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成
拿到《我國企業外部導向的知識資本報告研究》專著時,正逢新中國70華誕。70年波瀾壯闊,70年披荊斬棘,70年春華秋實,70年筑夢同圓。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完成了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構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從傳統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發展理念。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智聯網、區塊鏈、量子技術等新科技的發展,創新驅動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常態,知識資本正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價值貢獻越發明顯。
南京審計大學副校長董必榮教授撰寫的《我國企業外部導向的知識資本報告研究》恰如久旱大地上一股甘泉,為我們解讀新時代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該書借鑒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構建了外部導向知識資本報告的理論框架,再以該理論框架為指導,設計了由存量報表、增量報表、成效報表共同構成的企業知識資本報表體系,并遵循標準化與特異化有機結合原則,分“社會通用指標”“行業特定指標”和“企業特定指標”三個層面設計了企業知識資本的計量指標體系,將知識資本的計量和報告有機融入企業戰略實施與價值創造過程,進行了外部導向知識資本報告的編制實驗。董必榮教授這種全新的寫作思路,為我們洞悉現代企業,特別是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較佳的注釋。書中對二維報告的解讀,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會計報表的發展方向。在研究方法上,該書融合了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無論是在理論建構,還是在實證數據梳理上,都從科學的角度進行逐個分析,讓我們從細微之處看到了外部導向型知識資本的價值貢獻及未來發展前景。
該書的出版,拓寬了知識資本研究的視野。面對當前新技術的挑戰,會計人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危機”與“契機”的爭論與搖擺之中,會計的發展又處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相信讀完該書后,我們會計人都會松一口氣,因為我們從陰雨綿綿的天空中似乎看到了那一朵可能帶來晴日的彩云,這就是基于外部導向型知識資本角度構建的新會計報表體系。會計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從會計報表開始,也是以會計報表結束。該書的立論之處符合會計改革的歷史規律,相信它會為會計的未來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