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劍峰
旅游行業近些年已經成為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旅游業文化格局具有明顯的多樣化、多層次特點,而且積極傳播旅游文化,可以助推旅游業健康發展,對提高旅游地區的經濟收益具有幫助。同時,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旅游文化的傳播帶來了便利。
旅游已經成為了新時代大眾消費、降壓的一種出行方式,游客會結合旅游地點的旅游景區、旅游文化等選擇具體的旅游景點;而具備濃厚旅游文化的旅游地點常常成為了游客的首選,而旅游文化豐富的地區旅游行業發展狀況也相對較好。與此同時,通過分析國內旅游文化傳播范圍不斷增大的現狀來看,社會各界都開始重視文化生活質量,而且旅游文化的傳播也有效的傳承了優秀的、質樸的中華民族文化,對國民深度發掘、學習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具有幫助。[1]通過豐富旅游文化表現形式,一方面可以愉悅民眾,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大眾生活的趣味性。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知識文化的作用備受國人關注,所以我國開始重視人文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的提升。而積極的傳播旅游文化,不僅可以使旅游文化的價值觀念、物質成果與社會關系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保障,還有助于人類重新對世界進行認知、改造。旅游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它作用于旅游全過程,主要表現在旅游者、旅游景觀、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旅游意識、旅游活動及其精神產品、旅游業、旅游管理,以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等方面。[2]旅游文化在旅游行業中是宣傳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可以維護旅游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受一帶一路等影響,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交流頻率不斷增加,大量的外國游客都受到國內旅游勝地的吸引慕名而來。所以,積極宣傳旅游文化也有助于提高中國旅游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首先,傳播旅游文化使旅游業經營管理能力得到改善,還提高了旅游經濟效益。積極傳播旅游文化促進了旅游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也需要旅游業工作人員具備更高的工作能力。在新時期,旅游業工作員工要掌握旅游市場變化規律、及文化發展規律,要杜絕盲目性活動現象,降低無功性工作頻率。同時,旅游業經營管理水平受旅游文化快速傳播等影響得到了有效改善,對增加旅游業經濟收益具有幫助。
其次,做好旅游業產業結構調整,科學配置旅游資源。我國旅游業發展時間晚,但卻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由于旅游業產業結構、資源配置具有獨特的導向性特點,所以其他的產業無法和旅游業展開對比。經研究發現,凡是具有較高國際化程度的旅游城市,其第三產業生產總值通常要比所在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大。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所以促使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并對大眾的消費理念、行為產生了影響,改變了傳統的消費觀念、社會需求,引發了重新配置社會資源的現象,促使旅游產業結構發生了調整,加快了科學配置旅游資源的步伐。同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促使建筑業、服務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并引起了重新配置勞動力、土地資源等新浪潮。[3]
然后,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旅游業經濟具有較強的綜合型,同時,促進了新時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與改革,比如,旅游業的興起為諸多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新崗位。經過研究發現,旅游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在發展中依賴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旅游業又具有跨行業、跨區域的現代系統經濟特點,和交通業、餐飲業等關系緊密。所以,為了滿足旅游業快速興起的需求,相關行業開始擴大經營規模,所以便增加了就業機會。
最后,提高了國際交流頻率,有助于開拓世界視野。積極的推動旅游業健康發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國外友人進入中國,增加了國際經濟交往頻率,提高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與科技水平。原因是“世界各國的國家經濟發展中旅游業的作用都是無法取代的,常見的國際會議旅游、商務旅游活動等,均加強了國家間的政經交流力度,改善了經濟信息的傳遞效果,使各國企業在經營決策的制定中獲得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首先,旅游物態文化在旅游經濟發展影響下得到了有效傳播。積極的發展旅游經濟,使各地區的人民開始主動發掘民族文化內容,并研究、制作出了大量具有本地區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專屬產品,通過積極的推銷、售賣具有地區、民族文化特色的產品,不僅可以傳播民族文化,還增加了當地的旅游收益;同時,也有利于游客對各地區旅游特色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對傳播旅游物態文化具有積極影響,還有效的增強了民族認同感。積極的發展旅游經濟,還可以增加各地物態文化交流頻率與彼此間的認同感;發展旅游經濟還能吸引游客親身體驗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了解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內容;另外,游客在旅游中攜帶的所在地文化,會和旅游地文化產生激烈的碰撞、交流,這樣有助于各地區物態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對促進文化進步、豐富文化內容具有積極影響。
其次,社會實踐中的人類可以借助制度文化完成社會行為規范的制定。積極的發展旅游經濟,提高了制度文化建設的規范性,有助于發掘、弘揚、傳播、復興優秀的民族文化,有助于各地區不同的游客體驗其他地區的優秀文化;同時,在文化體驗階段,游客會將認同的優秀文化信息反饋給旅游業,而旅游業則可以通過開發優秀文化的方式,弘揚、傳承地區優秀文化。[4]
最后,人類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的形成了以民俗、民風等形態展現的行為文化。積極的發展旅游經濟,有助于凸顯、宣傳民族文化特色,促使各旅游地區實現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行為文化屬于旅游資源中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一種資源,諸多游客之所以會選擇某些旅游地進行旅游,完全是受到了當地民俗特色、民俗習慣的吸引。所以,在發展旅游經濟的過程中,必須凸顯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由于傳播文化時存在雙向性特點,所以攜帶不同文化前區旅游的游客,也會將諸多先進思想帶入旅游地,這樣有助于優秀文化間的交流,加快了文化的發展、進步,對發展滯后地區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具有幫助。
(一)宣傳旅游信息,加快傳播旅游文化;增加旅游景點文化內涵,強化旅游景點吸引效果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傳,經過五千余年的發展,在旅游成為了傳播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較大的使用價值。傳播旅游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做好宣傳旅游信息的相關工作;只有提高宣傳旅游信息的效果,才能推動旅游業經濟健康發展、改善傳播傳統文化的效果。旅游活動組織期間,旅游文化可以借助特殊意義、符號的旅游信息進行展現,從而完成互相傳播信息的目的;而且,在信息傳播期間由于信息具有的文化、社會含義十分豐富,所以加快了傳播信息的速度。[5]與此同時,如果宣傳的旅游文化在旅游業發展中出現了偏差,就無法將其代表的含義準確的表達出來,就會使游客在理解旅游文化時出現偏差,便無法滿足游客獲取信息的實際需求。由于游客需求未被滿足,所以游客就會產生失望情緒,反而使旅游文化的傳播與經濟的發展遭受了負面影響。另外,各地政府部門應聯手旅游企業做好旅游信息交流平臺的建設,要重視旅游信息的傳播效果,要利用旅游信息吸引、服務游客,這樣才能有效傳播旅游文化、促進旅游經濟健康發展。
(二)做好旅游動能的科學定位,積極創建“旅游文化+旅游產業”的產業經濟發展新模式
做好旅游功能定位工作,將保證旅游業發展方向的科學性、合理性,有助于旅游業將潛在優勢徹底發揮出來,對提高不同旅游地區的競爭實力具有幫助。所以,旅游業在發展中要重視特色發展,要加速旅游產業的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建設,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要做好長遠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發展定位的確定,要不斷的提高當地旅游產業的名氣,要積極的對本地區產業資源進行整合、設計符合本地區發展的旅游項目;另外,還要研發具有本地區特色的旅游產品,要結合市場發展狀況,完成“旅游文化+旅游產業”的產業經濟發展新模式創建。
(三)積極利用大數據資源,打造“互聯網+文化+旅游”的產業發展路徑
積極的發展旅游業,可以更好的宣傳旅游文化、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還能促進旅游地當地的經濟發展。由于二十一世紀是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時代,所以,旅游業應積極的融合互聯網技術、大數據資源,實現共同發展。因此,旅游業要積極的引入大數據技術,主動開發人工智能設備,提高融合“互聯網+旅游業”產業的效果,改善大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才能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創新驅動力。[6]
綜上所述,積極的傳播旅游文化有助于促進旅游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旅游經濟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各旅游地旅游,有助于旅游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進步。所以,旅游文化與旅游經濟在相互作用、影響下實現了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