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蘭
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問題始終是國家工作的重心,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標志著鄉村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2018 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和部署。文件中指出,要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的難題,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11與新型農業產業模式的創新,落實電子商務的農村示范作用,加快農村流通的現代化體系,實現鄉村振興的二十字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新的契機。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作為新業態的農村電商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我國農村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電商在農村發展迅猛,農村電商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交易種類不斷豐富,交易量也不斷增加。電商已經成為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渠道之一,并在農產品生產、供給和銷售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農村地區的生產經營與商品流通效率大幅提高。近年來,太倉市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拓寬富民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5月,阿里研究院發布《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6)》,太倉市位列全國農產品電商縣前十,2017年全市農產品電商營銷額達2.18億元,較2016年上漲45%。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對當前我市農村電商發展狀況、存在問題的梳理,探究了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市農村電商帶來的新契機,促進了我市農村電商的發展。
(一)打造網絡服務平臺,拓寬產銷對接渠道。開發“田園風”,網絡服務平臺,通過整合產業園等建設電商孵化基地,建立地產“名、特、優”農產品數據庫,重構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鼓勵引導農企、合作社等對接電子商務平臺,推動農產品網上營銷,目前對接各類主體109家。依托各基地、產業園或龍頭企業,建設電商孵化基地和平臺,將太倉農業生產經營單位轉變為上網有門店、下網有基地的網絡主體,目前太倉擁有各類本土電商平臺28個,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網上營銷。
(二)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破解電商發展瓶頸。我市連續三年舉辦農產品電子商務專題培訓班,全面系統講授網店建設方法、講解農產品網售要點。委托蘇州農職院舉辦培訓,就農產品與生鮮物流、互聯網+現代農業實踐、創意農業策劃與營銷等農產品電商相關的主題案例著手,講解農業市場主體農產品網上營銷技能的提升方式.強化實地教學,組織參觀蘇州市電子商務明星企業和農業信息化典型基地,累計培訓農村電商專業人才244人,2018年計劃培訓80人。讓參訓人員能夠在思想和行動上更加順應當前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深刻變革的新趨勢,運用云平臺、大數據引導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份額。
(三)培育壯大電商主體,推動全面融合發展。龍頭企業電商成為主力軍,2017年,11家蘇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其中省級5家、蘇州市級6家)銷售收入達101.3億元,其中省級龍頭企業—口水娃公司搭建一站式服務的“口水娃食品網購服務平臺”,2017年實現網上銷售收入1.3億元。各村(合作社)農產品電子營銷迅猛發展,城廂鎮電站村通過開放微信平臺和加入“太劃算”、“豹團網”等電商平臺,網絡年營銷額達340萬元;璜涇現代農業園先后與蘇州豹團網、一號店、蘇寧易購等取得合作,網絡年營銷額達46.4萬元;太倉豐達種龜場的張景春每年網上銷售烏龜30萬元。社會各類涉農電商企業逐年大幅增長。先后涌現諸如太劃算、田園優供、菜玩家、木瓜傳媒等一批涉農電商企業,其中菜玩家依托沙溪半涇村綠楊果蔬專業合作社,銷售太倉地產優質農產品,開設有大慶店、南陽店、沙溪布利亞等3個門店,2018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400萬元。
(一)政府政策性支持。主要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基于我市農業和相關產業的總體發展來規劃具有地域特色的電商產業,充分保證農村電商發展的長久性和外延性。其次要從各自鄉鎮的產業特點制定相應的電商扶持政策,針對不同的的電商模式類型給與不同的不同的扶持方案,讓經營主體有更廣的發展空間。對于一些新的電商產業的培育,可以用以“電”帶“電”模式,帶動村內農業、旅游、五金、化工、服裝等產業電商化發展。除此之外,完善互聯網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電商經營者的業務培訓等等。
(二)大力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強化落實推進舉措,扶持引導地產農產品電商發展,積極營造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發展獎補政策,鼓勵本地農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大對生鮮蔬菜、林果等特色農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平臺研發力度。同時,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店”,重點培育、遴選一批創新性強、示范性好的先進典型。
(三)進一步推動智能農業創新發展。以現代農業園區、基地及部分規模農業企業為主體,推動在糧食作物、設施園藝、特色水產、畜禽養殖等方面應用物聯網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水平;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引導有條件的經營主體開展農業信息化項目,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完善“田園太倉”平臺,通過整合全市農業全產業鏈數據,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推動我市智能農業創新發展。
(四)“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聯動融合發展是鄉村旅游全域化發展的關鍵。《太倉市推進農村物流融合發展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拓寬農產品和鄉村旅游市場,鼓勵利用農產品展銷中心,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扶持重點鄉村旅游公司發展農村生態旅游市場開發等,
推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共同發展。當前,鄉村旅游已經從傳統的線下模式逐漸轉移到線上線下O2O模式,良好的平臺可以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壯大。太倉市充分利用旅游、交通、農業、供銷、郵政等各部門、行業的基礎條件和資源優勢,互相帶動,互相促進,探索農村地區服務電商發展新模式,加強資源整合共享及合作開發,力推農產品銷售、網絡站點配送、運輸物流模式等基礎建設,從吃、住、行、游、購、娛等各方面推出貼心實惠的農旅融合產品和優質的電商服務,在線上和線下為商家與市民游客建立交易服務渠道,從而推動鄉村旅游與農村電商集約化發展,共同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新時代背景下我市的農業發展離不開網絡信息平臺,“互聯網+農業”更是對農村特色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市鄉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些許問題,下一步,應緊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整體趨勢,進一步明確政府、電商平臺和參與商戶的市場定位,通過有效對電商物流倉儲、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農村電商運營中心、農村電商服務站、人才培訓中心等資源有效地整合,建立短程高效低成本的流通網絡,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生態系統,營造良性競爭的電商發展環境。同時,要強化農村電商龍頭企業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健全扶持政策,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為農村電商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