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寒(江西信息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多樣化的共識模式不斷呈現,已從單一共識機制向多類混合共識機制進行轉化,算法從信任環境和投票共識,逐步轉向競爭性非信任性復雜性的共識算法演化。通過分片技術提升整體區塊鏈的算力,在可信計算的基礎上保護數據隱私的同時進行驗證計算。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政務應用、銀行業、客戶服務、保險業、平臺打造、支付擔保上均有廣泛的機遇。2016年國務院頒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其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納入新技術范圍,同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介紹了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先轉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學習,對發展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意義等作出了深刻闡釋。
各地政府一直在積極開展其“互聯網+政府服務”的應用,區塊鏈助力“數字政府”的建設并重塑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技術,讓政府部分的事務放置區塊鏈上,相應的辦事流程交付于智能合約,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加密化、智能化處理,利用智能合約對政務進行線上審核評估認證流轉。2017年湖南省婁底市政府打造基于區塊鏈的“四網互通”智慧政務網絡,實現對企業備案、互聯網信息備案、不動產登記備案的“一表申請,一套材料,加載一碼,無一遺漏”。2018 年11 月,婁底市正式上線啟用不動產區塊鏈信息共享平臺并發行全國首張不動產區塊鏈電子憑證。同年,深圳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智慧政務上,發行了國內首張區塊鏈電子增值稅普通發票。實現電子化、便捷化,并解決虛開增值稅發票、虛增減報銷款等現象,提升了消費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對政府來說,通過區塊鏈管理平臺,稅務機關能夠實時監控發票的開具、流轉、抵扣,實現快捷無紙化稅務管理、保障國家稅收征管權。
區塊鏈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場景也很廣泛,在各行業中農林牧漁對GDP 貢獻位居第三高達9.2%,但是在首次公開發行市場中農林牧漁僅占全部IPO 市場份額的0.97%左右。相反農業公司在財務真實性上多次出現財務造假,主要原因包括大量使用現金決算、生物性資產的計價和盤點復雜程度高。區塊鏈技術在農業領域中,可以利用其難以篡改、可追溯性、數據高度信任,確保農業企業的采購和銷售財務的數據真實性、數據安全性和數據可分享性。
區塊鏈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實踐也在逐漸增加。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實時同步性,使得各分布式節點或賬本的數據能夠實時同步與共享,實現即時同步的金融生態;在供應鏈金融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多方包括供應商、采購方、金融機關和監管機構共同參與至分布式賬本,利用不可篡改性,建立信任的多元參與模式,使得信息傳遞效率提高,利用業務邏輯和商業流程采用智能合約的方法提現出來,降低各方因對賬而消耗的管理費用;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溯源性,對金融交易及時識別、及時監管,提高風控預警的效率。
區塊鏈技術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也較成熟,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通過電子化形式,形成為在金融市場中可出售可交易的證券。通過數據分享,數據公開。數據不可篡改的特征,將證券發行過程中的資產甄別、盡職調查、金融資產設計、監管機構審批備案、資產發行進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發行方、投資機構、中間服務機構、監管機構、證券交易平臺、清算機構納入進區塊鏈信息平臺中,解決信息不對稱、虛假披露、人工審核時間過長等不足,提高發行效率降低發行過程中的錯誤幾率。應對中小企業因信用不足而導致融資困難較大的問題,區塊鏈技術為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利用信息化網絡來收集中小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過程,對企業交易活動的數據電子化,信息自動獲取并利用區塊鏈技術分布式技術形成可靠、不可篡改的共享賬本。完整記錄企業資產數據和交易數據,滿足信用評估需求,對金融業風險評估提供有效支持,有效解決中小型企業信用問題。
在支付和清算領域,區塊鏈技術有顛覆性作用。例如,在供應鏈金融和對外貿易中,有大量文件需要進行審查、核實、交叉檢查,同時需要進行信息收集和比對,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增加電子數據的可靠性,公共賬本的公開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確保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在跨境支付和清算領域,參與方通過第三方系統例如swift 系統導致跨境支付結算效率低耗時長手續費高,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搭建信息互信、跨境信息分享的支付平臺,同時利用支付數據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性,保障支付各方可以清晰識別資金流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保險業區塊鏈技術也可以進行重大商業革新,保險業是高度依賴數據的行業,區塊鏈技術可以增進信息共享力度,加強信息累計數量,降低保險公司的管理成本;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保險公司與投保人之間的不信任問題,基于技術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利用區塊鏈技術從保險購買、保險審核、保險理賠、保險申訴全過程進行,有效提升客戶對保險產品和保險公司的信任度,完善保險公司合規經營防范風險,利于監管機構對保險行業的指導、監督和審查。保險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客戶數據加密后上鏈,能夠在兼顧身份信息驗證的安全性同時提升便利性;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方式,可以應用至互助保險,利用共擔風險自愿協助的理念,將所有交易記錄上鏈包括保險申請和保險理賠,使得互助保險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區塊鏈技術在商業保險和財產保險中也有廣泛應用,利用其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功能,降低虛假描述和虛假采購的風險,降低保險公司經營風險。
區塊鏈技術在司法實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化數據在生活和司法實踐中也日益增多,雖然其易于生成、便于保存的特性,但電子數據數據量大、易篡改,易偽造,技術性強的特性也使得電子數據在司法實踐中驗證難度加大,同時司法實踐中也存在電子數據的采集成本較高、采集效率較低等問題。司法取證中,時常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多方認證的功能,與電子數據取證的契合度高,因此將區塊鏈技術應用至司法實踐中可以廣泛應用。同時,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數字化電子簽名進行密鑰加密可以保障簽字文件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應用區塊鏈技術在數字化身份信息認證、數字化時間確認、信息數據加密、信息數據保存中也有很強的技術適用性。目前,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傳統電子數據的認證方式,無須將電子數據快照轉移成紙質文件并對其進行公證化處理,可以便于當事人進行舉證、降低司法成本提升訴訟舉證的效率。
與此同時,針對借用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活動,2017 年中央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代幣發行融資行為予以禁止,2019 年網信辦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基于區塊鏈的信息服務提供了定義和監管,要求區塊鏈信息技術企業進行備案管理,并對其進行定期查驗、業務規范、處罰監管等。對區塊鏈技術實施監管有效的保障了信息技術的安全適用、保證金融體系的高效運轉的同時,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破壞金融市場秩序進行嚴厲打擊。同時,海外國家和地區對區塊鏈技術實行立法、針對虛擬貨幣交易簡歷反洗錢和反資助恐怖主義融資,保障用戶合法權益和國家金融體系的穩定。部分地區采用“沙盒監管”的制度,對區塊鏈在小范圍市場的創新進行實驗性的操作,以觀察其技術的適用性,對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影響,監管的適用程度的考量,并在現行法律法規體系下逐步實現合法合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