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代 經正彤 夏栩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提升,人們加大了水質環境監測力度,明確水質環境檢測的質量保證的關鍵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水質環境監測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當前檢測質量保證現狀,分析其意義與具體內容,并從水質采樣、質量控制圖、實驗室分析與在線監測系統闡述實現水質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的途徑。
關鍵詞:水質分析;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生態保護
中圖分類號:X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9-0001-02
0 引言
當前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包含水資源、空氣、土壤與生物等,此外,人類也會為了生存而改造世界,發展進程中水資源受到破壞,越來越稀缺的淡水資源逐漸無法滿足人類生存需求。面對這一現狀,本文提出了關于加強水資源的環境水質分析內容,通過有效的方式予以質量控制,強化信息系統的在線監測功能,從而實現對地球水資源的生態保護。
1 水質環境檢測質量保證現狀分析
水質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與控制是實驗室水環境分析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水質環境監測技術的關鍵,為人們進行水環境治理提供技術參考。水質環境監測中會獲得許多數據,研究人員科學分析數據,并根據數據研究結果采用針對性治理措施,實現水環境的系統保護。因此,數據的準確性是實現水質環境監測的基礎與前提,真實的數據能夠反映出該地區當前水環境質量,對相應監測技術的實施提供幫助。水質環境監測質量保證應貫穿于監測全程,其中包含對研究人員綜合素質要求、對實驗室檢測分析方法要求、對布點采樣措施和方案實施要求。
水質環境監測工作中會有很多細節,需要研究人員關注細節問題以加強對數據的有效處理。根據監測地區污染物分布特點,結合水污染變化規律,科學合理篩選監測點,使該點成為水環境質量保證的最佳監測點。然而實際監測中會有一些內外因素影響監測效果,使得監測結果的真實程度受到影響。因此,基于水質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現狀,研究人員需要做好各環節的嚴格管理。水質檢測質量保證是一項復雜而繁瑣的工作,且這項工作對技術性要求較高,人們需要對整個監測范圍展開全程實時監測,保證水質環境監測工作順利完成[1]。
2 水質環境檢測質量保證的意義與內容
2.1 意義分析
各地區水環境狀況需要通過監測分析而得到了解,而質量控制是確保分析數據可靠、可信的前提。研究人員在做好水環境成分的調查與分析時,將相關數據記錄下來,為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奠定基礎。強化水資源的合理保護與高效配置以詳實的水質分析數據為前提,因此,實現環境水質質量保證有利于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充分利用[2]。
2.2 內容闡述
環境水質監測中包含許多內容,例如實驗室質量保證、環境水質監測實驗室條件以及監測時采樣質量控制。在采樣質量控制方面,研究人員應做好常規指標的嚴格檢查,實時監測當前水體中的各項成分指標,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檢測人員需要對水體有無明顯污染現象加以觀察分析,分析其產生原因及相關河道是否受影響并做好取證記錄。實驗室分析水體微生物時,研究人員需要強化認識,了解構成污染水體的微生物成分,嚴格控制實驗室溫度、濕度等相關指標,確保各項指標符合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質量保證貫穿水環境監測始終,研究人員需要嚴格控制環境指標,在所有環節中做好質量控制,使得各個偏差均在合理區間。
水樣在實驗室儀器中分析時,對個別指標來說,需要的化學試劑純度十分關鍵。在特定實驗檢測方法中,具體應做到:(1)測定方法應科學適當。(2)使用的化學儀器應操作規范。(3)化學試劑的選擇應符合要求。
3 做好水質環境檢測質量保證的有效途徑
3.1 合理控制水質采樣工作
環境水質監測的質量保證應以認證資質為前提,實驗室需要獲得水質檢測項目CMA計量認證資質、水質檢測項目CNAS認證資質、項目認證等相關資質。采集環境水質監測中水質樣本時,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水質作為樣本。具體建議如下:(1)優化環境水質監測布點,從多個布點中進行篩選,選擇最佳布點,使其具有代表性,確保環境水質監測的質量保證可行性。(2)按照所選的環境水質監測區內水體實際情況,確定監測頻率、監測項目。(3)采樣完成后,要求做好樣品的妥善保管。保存樣品可以縮小待檢樣本的變化程度,避免因樣品運輸而導致數據分析過程中發生錯誤,從而影響檢驗質量。要求研究人員做好水質樣本的記錄工作,防止樣本在采集過程中發生重復檢測的情況[3]。
為了避免環境水質監測中樣本誤差,應設置平行樣,以提高檢測結果精度。嚴格分析與判斷,尋找問題的原因并做好跟蹤記錄。研究人員可以使用水環境自動采樣機進行采樣工作,該設備可以得到瞬時水樣、混合水樣與綜合水樣。
具體如下:(1)瞬時水樣。采集瞬時水樣適合用于組成穩定或者在較長的時間或空間內沒有太大變化的水體,采集到的樣品代表性比較強。如果水體的組成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研究人員應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瞬時采樣、分別分析,檢測出水質變化程度和變化頻率周期。如果水體組成出現空間變化,研究人員應在水體相應部分進行水樣的采集。(2)混合水樣。多數情況下混合水樣是在同一采樣點處進行不同時間段的采集。時間混合樣在觀察平均濃度時非常有用。當不需要測定每個水樣而只需要平均值時,混合水樣能節省化驗工作量和試劑等的消耗。混合水樣不適用于測試成分在水樣儲存過程中發生明顯變化的水樣。(3)綜合水樣。綜合水樣在各個監測點的采樣時間不能同時進行,但是可以保持相對接近,以此得到有對比性的水樣數據。
3.2 正確應用質量控制圖
環境水質監測的質量控制圖內,均值-極差質控圖主要分為均值質控圖與極差質控圖。該圖標能夠反映出均值和極差的變化趨勢和當前的具體數值情況。繪制質控圖時要求繪制人員擁有一定的熟練度,并參與取樣工作。取樣時需要間隔一段時間,監測到的結果極差越小,說明監測質量越好。在使用均值-極差質控圖時,只要圖中有超出控制限的情況出現,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其分析結果都應為“失控”,不僅如此,均值-極差質控圖的靈敏度比傳統的單值質量控制圖要高。
研究人員將均值和極差控制圖相配合,能夠實現對水質環境監測樣品的指標質量控制,確保監測結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同時,研究人員使用密碼樣與加標樣分析方法,能夠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性,使最終環境水質監測結果更有說服力。
3.3 加強實驗室內分析
做好實驗室內的分析工作,提高環境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對此,以下建議可供參考:(1)選擇科學有效的實驗分析方法。(2)確保實驗儀器性能穩定,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儀器操作,保證結果符合預期設想。(3)正確使用玻璃儀器,妥善保管玻璃用品,同時做好化學試液與試劑的正確保存。對于實驗室中的有機液體廢棄物,要求研究人員不得將有機廢溶劑、廢試劑等直接倒入下水道進行排放,須按照“碳氫化合物”、“鹵代烴”等類別進行分類,分別存放于專門的有機廢液桶中。廢液桶裝滿后,轉移存放于廢棄物存放房間,等待統一處理。對于實驗室中的無機液體廢棄物,實驗研究人員不得將含無機重金屬的無機廢液直接通過下水道進行排放,而須存放于專門的廢液桶中。廢液桶裝滿后,轉移存放于廢棄物存放房間,等待統一處理。無機廢酸液必須用堿中和后,通過污水房進行排放。環境水質監測實驗室也是一種小型污染源,要求人員在進行水質監測和質量保證的同時,加強對實驗室環境的保護,建設綠色生態環保實驗室。
3.4 綜合應用信息化監測系統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質安全與水環境危機已經成為制約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水環境質量將關系到下游地區的防洪與灌溉效果,同時與人類身心健康緊密聯系。因此,信息化水環境監測系統的應用更有現實意義。為了實現環境水質監測的質量保證,研究人員可以立足于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且依托現代化科技來構建信息化水質監測系統[4],實現對水環境的實時質量監測。建議研究人員提出智慧水質監測方案,根據污染源水質編制物聯網監測解決技術,強化解決方案設計,將水質監測解決方案、物聯網傳感器、系統云平臺相統一。在工業廢水監測方面,系統可以為工廠等廢水排放企業提供可靠的監測方案,及時對排放出的廢水加以檢測,防止廢水排放后達不到國家相關標準。針對河流湖泊水質監測,系統可以提出相應檢測方案,實時監控河道、湖泊等水資源的水質狀態,助力“河長制”發展。地下水監測系統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實時采集地下水水質信息,為地下水資源安全提出保障。
在監測內容方面,水質環境監測系統可以對水體進行PH監測、流量監測、水溫監測、氨氮監測、化學離子檢測,所有數據能夠通過電腦端與手機端顯示。監測中如果發現水質問題,系統可提出超限預警,與系統云平臺相聯系的管理人員推送報警信息。信息化條件下,水質環境監測系統運行穩定,能夠為研究人員提供專業24小時在線服務,針對物聯網子節點較多、并發高的問題,系統能夠響應100W+級別并發,為研究人員提供可靠的云服務內容,最大限度上實現水質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監測后,研究人員應采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數據。可以采用數據統計方法,通過數據整理、回歸分析、統計檢驗測量結果、區間估計等方式保證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對于數據的審核報告,應做到以下幾點:(1)保證審核報告與實際技術要求相符合。(2)保證報告內容全面,檢測站的報告與產品較為單一,審核報告應將水質環境的科學性反映出來,真實突出當前水環境現狀。
4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做好環境水質監測的質量保證尤為重要,實現質量保證的方式有很多,要求研究人員額外重視各處細節問題。做好水質采樣工作,控制研究儀器與設備的精密度,加大人力與資金的投入,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在線實時監測系統,合理控制水資源質量,從而實現我國水環境的和諧健康穩定。
參考文獻
[1] 沈曉瑩.如何做好水質環境監測質量保證[J].化工設計通訊,2017,43(07):228-229.
[2] 劉玉平.試析如何做好水質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J].山西農經,2016(03):46.
[3] 周蕾.解析水質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科技研究——2015科技產業發展與建設成就研討會論文集(上)A集[C].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科技與企業》編輯部,2015.
[4] 黃兆林,馬艷瓊,徐崗.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云南化工,2019,46(0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