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
日前,我在離家不遠的咖啡店做晚班兼職,薪水不高,但工作清閑。下了班,常常是深夜十點多鐘,我獨自一人不愿在寒風中苦等最后一班公交車,便常常徑直走到地鐵站坐地鐵回去。
相比于每天地鐵人流高峰期時的人滿為患,深夜里的地鐵安靜得多了。偶爾看見幾個年長的乘客,趴在服務窗口前問詢,值班的小姐姐態度溫和地為他們解答,又面帶微笑地目送他們離去。
那日,我像往常一樣站在地鐵候車口,等候的人零零散散。地鐵準時抵達,車門緩緩開啟,大家不緊不慢地走進車廂。我獨自找了一個靠邊的位置坐下,一如既往地戴上耳機聽起了慢歌。車廂內很安靜,我也很享受這樣的時光。手機里的歌曲隨機播放,剛好聽到了那首《十點半的地鐵》:“十點半的地鐵,終于每個人都有了座位,溫柔的風輕輕地輕輕地輕輕地吹……城市的夜,在頭上,沉默經過它的心上,盡管它千瘡百孔,仍在夜里笑得冷艷漂亮……”
一曲終了,我不經意間揉了揉惺忪的睡眼,開始環顧這晚上十點半的地鐵車廂——坐在我旁邊的阿姨用右手托著下巴,困意漸濃,她的女兒一只手挽著她的胳膊,一雙澄澈的眼睛注視著前方列車行駛的站臺名字,像是怕錯過了什么;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清瘦的少年,背著藍色書包,像我一樣戴著耳機,低頭玩手機,讓人不經意間想到孤獨的人總是很晚回家;不遠處還有一位老先生,捧著一本書,戴著眼鏡,正專注地思考著什么……我仿佛從一節車廂里就看出了人生百態,有疲倦,有挫折,有心酸,有頹廢,有無奈,有掙扎,有妥協,也有堅持……在夜里這狹小卻安靜的環境里,顯露出這座城市生動且現實的一刻,生動到它出現在每一天的歷程里,卻總會被所有人忽略,現實到它仍會繼續存在,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包容每一顆需要安撫、需要安靜的心。
時不時有人從我的身旁走過,腳步輕緩。那些只能陪我一程的人到了該下車的時候了,盡管只是萍水相逢,我也總想向他們輕輕地揮一揮手,道一聲——夜深了,早些回家,晚安。
大概是夜深了,人總會有些多愁善感,一個人在外面也會覺得有些孤獨,能遇到幾個同路回家的陌生人,便覺得是幸運了。我時常好奇他們為何這么晚才回家,漫無目的地遐想之后,覺得連這樣一群陌生人也變得越發可愛起來,因為我們有那么多不同,卻又那么相似。我們都在城市的角落里為自己的生活努力著,偶爾看見彼此的存在,也會在無數的漫漫長夜里少一分孤獨,多一分慰藉。這城市夜里風很大,可不知為何,我的內心仿佛多了幾分認真生活的勇氣。
后來,在某音樂電臺看到歌手劉錦澤接受采訪的片段,他深情地說:“我希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有這樣的歌在某個人的耳邊響起來。當你難受時,可以得到一種釋放,當你遇到挫折時,可能會收獲某種力量。其實你聽完以后,可能很難過,讓你哭出來,但第二天就把之前的都忘卻了,我希望它能給人一種力量。”
日子緩緩地流逝,坐過的每一班十點半的地鐵,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平靜地對待生活里的悲歡,善待每個只有一面之緣或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還告訴了我——自己永遠不是孤獨的一個人,再漆黑的路,也必然有人愿與我同行,點亮一段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