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雅(河北地質大學)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在實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卻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對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深刻的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從而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雙創”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為社會輸出更多素質更高、技術過硬、專業更強的創新創業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另外,當今社會的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多掌握一項技能,多具備一種能力,就會多提升一些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增加自身的就業成功幾率。從另一種角度分析,我國勞動力市場有了這些高素質創新創業人員的涌入,整體的市場綜合素質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整個市場經濟的生機也越來越旺盛,風氣也越來越優秀。只有這些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價值的發揮,才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的發展,促進國家的進步。
“雙創”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一般情況下,衡量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標準,不僅包含該高校的師資力量、人才培養能力、科研貢獻等基礎指標,還包含該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一所高校的綜合實力越強,就越有利于其未來招生規模的擴大以及生源質量的提升,越能申請到國家財政的資金補貼,越能獲得外界的良好評價。而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有效緩解就業壓力,調整就業心態,然后以積極健康的態度迎接就業過程中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創業目標,避免不必要的彎路和犯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幾率。除此之外,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所聘請的授課教師、所開發的課程體系,所建設的創業孵化基地以及實訓中心等也會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有效的輔助。
“雙創”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知識,第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技能。而當學生學完所有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之后,不僅可以對現階段的社會行情以及就業態勢進行科學的分析,以激情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新創業中;還可以明確自身的創新創業方向以及定位,形成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更加可以掌握一定的創新創業技能,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1]。
在“雙創”背景下,我國各大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過程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首先,由于高校教育體制的不完善,使得我國大多數高校都過度強調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其次,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的課程設置并沒有過多的涉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無法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最后,缺乏豐富的教學形式,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不明顯。
根據專業部門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案例的統計與分析,發現有48%的大學生因為財務狀況而宣告經營失敗,有29%的大學生因為信息來源渠道有限,無法準確評估經營產品的市場需求而宣告經營失敗,有23%的大學生因為團隊出現矛盾而宣告經營失敗。由此可知,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由于知識、技術、經驗、人脈以及資金等方面的限制而困難重重。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就必須要給予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例如大學生創業產業政策、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大學生創業融資政策以及大學生創業財稅政策等。但是由于現階段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的不完善,并沒有發揮出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作用。
雖然我國的大學生都接受了相應的高等教育,但是其創業項目主要集中于商業模式成熟的第三產業,例如餐飲行業、文化傳媒行業以及零售行業等。其整體的創業科技含量非常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科技含量越高,創業成本越高、創業風險也就越高,對于剛步入社會身無分文的大學生來說非常困難。第二,科技含量越高,創業難度越大,對于創業者的創業經驗要求就越苛刻,而大學生的創業經驗十分匱乏,很難獨立完成高科技含量的創業項目的有效運轉。
“雙創”背景下,要想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相關部門要提供有利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只有加大各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投入,才能夠借助高校這個專門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場所完成創新創業教育。首先,引導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校內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強“雙創”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組件,積極的在高校內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其次,各級地方政府部門要與高校進行溝通,共同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開發更多的國家級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省級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從而將更好的資源和信息轉移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面。最后,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要給予更多的稅收政策、提供更多的辦公空間,拓寬大學生的創業融資方式,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幾率[2]。
“雙創”背景下,要想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各大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首先,要意識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面向本校內的所有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活動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啟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以及潛能。其次,高校要大力引進“雙師型”教師,通過既有較強專業知識,又具有多年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師來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同時,高校還要聘請創業成功人士以及創業專家來校舉辦創業講座,分享其創業成功經驗,進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另外,高校還要為本校教師的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引導教師通過讀書、實踐等方式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最后,高校要加大“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等組織機構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進一步整合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雙創”背景下,要想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要積極主動的提升自身對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大學生要積極主動的學習與創新創業有關的理論知識,多了解一些創業成功案例,進而增強自身的創新創業興趣,并通過實際的行動來激發自身的創新創業潛能。其次,大學生要在完成文化知識的學習任務之余,重點提升自身對綜合素養以及實踐能力,并利用課余實踐主動報名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創新創業活動,通過真實的創新創業活動來鍛煉自身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品質,增強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為后期更好的開展創新創業打好基礎。最后,大學生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及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3]。
綜上所述,“雙創”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可以為社會輸出更多素質更高、技術過硬、專業更強的創新創業人才,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鑒于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可以明確要想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相關部門要提供有利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各大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要積極主動的提升自身對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