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升
1857 年,弗萊明夫人出生在蘇格蘭的鄧迪。小時候,她熱愛讀書,數學成績一直拔尖,但她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只能輟學外出打工。
21 歲時,弗萊明夫人去了美國,并在哈佛大學天文學教授皮克林教授家當女傭。皮克林教授會讓弗萊明夫人幫忙做點抄寫工作,但他很快發現,對于抄寫這樣的工作,這位曾經輟學的女傭完成得一絲不茍。
可是這樣的“和諧相處”沒維持多久,弗萊明夫人因為生孩子要休養一段時間。那段時間,皮克林教授總是想起弗萊明夫人,尤其是請天文系的男生做抄寫工作還完成得不如她好時,皮克林教授一句“我的蘇格蘭女傭都能做得比你好”的玩笑話總會從嘴邊溜出。就是這一句玩笑話,沒激起這些男生的奮起,反而成就了身為女傭的弗萊明夫人。
當時,皮克林教授領導的哈佛天文臺不太受重視,資金方面捉襟見肘,為了節省開銷,哈佛天文臺想到了招募女性志愿者的辦法,而這些女性志愿者充其量就是記錄和計算數據的“計算員”。
皮克林教授手下也有一個這樣的女性“計算員”,然而這個女生耐不住寂寞,干了一陣后毅然決然地辭職了。對于填補這個空缺,皮克林教授想到的第一人選就是弗萊明夫人。
1881 年,弗萊明夫人正式成為皮克林教授的助手。盡管學歷低,還要幫皮克林教授干一些家務活兒,但她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難,以極高的學習天賦,開啟了學霸模式,將平時皮克林教授教給自己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逐一領會并舉一反三。
很快,弗萊明夫人就能協助皮克林教授測量星光的強度,解讀皮克林教授夜間觀察星體寫下的相關數據,并套用相應的公式計算出來,最終測出這些星體的等級。
弗萊明夫人每天拿著放大鏡,從玻璃底片上找星星,從那些毫不起眼的暗淡小黑點里,分析和辨認出一顆又一顆星星,還不時發現一些前人沒發現過的星星。雖然反復做著外人看起來枯燥又無聊的工作,她卻甘之如飴。皮克林教授忍不住感慨:“‘我的蘇格蘭女傭都能做得比你好,再也不是一句玩笑話了。”
就這樣,弗萊明夫人從一個幾年前還在為生計奔波的女傭,變成了探索星空和宇宙,觸碰世界終極奧秘的天文研究員。1899 年,她被任命為哈佛大學天文攝影協會的首任會長,成為哈佛大學第一個獲得官方職位的女性。
30 年的天文觀測生涯,弗萊明夫人為1萬多顆星星發明了新的分類系統,發現了 10 顆新星、310 顆變星、94 顆沃爾夫·拉葉星和52 個星云,弗萊明夫人也因此被美國天文界稱為“畫出天堂地圖的女人”。
“我的蘇格蘭女傭都能做得比你好”的玩笑話,讓弗萊明夫人在身處生活的重壓之下,找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樂趣和最合適的位置——從一名沒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傭,到成為設計星體分類系統,發現幾百顆星星的天文學家,書寫了一段真正仰望星空的傳奇。正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我們都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