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出生于湖北的謝小圃,像所有的獨生子女一樣,始終感覺自己是一個孤獨的玩者。無數個夜晚,她賴在媽媽的懷里,要求媽媽有儀式感地撫摸她的眉毛和頭發,享受地傾聽著媽媽手指的“聲音”恬然入夢。不過,因為媽媽工作很忙,謝小圃只能獨自一人躺在被窩里,用手纏弄著被角、枕頭或揉捏著紙巾,“窸窸窣窣”地“哄”自己入睡。
大學畢業后,謝小圃成了讓人羨慕的金融分析師。然而,盡管這份工作很體面,但壓力也很大,導致謝小圃被嚴重的失眠困擾著,想找人傾訴自己的狀況,但每次話到嘴邊,就是說不出口。
“都說網上什么都有賣,會不會有人愿意傾聽呢?”百無聊賴的謝小圃突然腦洞大開,她試著搜索“樹洞”。沒想到,她不僅搜到了這樣的店鋪,還發現了“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領域。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是指通過刺激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而使人產生愉悅感,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哄睡”。謝小圃對著“樹洞”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的事,一個月連著傾訴了4次,釋放了情緒,緩解了壓力。
在嘗試了依葫蘆畫瓢錄制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視頻之后,謝小圃決定也開一間這樣的工作小店。
小店開張了!但因為工作太忙,“哄睡師”謝小圃一直沒有接單開張。直到有一天深夜,她被手機提示震醒,一個第二天要做大手術的女生因失眠睡不著,想下單讓店主陪她說說話。考慮到女生第二天要進行手術,謝小圃再三勸說她別下單,趕緊睡覺。在謝小圃耐心的勸說之下,女生終于答應去睡覺。在道晚安之前,謝小圃向女生推薦了一首歌曲,鹿先森樂隊的《晚安》。
這一晚,謝小圃感覺特別開心。可這事過后,“哄睡師”依舊忙碌地做著金融分析師的工作。突然一天晚上,謝小圃發現小店后臺涌進了很多人,他們不下單只留言“晚安”。謝小圃覺得很奇怪,但又覺得很溫暖,她仔細看后才明白了,原來那個第一次“敲門”的女生手術之后,把她們的聊天記錄發到了知乎上,謝小圃溫暖的話語吸引了許多孤獨的失眠者。
光顧小店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找謝小圃聊天,有人請謝小圃念一段故事。謝小圃這才發現,其實世界上孤獨的人很多。她開始認真了,決定嘗試用聲音為他們“按摩”。
除了聊天、朗讀,謝小圃還構思場景,把敲擊、撫摸、摩擦、揉捏等產生的有規律的聲音制作成視頻腳本。通過扮演醫生、臉部按摩師等角色嘗試將人代入情境,以便更好地達到按摩、放松、哄睡的目的。視頻上傳后,謝小圃收獲了網友真心的感謝和溫暖的鼓勵。有的人說自己患有中度抑郁癥,看了視頻后,抑郁癥得到了緩解……
謝小圃對“哄睡師”這個職業越來越感興趣,但怎么平衡兩份工作成了她最大的煩惱。經過權衡,謝小圃果斷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非主流型職業——哄睡師。
放下體面的金融分析師工作,謝小圃開心地做起了“哄睡師”。每天夜晚10點,她會調設好環形燈、直播鏡頭、人頭錄音雙耳麥克風,準備好剃須刀、風鈴、洗面奶、鵝毛棒等上百件哄睡道具,戴上耳機。“Hi,晚上好。”她微笑著用約30分貝的輕語和線上的粉絲打招呼,“請大家閉上眼睛,放松呼吸。”簡單的開場白之后,她開始了“哄睡”。
濕濕的毛巾一點點擦過雙頰,那聲音非常柔和,從唇角、下頜到耳后根,被“哄睡”的粉絲們感覺到了皮膚癢癢的;洗面奶倒在手心里摩擦,泡沫發出細碎的破裂聲;沾滿白色剃須泡沫的刷子,輕輕地在臉上轉圈,泡沫綿密的破碎聲從左邊慢慢轉移到右邊,聽起來既黏稠又干凈。接著,細小的咯吱聲又開始撓搔耳膜,那是安全剃刀從皮膚上一點點刮過的聲音。輕柔的手勢,耳邊的輕聲細語,刀片聲、人語聲絲絲入耳,一切都讓人感覺無比舒服。聽著聽著,被“哄睡”者慢慢放松下來,不自覺地開始眼皮發沉,不一會兒便被倦意裹挾,沉沉睡去……
謝小圃最得意的“哄睡”杰作是讓粉絲體驗理發。洗發水倒在頭發上,理發師輕柔地婆娑頭發、按摩頭皮,手指輕輕地劃過皮膚,讓人感到渾身酥麻,產生一種十分舒適、愉悅的感覺,被“哄睡”者很快便能放松,產生睡意。
把聲音、視頻從一個小小的直播間傳到另一個空間,謝小圃以不可名狀的動作和聲音,安撫著深夜里難以入睡的失眠者。她最開心的就是自己“哄睡”4個小時之后,屏幕上鴉雀無聲的那一刻。
因為喜歡,所以選擇,盡管小眾,那又何妨?“哄你入睡,不用搖籃”,愛的就是這個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