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豪英(浙江龍盛薄板有限公司)
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經濟改革,推動了我國經濟模式產生了變化,勞動者的工作模式發生了改革,新就業形態就此產生。新就業形態是當今社會發展的經濟單位之間交易的高度協同,不等同于傳統的就業模式,主要是通過平臺進行組織,采用組織的力量發揮勞動關系。當前新就業形態下勞動關系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行業相比于傳統行業有了創新,信息技術的浪潮下,大量依靠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新型行業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重要行業;其次是匹配方式創新,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共享性,新就業狀態工作的效率和就業效率得到了提高,實現了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的快速對接;最后創新了就業方式,新就業狀態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就業方式,形成了靈活多元化的新型就業方式,勞動關系從傳統的勞動場所變成了更加靈活多樣,打破了傳統就業者從固定勞動場所形成的思維格局。
21 世紀以來,新就業形態下傳統的勞動關系逐步瓦解,新型勞動關系呈現了多樣化、靈活化的狀態,很多新型的就業方式、就業崗位得到了發展和變化,勞動關系和勞動場所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單一的勞動合同不再是唯一的勞動方式和形式。除了勞動合同之外、勞動雇傭、勞動派遣、人力資源外包成為了新就業形態下新興的勞動方式和形式,相較于之前單一的勞動合同方式,自我雇傭、獨立承包、眾包以及共享經濟形式也在逐步改變單一勞動合同和雇傭關系。多樣化的勞動方式不僅帶來了市場勞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也提高了整個市場勞動關系協調的復雜和困難程度,復雜的勞動關系在辨別真假勞動關系合同方面也增加了難度,保障勞動權益出現了困境。
新就業形態相對于傳統就業形勢,存在著用工統計困難、用工穩定性等的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導致了新一代勞動關系出現動蕩,加劇了勞動關系協調的難度。新就業形態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勞動成本,但是想要維持住穩定的勞動關系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新就業形態會降低勞動者對于企業的忠誠度和責任心,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穩定發展。新就業形態通過信息技術實現靈活用工,但是很容易出現企業從成本的角度上由于用工隨意和崗位保障難以實現的問題,導致勞動糾紛造成勞動關系協調難度增大。新就業形態下由于勞動規模日益多樣化,在信息技術勞動模式下與傳統模式出現了矛盾導致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僵化和過分靈活并存的現象。
新就業形態下,我國社會出現了很多新興行業例如“網紅、外賣、自媒體”等,很多人通過信息技術來提供服務和實現服務,信息技術在提供服務時存在著快捷、方便的特點。據資料顯示,截止目前我國有超過6000 萬人在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服務從而獲得報酬,資金總數超過3.45 萬億元,足以證明我國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實現企業運行的情況絕非少數。2020年這個人數還在呈現上升的趨勢,將會有超過1 億人參與到這樣的新型經濟活動中去,但是目前我國對于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提供服務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嚴格的認定標準,很難保障到勞動者的權益。面對新經濟發展的程度和經濟格局,若是阻礙新型經濟手段發展勢必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緩慢的形式,并且影響到企業與勞動關系之間的保護。
新就業形態下,我國多種勞動關系正在迅速發展成熟,創業的機會大大增加,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基礎下實現就業形式的改變,勢必會使得往日傳統就業關系日益模糊。面對新一代90 后年輕群體進入市場環境,其中獨特的自我價值觀和理想特質成為了創業或者就業的基本要點。據研究表明更多的新一代年輕群體將“成就事業”作為就業的目標,其就業理念也決定者勞動關系呈現出了更為理想化的局面,導致勞動關系邊界日益模糊。當前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年輕群體將“網絡主播、網紅”等新型就業模式作為自己的職業首選。
面對新就業形態下呈現勞動關系多樣化的情況,我國政府應該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障市場環境多樣化出現的困境。首先保障個體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中的地位,我國的勞動機關需要在不同的方面對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對其進行合理科學的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其次是勞動者權益保護法,面對多樣化、靈活化的信息技術行業,勞動者權益一旦沒有得到保障,就會出現勞動者工資、人身安全無法保護的情況,很難實現勞動市場穩定發展。
社會保障制度是勞動者保護權益的重要手段和制度,要想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首先建立充分的失業保險制度,當今我國社會依然存在著失業保險領取困難、效率低、保險范圍窄等問題,大量新型行業模式沒有合理規范的失業保險制度,就會出現就業安全和穩定的基本問題;其次是將勞動的范圍界定,將勞動者盡快納入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中去,面對多樣化的就業形式都要顧及到,從而發展新就業形態下就業模式。
工會是勞動者實現維權和保護權益、訴說公平的重要組織和機構,是企業發展和勞動關系和諧共處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解決新就業形態下勞動關系的問題,就需要一定程度上強化工會自身管理能力。首先要增強工會勞動保護監管部門的職能和效率,發揮勞動保護部門的監督和引導作用,一旦發現企業發展和勞動關系存在問題時,及時出現解決保障勞動者的正常權益;其次結合當地發展情況推行企業行業勞動標準,引導行業與勞動者的薪水制定標準,促進新就業形態下勞動利益分配實現公平。
新就業形態下勞動關系涉及到整個社會市場經濟的參與,要想實現新就業形態下勞動關系的合理運行,就需要增加社會力量,讓社會群體共同參與進來。社會這個大群體可以在法律法規無法實現健全的狀態下實現與新就業形式相匹配發揮作用,除此之外,需要增強經濟主體保障雙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下,明確主體之間的義務和關系。現代市場經濟的常態是社會力量參與勞動關系保障,在政府無法涉及的層面推動和諧勞動關系構建。
綜上所述,我國的經濟模式正在逐步改善,新就業形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變化、創新,從而導致我國的勞動關系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和突破。新就業形態作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種新情況,呈現出多樣化、靈活性等特點,為了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把握新就業形態下經濟模式的轉變,利用好轉變不斷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以更好的姿態去實現我國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