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領我們全國人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和進步。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貿易的動力源。不得不承認,中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融合下得到了無比肥沃的養料,世界經濟也在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中得到了推動力。至此,我國領導人縱觀世界新形勢,從全局著手把握,確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偉大戰略。為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增添了一份磅礴力量和堅實保障。
【關鍵詞】中國經濟;深化改革;世界經濟;良性互動
中國在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歷程中取得了長足而深刻的進步,并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巨大影響力的貿易大國之一。目前,中國與世界之間的經濟聯系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這種聯系的增強或減弱,都會直接引起巨大的經濟價值變動,中國與世界早已不可分割。因此,我們必須全神貫注于當今經濟形勢,清晰把握對世界經濟的認識,了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聚焦分析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情況,促進中國和世界經濟之間開展良性、健康、長遠的互動。
一、把握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
(一)中國與世界密不可分
“就像是一片樹葉上縱橫交織的葉脈,中國在各方面都與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正借助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全面發展,世界也搭載著中國這輛“快車”走進新時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發布這樣一條通知:我們今年已經四次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曾幾何時,中國還被認為是全球價值鏈的“世界工廠”。而今,這一低端生產的代名詞已被朝氣蓬勃、昂首向上的中國發展賦予新的內涵。在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不斷創新提升的同時,中國這一市場憑借自身的力量在世界各地拋灑協作網,與世界持續構建生產聯系帶。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在經濟上和世界不斷碰撞出強勁的相關性。對中國來說,國際上還有著豐富的珍貴資源,包括一些國家的科研技術、政策戰略、人文情懷等,都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都能夠為中國的多元化和全面化發展提供創造力。中國也需要不斷擴大與世界的交流互鑒,加強國內的工農業制造改革建設。全面提升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雙向有效互動。
(二)中國對世界的真誠態度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習總書記經常引用這句箴言闡述世界協作發展的重要性。中國作為世界的重要成員國之一,能夠秉持正確的義利觀,明辨利害,倡導和平,維護正義,以大國擔當開放包容,平等對待各個國家和民族。這不正表現出中國對世界的真誠和熱愛嗎?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是中國結合自身發展為世界解決發展難題、氣候變化而提供的一種新發展理念。中國善于學習、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真誠實意為世界注入發展動力,為世界經濟合作提供中國方案。
(三)中國為世界注入磅礴動力
在投資方面,中國從“引進為主”向“雙向并重”發力。隨著中國經濟政策的深層開放,中國企業積極擴建海外市場,投資海外資源建設;中國政府積極利用外資,改善國內經濟架構。加強雙向資金溝通,并將對外投資模式從“授人以魚”改變成“授人以漁”,為推動世界經濟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創新方面,中國更是從“模仿跟跑”躍升成為“爭跑領先”,由中國“制”造升級成為中國“智”造。一帶一路、高鐵建設、中國天眼、5G網絡、中醫治疾、共享單車、網上購物……無論是在政治、科技、醫療、還是在網絡、民生等領域,中國都在靠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創新創造能力,為世界增添光彩。
二、清晰中國與世界經濟良性互動的挑戰和阻礙
(一)中國經濟遠遠未發揮出內在的潛力
雖然我國經濟總量的貢獻率位居世界前列,但若從人均的角度考慮,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有著巨大的進步空間。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只出現在金字塔頂端,中產階級和社會基層的勞動人民所能提供的動力不可與之相比。這一經濟弱勢一方面就表現在我們所能真實感知的就業方面。當然,這也是因為高新技術人才的缺少和普通勞動力的過剩所共同造成的。為此,中國還有待進一步審視國內的經濟結構,重點聚焦人才培養和就業問題,創建有效的勞動力分配制度和崗位激勵政策,讓人民發揮自身最大的勞動價值。從而使得中國的經濟增長達到新的突破。
(二)霸權主義者虎視眈眈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利用利用自己超級大國的優勢地位,將霸凌主義演繹的淋漓盡致。各種只顧自身地位和利益的丑惡行為,違背國際合作條約,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片面指責他國實施產業政策,以國內法“長臂管轄”制裁他國。我們可以聯想不久之前美國總統貿易顧問彼得的一句話:由于美國擁有遠遠大于其他國家的實力,其他國家不敢對美國采取任何報復性措施。何其狂妄自大,但是,今日之中國也絕不是以前任人宰割的中國。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與霸權主義抗爭到底。事實上,“美國優先”的一意孤行,已經在國際上引起了多國的不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必將代表各國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公平正義的愿景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實施毀滅性打擊。
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中國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
(一)推進政策溝通
政策溝通是“五通”之首,說明了政策在全球化經濟建設中的基本性和關鍵性作用。各國成員的自身政策難免有所著重點的不同,因此,充分協調好與各國的政策是務實開展一帶一路建設中勞動合作、策略實施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中國作為發起者,需要著手頂層設計,不斷加強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不斷拓展政策溝通的領域和渠道,不斷深化政治互信、戰略對接、項目協作,從而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保障和政治保障,與沿線各國攜手并進,合作共贏。
(二)加強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之于一帶一路正如血脈經絡之于人體。設施聯通包括交通設施如公路、鐵路、航空、物流,以及能源設施如管道,和通
信設施如光纖電纜。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優先領域。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設施聯通在一帶一路倡導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設施聯通建設的具體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會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要確保設施聯通中軟、硬件的精確對接,杜絕“聯而不通”。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各國一起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絡,建立起橫跨亞、歐、非大陸的穩固型設施橋梁。
(三)穩固貿易暢通
設施建設好了,就到了部署貿易來往的具體協作方案了。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助力。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實現各國間的相互貿易,將各國的資源高效整合和分配利用,從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資源保障。貿易暢通了,就相當于盤活了區域資源,與世界的聯系也更緊密了。為了保障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順暢通行,要合理規劃好進出口貿易額、進口來源和出口方向,簽署貿易合作協議,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互補性。此外,還要加強防范化解貿易沖突等重大風險,倡導與各國一起協商,統籌推進貿易的來往暢通。
(四)促進資金融通
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施工項目不可勝數,建設所需要的資金無疑是一筆巨額資金。為此,為保障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必須整合世界銀行、協調各國家銀行,圍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展聯合融資。中國也應該積極鼓勵開展第三方合作、多方合作,加大推廣股權投資力度,帶動各地充分發揮公共資金的利用率。如此,也為世界經濟一體化起到了推動和示范作用。
(五)維護民心相通
各國人民心意相通才能保障世界良性互動,世界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各國人民的交流。只有世界各國、各區域人民的心打開了、聯通了,世界的經濟發展才有了根本動力源泉,不然僅靠一紙協約是保障不了發展的長久順利進行的。中國作為“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倡導者,需要鼓勵各方摒棄偏見,坦誠相待,相互包容地推動各國人民交流,維護以人為本的政治中心,確保多國協作的項目符合各國人民的現實要求和美好憧憬。
四、結束語
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良性互動,是建立在中國對世界發展合作共贏的向往,中國與世界密不可分等基礎上的。要想更好推動這一目標,中國還需要把握當前形勢,調整國內經濟結構,加強對外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的示范性互動中深入挖掘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互動的可行性策略和現實性難題。
參考文獻:
[1]解凡斐.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良性互動的建議[J].當代經濟,2016(7):4-5.
[2]張建中,潘慧,沈國兵.“世界經濟新格局與新時代中國經濟增長”會議綜述[J].世界經濟文匯,2018(4):118-120.
[3]楊學靜.霸凌主義不得人心[J].人民日報,201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