降低忍耐力、喪失分娩信心,最終對產婦及胎兒健康等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臨床上選擇一種能夠確保鎮痛效果理想,并且能夠保障母嬰健康的分娩鎮痛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左布比卡因+芬太尼應用于分娩鎮痛能夠發揮麻醉和鎮痛雙重作用[6]。其中左布比卡因可阻滯感覺神經,發揮鎮痛效果。芬太尼則能有效阻斷自主神經傳導,進而緩解疼痛,起效較為迅速,鎮痛效果穩定、持續時間長[7]。而地塞米松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糖皮質激素,其對組織、血管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若僅在局部應用此藥物,因使用藥量較小故而吸收較為緩慢,同時此藥物半衰期較長,其鎮痛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用藥前與用藥15min時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用藥30min時、用藥60min時、宮口開全時、分娩后,研究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推測可能是由于地塞米松分子較大,且其空間結構較為復雜,能夠影響局部麻醉藥左布比卡因的吸收與釋放進程,進而延長其麻醉、鎮痛等藥理作用,同時地塞米松與左布比卡因、芬太尼配伍后,能明顯增大混合溶液黏度,獲得良好黏度的混合液,可進一步延緩藥物吸收、釋放進程,延長藥物持續鎮痛時間,發揮協同分娩鎮痛效果,明顯增強藥物鎮痛效果。
分娩鎮痛是在有效緩解疼痛的基礎上確保分娩順利,為產婦營造一個既安全還能夠有效緩解分娩疼痛的分娩環境,盡可能降低對母嬰安全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硬膜外分娩鎮痛給藥方便,藥物鎮痛起效迅速,作用安全可靠且持久,能夠使整個分娩過程的鎮痛需求得到滿足,并且不影響宮縮與產婦活動,產婦處于清醒狀態,分娩過程亦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配合[8]。地塞米松與左布比卡因、芬太尼配伍后,可發揮協同鎮痛作用,促使鎮痛時間延長,減少左布比卡因的局部用藥劑量,從而明顯降低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和鎮痛起效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考慮可能是聯合用藥能明顯縮短起效時間,在短時間內快速鎮痛,促進鎮痛效果增強,維持持久藥效,從而減少局部用藥劑量,減少甚至避免發生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
硬膜外麻醉通過阻滯痛覺感受的傳遞,抑制盆底組織受到胎頭壓迫產生的反射,推延孕婦主動性用力意愿產生的時間,鎮痛會引起骨骼肌松弛,進而減弱產力,盆底組織、肌肉一旦處于松弛狀態,便會阻礙胎頭運動,不能順利完成內旋轉,抬頭下降受到影響,第二產程相對延長。地塞米松輔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應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既能夠確保用藥部位準確,還能夠使傷害性刺激的傳入受到抑制、交感神經的傳出受到阻滯,進而使產婦的分娩疼痛得到有效緩解,避免產婦產生負面情緒,有利于產道肌肉進一步放松,降低胎頭下降受到的阻力,推進分娩進程,加快分娩效率[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分娩方式比較無明顯差異,研究組與對照組第一產程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研究組第二產程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能與硬膜外分娩鎮痛能有效糾正子宮收縮失調相關,而地塞米松與左布比卡因、芬太尼聯合應用能明顯縮短第二產程,考慮是聯合給藥明顯緩解產婦疼痛,降低體能消耗,促進產程的順利進行。還有研究認為,地塞米松與左布比卡因、芬太尼聯合應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能夠在保證藥效的基礎上最小化藥物使用劑量,不需要持續性給藥,進而減少甚至避免了不良事件的發生[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胎兒窘迫發生率與阿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地塞米松輔助左布比卡因+芬太尼應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鎮痛效果確切,有效縮短第二產程時間,并且不影響分娩方式,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