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皮婭·玉蘇甫
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速度已經較快,同時所面臨的壓力也在逐步增大。其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壓力比較大。國家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改變這種情況,讓目前所面臨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的投資與貿易正處于調整中,全球的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幫助世界各國深度合作并且使不同區域發展的速度提高。因此,“一帶一路”建設除了使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可以讓沿線的國家也得到發展,并且對全球的經濟情況的改變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近些年來,我國的對外經濟比以前發展的要更加好了。在2014 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還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收國。我國對外經濟的合作對象是發達國家。在改革開放后由于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比較大,所以較多發達國家來我國進行投資,使我國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生產基地,經過這樣的投資,我國經濟上得到了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國家的外匯儲蓄也提高了。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使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都受到了限制,但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較低[1],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量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合作可以幫助我國避免發達國家因為金融危機導致需求不足的負面影響。并且路上的國家的資源很豐富,但是他們資源開發的水平較低,而且我們國家對這些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大。幫助他們開發資源,讓他們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還能讓我們國家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得到滿足。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發展的很快,而且變得強大起來了,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所以我們國家應該更加深入的參與到全球的經濟治理上面,幫助全球經濟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國應想辦法應對并且主動參與其中[2]。我們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更加深入的合作,不僅可以讓目前的國際貿易更好的發展,還能讓發展中國家不再被動的參與經濟治理。
之前的國際分工上面,因為我們國家的勞動力多,企業在工資上可以減少開支,所以一些國家就把需要勞動力的企業和有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放在我們國家,雖然這樣經濟能發展,但是這樣的分工使我國受到了環境上的破壞并且資源消耗較大,獲得的附加值也較低。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使我國憑借技術和資本上的優勢在國際分工中占據主導地位[3],同時還可以改變我國單一的商品輸出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逐步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的地位。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各區域不平衡、不協調。例如,西部地區與中部與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上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并且這個差距仍然在擴大,對我國的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發展不利。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國家的西部地區一定要路過。“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讓西部地區得到經濟上的發展,國家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進行更好建設,讓西部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
(1)發揮我國主要優勢,注重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在基礎設施領域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無論是施工、設計還是資金我國都具有較成熟的經驗[4]。國內的企業到沿線國家中建設基礎設施,加大基礎設施的融資力度。基礎設施需要投資的資金量比較大且回報周期長,所以在企業對沿線國家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時,要充分的進行調查和了解,并且盡量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與保護。由此,使基礎設施投資的項目實現財務可持續性。
(2)積極培養人才并且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讓我們國家的人才出國工作,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對沿線國家進行建設時需要對當地的語言、文化、政治、環境等進行了解。因為人才的質量高低關系到“一帶一路”建設是否能夠成功,因此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盡量調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在政策上首先要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出良好的國際環境,其次要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提供政策上的幫助,為其提供資金、財政、貸款方面的支持。最后,我國政府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有關的協議,使在不同國家的我國企業可以安全、便捷的開展工作并且得到應有的保護。
(3)加快管理平臺建設,提高對外投資安全性。我們國家的企業出去到這些國家建設要承擔很大的經濟風險,而且人身安全也會有很大的威脅。而且政策在不斷的發展和推進,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對這些國家的建設中去。因此,我國應建立企業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和管理平臺,準確的分析不同國家存在的風險,為企業提供參考意見,且有關的保險制度也應該進行完善。
“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塑造我國對外經貿合作新格局,使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還可以提高我國國際分工地位并且使我國各個區域經濟發展得到平衡。發揮我國主要優勢,注重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積極培養人才并且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同時加強管理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