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芳 焦韻嘉
【摘要】在電商行業追求“短平快”風氣下,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成為高職重要的素質教育,而師資隊伍是培養的重要引導力量。筆者在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重新界定高職教師準入資格和能力標準、靈活制定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和“工匠精神”的縱橫向培養等方法來打造“工匠型”師資,以期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商務;工匠精神;師資培養
一、引言
職業院校是最適合培養“工匠型”人才的,而且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已經成為各職業院校的主要奮斗目標,但成效并不顯著。本文通過研究發現,主要原因是具有“工匠精神”、“工匠技能”的師資隊伍嚴重缺乏,這是制約職業教育培養“工匠型”人才的主要瓶頸。
二、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工匠型”師資的匱乏,在電商專業也表現明顯,具體原因如下:
(一)“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
2019年2月19日,在教育部介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時副司長黃偉說到: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專任教師是49.8萬人,“雙師型”教師的占比39.7%。這個比率遠遠低于全國示范院校的69.6%。一般來說,有半數以上的“雙師型”骨干老師將更利于專業實施校企合作和培養“工匠型”人才。整體“雙師型”教師的匱乏在電商專業也體現很明顯,如我校電商專業9名教師中僅3名是“雙師型”教師,其遠遠滿足不了人才培養的需求。
(二)“三多三少”問題突出
很多高職院校受到財政經費或編制等的影響,多年來教師只出不進或進得較少,導致基礎課或行政老師的增多,專業老師的減少;中老年老師的偏多,青年老師的偏少;電商行業發展導致學生人數偏多,老師人數偏少。
(三)“工匠精神”的缺失
一是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很多高職教師缺乏企業的工作經驗,對精益求精、兢兢業業的“工匠精神”領會不夠;二是受到電商創業利益的驅動,很多教師自己創業,在教學中表現得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三是高職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任務量太大,例如湖南省電商教師除了完成基本工作量外,還有技能抽查、技能競賽和畢業設計等多項工作,從而導致教師對科研和教學水平的忽略。
三、電商專業“工匠型”師資培養路徑
分析了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革。
(一)重新界定高職教師職業準入資格和能力標準
首先,從國家層面進行高職教師資格準入和能力衡量標準改革。把有企業的從業經歷作為取得高職教師資格證的條件,在這選拔教師的渠道應該多樣化,不單只按學歷來招聘教師,還可以從企業尋找有實戰經驗的人才。同時可以把實踐經驗作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標準,賦予專業帶頭人更多選人和評價的權利,從專業構建和校企合作的角度出發,培養更多的“雙師型”教師。
針對電商教師的選拔,一方面可以要求必須具備1~2年電商從業經驗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或取得“助理電子商務師”或者“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認證”資格;另一方面,因為電商專業是近十幾年才興起的,所以目前國內很少有電商專業研究生,在招錄時大部分都是從計算機、工商管理等專業引進,可以要求教師必須參加企業系列培訓或頂崗實習,合格后才能真正走上講臺,同時制定新老師合格考核指標,如一年之內獲得企業認證電子商務師,兩年之內獲得“中級電子商務師”等。
(二)建立培訓檔案,靈活制定骨干教師培訓計劃
電商行業的日新月異,作為專業核心力量的骨干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建議制定靈活培訓計劃。建立骨干教師培訓檔案,要求完成教育廳規定的繼續教育課時外,增加電商每年熱點模塊訓練,譬如2018年的網紅經濟和2019年的新零售;再者,每年選派一名骨干教師頂崗實習,了解一手資料,定期進行專業內的分享和交流;最后,為了更好的實施校企合作,建議設置企業員工幫扶計劃,和教師合作完成企業項目、創新創業大賽和畢業設計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提高。
建立檔案和制定計劃后,還需對實施效果進行考量,即對老師進行考核。以我校為例,教師每年不僅要通過學校的績效考核,即發表至少兩篇以上的論文或者申報成功一個以上的項目等;而且要完成專業“名師工作室”的相關任務,實施量化評分再排名。除了這些考核外,筆者建議加入企業領導對教師每年繼續教育的評分,這樣才能把“雙師型”教師的培訓落到實處,將培訓化被動為主動,提高教師主觀能動性和培訓質量。
(三)教師“工匠精神”的縱橫向培養
要進行“工匠型”師資培養,職業技能培訓是基本,職業素質培養才是根本。
橫向上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全方位的價值觀培養,即人辨別是非、認定事物的一種思維與價值取向,著重在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美德如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兢兢業業的傳揚,同時對職業素養價值觀如精益求精、團結合作等的培養。教師只有自己具備這樣的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傳遞給學生。
縱向上的“工匠精神”體現在電商專業精神的培養。在電商行業,很多人盲目追求“短、平、快”,只注重當前的利益而忽視自身長遠發展,譬如有些教師在上《網店運營》課程中自己也從開設的網店獲利,電商新行業網紅來錢快的驅動,于是放棄教學崗位或忽視教學科研等現象眾多。筆者建議實施“專業課程思政化”,讓教師在課程中厚植工匠文化,激發電商創業熱情,營造正能量的氛圍。
三、結語
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質量,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德技雙馨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對于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工匠型”師資培訓,我們在了解高職院校師資問題和電子商務行業特點的基礎上,從高職教師資格證的獲得、高校引進電商人才制度和“工匠型”師資培訓等多角度進行改革,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質量職業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丁曉紅、叢淑芹,職業院校“工匠型”人才培養的主要瓶頸——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10):16-18.
[2]李宏策、李文芳、顏志勇.高職院校創客工匠型師資現狀及培養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18(2):33-35.
[3]劉維娥,淺談職業教育教師“工匠型”專業化發展[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4):8-10.
基金項目: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校級課題“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工匠型師資培養研究”(項目編號JYC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