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燁
現代化社會,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想要脫穎而出,經濟實力是非常關鍵的一環。在種種形勢逼迫下,企業內部開展財務審計實屬必然!審計的存在可以規范財務管理流程,既保證了財務人員不做錯賬、不做假賬,有一個督促和監督的作用,保證了相關數據的真實性,同時審計人員能整合公司的各種財政收支,更便于在遇到問題時提出解決方案。所以,加強審計工作的建設對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1983 年國務院成立國家審計署。1985 年國家審計署根據《國務院關于審計工作的暫行規定》制定了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若干規定①,這為我國內部審計發展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內部審計體系建立以來,國家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及實施條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等,在法律法規的規范下,內部審計、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審計監督評價體系。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弊端也日益凸顯:一是審計范圍狹隘,界限不明確;一是審計人員專業能力,工作態度有待改善;另一則是審計獨立性沒有體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人也能完成部分審計工作,如德勤機器人的發展,對于會計工作的自動生成、結算系統的自動對賬等都不在話下。這也意味著當今內部審計的挑戰越來越大,需要我們對審計工作保持更嚴謹的態度來對待。
知識經濟區別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其發展不僅依靠于“物”,更賴于“知識”,即高新技術②。它的發展速度遠高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但越是快速發展越是不好把控力度。在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其帶來的風暴也像龍卷風般勢不可擋,而這些風暴也不免殃及了我國審計和審計人員。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即財富,知識賦予技術生命,就像德勤財務機器人一樣,將知識設置為程序輸入機器人腦中,機器人便可完成審計人員的基礎工作。雖然德勤機器人的產生減輕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但這也會退化審計人員做賬、處理會計業務的能力,讓審計人員產生惰性,降低了他們的能力和水平。
知識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手工記賬,將原先一步一步登記記賬審核變成了一串串數據,雖然方便記賬,但卻不利于審核,增加了調查取證的難度。
德勤財務機器人的產生也讓審計人員惶惶不安,擔心難以在原工作崗位上站穩腳跟。雖然現在,機器人還無法做到包攬所有審計工作,但是它仍然威脅著審計人員的地位,若不能平衡知識經濟和人力,這混亂的局面將擾亂社會秩序。
時代是發展的,知識經濟的時代早晚會來,知識經濟帶來的風暴源于我國審計制度還不完善,對審計人員的監督和管理不夠到位,也源于審計人員自身要求不高。只有自身調節順應時代發展,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審計工作最講究的就是誠信,誠信是立人之本,無論知識經濟怎樣發展,作為審計人員不能丟掉本心。審計人員與財務機器人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審計人員會思考,不會被人利用而影響公正。并且審計人員累積多年經驗,細心,不易出差錯,這些都是審計人員的優良職業品德,作為一名審計人員應時刻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
審計人員要想在激烈比拼的社會站穩腳跟,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是無法勝任的③。一位合格的審計工作人員就要順應時代發展,學習電子信息技術,及時了解審計知識的變動。
除了審計人員的努力,國家與社會也要積極配合。我國現行審計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等。國家還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同時企業也要依據法律法規管理審計人員,共同進步。
知識經濟的發展,便利了審計工作,我們應該心懷感激。但是想要不被社會淘汰我們需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盡可能的轉型到機器人無法涉及的水平,擁有自己的思維和特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綜上所述,審計人員要想在知識經濟立住腳跟,就要保持積極的態度,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認知觀念,遵守法律法規,配合國家和企業,以適應企業經營管理對審計的需求,促進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