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與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受到了廣泛關注,當前基于區塊鏈實現金融創新應用是熱門研究方向,區塊鏈技術能加快我國構建共享式的金融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以及防范風險,對緩解我國傳統金融交易模式中一系列信息不對稱問題有著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將對當前區塊鏈技術對我國金融市場帶來的進步意義,以及區塊鏈金融的風險評估與管理做出探討。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區塊鏈金融;風險管理
“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價值在實踐中,受到了社會各界以及我國監管部門的高度認可,并且在我國“兩會”中被提及。只有了解了“區塊鏈技術”的內涵才能優化技術,展開在金融行業的運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代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升級為區塊鏈間的競爭。相同區塊鏈的上下游企業間的相互依存發展,能夠帶動社會資源整合,降低成本。區塊鏈金融與傳統的融資模式不同,要考慮到這整個區塊鏈現狀,將單個企業金融風險轉移至整個區塊鏈,有利于降低企業風險。區塊鏈與物聯網、互聯網的結合,使得區塊鏈金融業務不斷發展,鼓勵了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選擇合理的指標構建金融風險評價體系,加強區塊鏈大數據的支持,能有效的規避風險,促進經濟發展。
1?區塊鏈金融概括
1.1區塊鏈技術原理
結構上來說,“區塊鏈技術”可以分為公鏈、私鏈和聯盟鏈等,應用上來說,“區塊鏈技術”經過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可編程貨幣、金融、社會等。區塊鏈的核心價值是“信用”,具有三個特點:去中心化,即不需要認證和集中管理;不可篡改,即可以借助隨機算法,永久保存在區域塊中;包容性,即具有極強的經濟和文化包容性,該技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且門檻較低,還能通過個性化服務滿足客戶要求。總體上來講,區塊鏈技術是一種所有參與者一起記錄、維護以及去中心化的加密認證技術,是一種基于一系列技術整合的新型應用模式,該技術能實現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1.2區塊鏈金融的應用場景
當前,我國處于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支撐發揮著重要作用。區塊鏈金融成為幫助中小型企業創新的產品,不僅帶來了更便捷的融資渠道,還為商業銀行等帶來新的發展方向。2017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企業、銀行發揮優勢,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提供更便捷的平臺,這些措施使得區塊鏈金融的參與者不再局限于傳統銀行。包括B2B、物流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都參與進來,不斷擴大區塊鏈金融市場規模。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的區塊鏈金融市場將超過18萬億,區塊鏈金融能打通貿易與融資,獲得商業銀行的支持,具有大好前景。
2?區塊鏈金融目前存在的風險問題
2.1安全問題
雖然2011年到17年間,我國中小企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漲幅超過45%。但是我國中小型企業數量眾多,相較于大型企業有著規模小、資金薄弱、經營范圍狹窄的問題,導致其在商業銀行貸款信用水平較低,使得中小型企業經營時資金缺乏,甚至斷裂。區塊鏈金融的出現,為中小型企業帶來更多融資機會,同時也加大了區塊鏈金融自身的風險,導致區塊鏈金融自身結構存在安全隱患。
2.2缺乏相應法律支撐
我國在利用區塊鏈金融融資的過程中,由于中小型企業缺乏資金,所以絕大多數都是這些企業在進行融資,然而,現階段我國缺乏完整的征信體系,無法將上、中、下游的企業資信連接到一起,更加缺乏與銀行的對接,使得企業與銀行或者企業與企業間信用保證沒有法律支撐,一旦企業破產,將會促發融資企業信用風險。
2.3跨界監管問題,跨金融領域,跨領域監管
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出現跨領域監管的現象,對我國的監管體制形成挑戰。由于區塊鏈監管政策跟不上實踐發展,存在潛在風險。區塊鏈金融的入行門檻不高,各行各業都從中融資,使得技術方案十分混雜,各方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不夠明晰,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智能合約的兼容方面受到限制。
2.4非法集資及欺詐問題
區塊鏈技術具有隱秘性,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隱秘性能給用戶信息帶來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給犯罪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犯罪分子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數字票據技術從事非法欺詐、匿名犯罪的問題,損害了用戶信息安全和經濟利益。近些時間來的非法集資和網絡詐騙行為屢見不鮮,區塊鏈金融風險問題值得關注。
3?區塊鏈金融的風險評估方法
3.1評估方式
風險評估系統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對借款企業的財務現狀進行評估,設定債權人的評級基礎;第二步,分析借款人還款能力;第三步,調整債權人在行業中的相對與絕對位置;第四步是對借款企業的財務信息質量作出評估;第五步,是國家風險評估;第六步,檢驗第三方的支持;第七步是分解交易的期限;第八步是評估交易結構強度;最后一步是評定擔保物的數量。這種評估方式,是以主體評級為基礎、債項評級為輔的,較適合信貸比。
3.2評估指標
為了對區塊鏈金融風險進行定量評估,需要構建一個風險評估體系。首先就要建立一級評價指標體系,隨后根據區塊鏈的金融現狀,建立相應的二級指標。其次,對二級指標進行評分,把二級指標的權重匯總求和,并將其作為一級指標的分值衡量區塊鏈金融風險,實現風險評估。
4?風險管理方法
4.1法律加以界定
政府關于金融出臺的相關政策變化,都會引起相應的金融市場波動,給投資者帶來風險,因此,要對相關法律和商業準則進行界定,17年比特幣的瘋漲,中國下令禁止非法炒幣行為,加強了一系列融資平臺的管理措施,影響虛擬貨幣交易,給投資者帶來一定風險。所以,應對市場的需求,應該積極吸取發達國家在區塊鏈金融領域的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操作規范,健全消費者保護法,避免出現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情況,確定網絡空間治理以及身份管理的法律地位,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不受損。
4.2跨領域行政監管體系
區塊鏈金融的應用發展迅速,監管部門應該加強跨領域的行政監管,加強對區塊鏈技術領域的全面認知,深入了解這一新興事物,完善監管目標。此外,還應該科學的對區塊鏈技術的評估,針對市場需求調整監管目標、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同時,防范風險。在發現可控的情況下,鼓勵金融創新,探索新的監管方式,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以免行業之間的摩擦導致的監管過渡問題。傳統的監管方式與區塊鏈金融的監管并不存在矛盾,具體的要將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創新應用融入到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之中,以尋求保護投資者和促進金融創新的途徑。
4.3成立行業自律組織
在區塊鏈的法律監管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行業之間對區塊鏈金融的實踐有更多經驗,因此相關行業之間可以自行成立組織,在現有的法律基礎上完善區塊鏈金融運用的相應細節,必要時可以成立區域行業自律組織,整合行業優勢,發揮區塊鏈金融技術的應用優勢,促使行業間自覺、自律、自我監管。例如,在2017年1月,浙江在互聯網金融中心成立了區塊鏈金融協會并正式揭牌,這種具備地方性與行業性的非盈利行業自律組織的成立引起了區塊鏈金融行業的廣泛關注,成為浙江首個區塊鏈行業自律組織。
4.4加大培養相關技術人才
區塊鏈金融對操作人員的知識體系要求較高,在實際的業務展開中,操作人員要能針對不同情況“分門別類”。不僅僅需要簡單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從業者有較高的認知水平。現階段,我國相關領域的人才都是來自于企業,在實戰演戲中不斷彌補自身的知識缺陷,因此,人才培養成為我國優化區塊鏈金融的核心問題。要建立一支專業技術團隊,規范金融機構運行,以便于更好的防范風險。
5?小結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隨著我國區塊鏈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實體經濟以及各行各業有了創新發展的保障,不少中小學企業都通過區塊鏈金融技術完成融資,進行相關行業創新,對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助益作用。對此,應該加強合作,積極制定相關法律發揮,不斷完善區塊鏈風險評估以及監管體系,加強與不同結構之間的學習與合作,不斷提升相關行業的技術人才。還應該結合我國金融系統和區塊鏈技術的特點,對其可能對金融科技產業造成的影響作出科學評估,鼓勵民間研究機構的發展,探索創新服務,定期組織人員培訓考核,為我國的行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源動力。
參考文獻:
[1]劉思璐,李華民.嵌入區塊鏈技術的區塊鏈金融征信系統優化[J/OL].征信,2019(08):18-22[2019-08-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407.F.20190801.1511.008.html.
[2]李璐.區塊鏈+區塊鏈金融解決小微物流企業融資[J].中國儲運,2019(8):51.
[3]張婷.我國商業銀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前景展望[J].新金融,2019(7):50-57.
[4]徐曉飛.區塊鏈金融的風險評估與管理[J].現代管理科學,2018(10):33-35,54.
作者簡介:
黃廣豪(1992-),男,漢族,廣東深圳人,本科,學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