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待崗又稱停工待料,是指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困難導致工作量不足,安排員工在與單位保持勞動關系的前提下,離開原崗位,并且暫時不安排新工作崗位的情形。那么,單位安排員工放假待崗期間,員工應享有哪些權益呢?
【案例】莫某于2014年4月入職江西某公司從事電工工作。2015年年初,公司因經營不善,嚴重虧損。莫某工作量嚴重不足,公司與其協商調崗,未果,遂安排其從2016年1月1日起開始放假待崗,待崗第一個月按原工資標準計發工資,從第二個月起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發工資。2016年3月初,莫某以公司未提供勞動條件及未足額發放工資為由申請勞動仲裁,請求公司補發工資差額及支付經濟補償金1萬余元,但被公司駁回。莫某遂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駁回了莫某的訴訟請求。
【評析】
《江西省工資支付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停工、停產、歇業,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照雙方新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但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未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原國家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二條也作了類似規定。
其一,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沒有對放假待崗的最長期限作絕對規定,有些地區則作了相應的規定,如廣東省規定為“企業復工、復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其二,放假待崗期間雙方勞動關系繼續存續,勞動合同依然有效,用人單位需承擔繳納社會保險費、安排年休假等用工責任。其三,放假待崗期間的生活費。以工資支付周期為每個自然月為例,第一個月用人單位應按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標準支付工資,從第二個月起,支付生活費的標準則各地不同,比如,廣東省規定為“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80%”,安徽省規定為“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
本案中,莫某放假待崗期間,公司按法定標準向其支付工資,莫某的訴求沒有法律依據。因此,法院駁回其訴求并無不當。
(廣東 ? 謝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