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黎/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對我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87億,91.6%的青少年網民年齡段在12-24歲;69.5%的家長擔心孩子由于上網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84.9%的家長已經在想辦法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
資料搜集,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團體式心理輔導是目前治療成癮和依賴性行為的主流模式,對網絡依賴問題能產生科學有效的幫助。
本文選取蘇州某高職校四年級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男女生合計69人,除去3位脫落次數過多的同學,有效人數為66人,年齡集中在18-19歲之間。
1、前測
使用心理學系陳淑惠教授在2003年所研發出的《陳氏網絡成癮量表》對66名學生進行前測。參與調查的學生前測數據如表1所示:最近一周上網時間最少的是31小時/周,最多的是91小時/周,人均上網時間為55小時/周;最近一周內,網絡成癮傾向程度的分數最低為34分,最高為89分,均分為62分,均分沒有超過此量表的警戒值。

表1 前測結果(n=66)
2、干預方案
本研究使用的團體心理輔導為結構性團體,將69人分成兩個平行小組,兩組學生均參與5次相同的團體輔導活動,每周一次,持續5周,每次活動時間為90分鐘。表2為團體心理輔導的總體設計方案,活動總目標為:減少每日、每周使用網絡時間,減少使用網絡帶來的精神痛苦。

表2 網絡依賴團體輔導方案設計總表
3、后測
在團輔結束后一周,仍然使用陳淑惠教授的《陳氏網絡成癮量表》對69名學生進行后測。參與調查的學生后測數據如表3所示:最近一周上網時間最少的是22小時/周,最多的是84小時/周,人均上網時間為51小時/周;最近一周內,網絡成癮傾向程度的分數最低為35分,最高為79分,均分為60分。

表3 后測結果(n=66)
經過5次的團體輔導活動,66位同學每周使用網絡的時間從均值55小時/周降到了51小時/周,網絡成癮量表的的總分從均值62分降到了60分,雖然差異不是很顯著,但是可以正面的反映出本次團體心理輔導的干預有效。
當網絡成為未來生活的不可或缺媒介時,作為高職校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采取措施,積極引導并提前遇見高職學生網絡依賴與成癮問題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