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形式的變化,這一動力模式出現了增長率放緩、動力缺乏、產能過剩、投資收益遞減和政策刺激效果不明顯等問題。與之相反,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新動力正在一些新領域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云計算、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得到蓬勃發展。這些產業模式所帶來的“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和虛擬經濟”等新型的經濟形態紛紛產生,并逐漸成為地方經濟業態增速的佼佼者。
【關鍵詞】創意勞動;價值理論;創意經濟
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公司聯合發布《創造性顛覆:新興技術對創意經濟的影響》白皮書。報告指出:人工智能正改變創作的價值鏈,社會影響正反兼存;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正改變創作體驗,商業動機與民生福祉并不完全一致;創意經濟和平臺經濟正互相融合,并引發監管難題;各方利益需重新平衡,才能實現創意經濟的健康發展。
1?創意勞動形式
人類活動方式劃分依據很多,有的按職業特征劃分,如醫生、教師、工人、農民、軍人、公務員等;有的按崗位職能劃分,如總經理、財務、人事、銷售、生產等;有的按部類劃分,如馬克思在社會價值循環體系中將勞動分為I部類和II部類;有的按改造對象劃分,如改造自然活動和改造人類活動,又如馬克思的人類自身生產和人類勞動生產等;有的按知識管理過程劃分,如知識創造、學習、復制與傳播等;而本文按創意專業化程度劃分為創意勞動與非創意勞動。人類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和工作,還是從事什么樣的行為和活動,人類總體活動過程都是從對象、到認識、再到改造對象的循環遞進過程,可大致細分為客觀主體、物相、影像、意象、想像、想法、創意、概念、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消費、滿足、感受等全過程。其中客觀主體為對象,從物相到想像為主體思維加工過程,從想法到設計應該為創意過程,從采購到消費為現在的經濟過程,從滿足到感受為感應過程。人類創意是連續的歷史過程,過去應用的創意勞動成果已經凝結在過去狀態被普遍化為現實的非創意勞動,除非新創意成果誕生之前,我們所極力崇尚的創意勞動只是能對現實或未來產生效應的創意活動,外在表現為發明、專有權、專利等知識產權形式,內在表現為滿足人類感觀效能的活動。
2?創意勞動價值本質與測度
2.1創意勞動是人類無差別勞動的新形式
早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關于資本總公式“G-W-G′”中,資本是用貨幣資本G從流通領域中交換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之和W,并經過勞動過程發生增值,在流通中表現為G′??勺冑Y本——勞動力價值是由他自身的基本生活、學習和培訓以及扶養子女等耗用的商品中的勞動價值構成的?!皠趧幽芰Σ粌H把必要勞動的條件作為屬于資本的條件創造出來,而且潛藏在勞動能力身上的增值價值的可能性?!倍F代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美國的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和加里·貝克爾,他們認為完整的資本概念應當包括物力資本和與其相對應的人力資本兩方面。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表現出來的能力,通過教育、在職培訓、勞動力轉移、醫療衛生等方式可以增加人力資本的投資。“有技能的人的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人力資本投資的效益大于物力資本投資的效益”。不管是馬克思還是現代經濟學家都發現人類勞動價值增殖的內在規律,但只是對資本和人力外現形態如勞動者、簡單勞動及復雜勞動方式、教育培訓方式進行研究,至于勞動價值增殖背后的內在邏輯與機理,或者新時代創意的形式與價值表現,可能由于經濟發展的歷史性和時代性局限,代表人類普遍思維的創意勞動并沒有被完全重視。其實上文已分析創意勞動作為人類社會分工已被獨立出來,創意階層已經形成規模,創新價值業已顯著表現,創意勞動是客觀存在的,是人類復雜勞動和人力資本背后所呈現的高級勞動形態,具有很高的增殖性。因為創意產業具有滲透性、高附加值性等經濟屬性,對其他產業具有帶動性,創意經濟中的創意勞動也符合創意投入—創意應用—創意增殖的價值增殖過程。因此,凝結人類無差別勞動的創意勞動除了具有其他資本形式同樣的客觀性和增殖性之外,還具有相當的隱含性。若非要給創意穿上資本的外衣,那么創意勞動過程中就能產生創意資本,而創意資本形成的路徑就是凝結在觀念或主意的外象性載體中的人類意象狀態下思維想像能力的生成累積顯現過程。
2.2創意勞動價值測度
創意勞動具有增殖性,主要是通過創意本身滲透到經濟或產業的市場經濟貢獻間接表現出來的,而因為創意勞動像創意一樣帶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創意勞動價值的測量往往不像常規經濟測量那樣直接、穩定。目前創意勞動價值測度有:以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的轉讓價值、以創意的項目凈流量價值、以創意收入—成本的增值等方式,但是考慮創意勞動價值在時間上的累積性、影響范圍的社會性和主體滿足的意象性,不能簡單地測度創意勞動的經濟價值,更應考慮創意投入前后的綜合比較價值以及體系溢出效應價值。
創意勞動價值代表人類無差別高級勞動形式的時代價值,不僅具有常規的勞動價值屬性,還具有藝術、審美等隱含的高層次人文價值,以致于創意勞動價值難以用經濟手段進行測量,還要借助于綜合或系統的價值測量方法。市場經濟和金融經濟繁榮發展,知識經濟和數字經濟隨之來到,創新驅動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智能社會和創意經濟正形成為新一輪社會經濟形態。創意、數字、創造將成為創意經濟社會的三大標志,創意化價值主張,數字化價值分享,創造性價值增殖將構建創意經濟社會新型價值體系。資本、貨幣、資源在創意經濟社會只能輔以價值實現的素材,將回歸到它們應有的物質階段,讓人的主體性重新回到人類價值舞臺中心。而現在正在或將要發生的這一切正是從經濟領域的勞動價值體系向以人的認知和感應的創意勞動價值體系過渡階段,曾經的虛擬正走向現實,曾經的現實正退回到虛擬,曾經似乎是虛擬的創意正引領新經濟不斷走向繁榮的未來現實。
3?結束語
創新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必須重視創意勞動與創意經濟共同發展,本文主要研究了創意勞動形式和創意勞動價值本質與測度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于國瑞.創意設計、設計理念與概念設計關系之探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6(7):93-97.
[2]張斌,馬斌,張劍渝.創意產業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12(10):87-90.
[3]劉勇.創意產業發展中的藝術設計價值體系論析[J].藝術百家,2017(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