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俊鋒 劉玉坤
裝配式混凝土工程是區別當下主流現澆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新技術體系,包括預制構件的工廠生產、碼放、運輸、現場吊裝、連接、成品質檢、成品保護等環節。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內容的新穎性、實踐性強,涉及要素多,傳統教學實施起來難度大,教學效果差。因此進行基于萬霆虛擬仿真和優慕課雙平臺的教學改革與探究。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舊轉換、升級換代的時期。以BIM、裝配式建筑為代表新技術體系不斷涌現,給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很多建筑類實驗實訓項目具有高危、高成本、高消耗或極端環境,具有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特點,高校受條件限制,依靠常規的實驗設備又不能做的實驗教學工作,非常不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而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給學生以非常接近工作崗位的場景,而不是書本上抽象的工藝流程和要求。讓學生從實際建設的角度出發,在某一個小項目中,如何綜合利用人員、建材、機械、法律規范、環境等諸多要素,完成建造任務。通過這樣的情景帶入,實際操作有利于安全快速的完成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
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相關文獻資料,按照“顆粒化資源、系統化設計、結構化課程”的組織建構邏輯,繼續完善《裝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數字資源的分層建設,繼續細化知識點與技能點,更新課程資源。繼續完善學習資源技術要求及建設內容的標準化,建立和完善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首先結合項目化的虛擬平臺為主線,進行混合式課程的單元逐級拆分教學內容,直至不可拆分的知識點,然后以A(對象)B(行為)C(條件)D(標準)法,制定每個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再以依托網絡教學平臺,整合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每個教學單元中,通過課前網絡學習、在線測試、觀看微視頻、課上虛擬仿真平臺操作,以及線下答疑討論、成果展示、撰寫施工組織設計、問卷調查等形式等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線上線下結合、師生互動、虛擬仿真與真實案例結合,基本實現了低層次認知理解到高層次的辨別、討論、設計創造能力的培養,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最后教師實施過程中得出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進行教學反思,以后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升后續教學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雙平臺也要很好地進行配合,單純的理論學習是枯燥抽象的,如同在黑板上講授電腦操作一樣是沒有什么好效果的。在課前的線上預習中加入很多的虛擬場景和操作步驟,有利于構建知識體系,這樣就不會讓學生從零開始學習,減少了學生的陌生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真正借助虛擬平臺講授知識時,還可以根據學生課前測試的結果、論壇和調研的結果,有目的有偏重的講授重點難點知識,避免大水漫灌的長篇大論,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接受。仿真平臺能夠給學生一定的情景和操作任務,好的平臺甚至能夠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環節的考核,但是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學習,還是要在混合式教學中完成。要克服學生在虛擬平臺中學會某項任務就只能照搬宣科操作的不足,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虛擬軟件可以給你學生以具體的形象,但是后面大量的知識還是通過混合式教學平臺來執行和實現。
總之,基于虛擬仿真的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究對《裝配式混凝土工程施工》這一新興知識體系的教學是非常有作用,可以較快較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更優秀實踐人才,對加快我國建筑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