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全球經濟轉型、高校畢業生數歷年增長等原因使高職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近幾年,國家出臺一系列積極的就業政策,地方政府(浙江省)也不例外,浙江省各高職院校也都有建立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但尚處于摸索階段。現階段出現的“有崗位推薦卻找不到人”“舉辦大型招聘會的現場怕得是沒有學生參加”“就業指導服務人員流動大”“有些校企合作項目遭遇推行瓶頸”等有關就業問題,不得不讓我們再重新審視我們目前已建立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就業問題研究最初發端于美國。1908 年,美國的帕森斯提出“職業指導”的概念并明確強調職業指導應當成為地區高職院校體制的組成部分。他的高職院校職業指導理論對高職院校的就業問題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業指導的概念已經突破了單純就業安置的內涵,把它同生活指導、人生指導和教育過程結合起來了。各國都把職業指導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且紛紛用法律和法規的形式來構建高職院校的就業服務體系。英國高等職業院校的“三明治”辦學特色,奠定了英國就業的“雙軌”制度。德國通過法律的形式來規范高職教育的就業管理,也促進了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制度得以形成。美國頒布實施相關法律,確立了職業指導教育在美國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法律地位。目前,美國形成了勞工部、學校、中介和用人單位協同進行的就業服務體系。勞工部一般負責制定宏觀政策和做好就業調查等工作,總負責大學生就業。德國制定了最詳盡的高職院校就業服務制度,從政府、學校和企業方面構建了全面的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現階段,西方國家還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能力開發模式等方面不斷地探索高等職業院校的就業問題,努力實現學生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西方歐美國家在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上已經有了相對完整的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我國國情和有關實際情況與西方國家不同,可以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尚處于摸索階段,其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綜合統籌各方資源,建立全程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從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就業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實訓基地等方面來研究,并建立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而在具體實施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過程中卻沒有相應的評估與調整,形成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優化方案,從而在原有基礎上構建新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首先,本文從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資料入手,分析已有成果,梳理并初步形成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想法。主要包括:
這里的“以人為本”包括了三個涵義:(1)對于學生,我們不僅要指導服務其就業,還要關注學生就業以后的職業適應情況;在對其授于“魚”和“漁”的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就業“欲”。(2)對于用人單位,不僅要讓用人單位對我們的學生滿意,還要對學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滿意。(3)對于基層就業指導服務人員,我們在理解的同時給予認同和發展空間,激發其快樂工作,使其創造力和潛能能更好地發揮,也能促進就業隊伍的穩定性。
選拔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及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專業背景的老師且有職業指導意愿的教師;對系部二級就業指導服務人員中如輔導員通過相關專業培訓、教學交流、企業掛職等形式提升其業務能力,并能給予相應的發展空間;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將職場成功人士、優秀的學長學姐、行業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專家等充實職業指導師資庫。
分別從三個層面界定職責與功能。如需要政府加快改革人事制度、戶檔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步伐;在校企合作方面可起到項目促進作用。在學校層面形成人才培養的全程服務;通過團體輔導和個性化咨詢完成特質性人才的培養。形成三層面相互聯系、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復合體系。
(1)完善就業信息及時公開機制。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的手段實現就業信息的及時公開,讓每位學生都能輕松查詢并知曉。
(2)建立團體輔導和個性化就業指導想相結合的有效機制。開展團體輔導解決學生的共性問題,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開展個性化的一對一的咨詢服務。以團輔與個體咨詢相結合。
(3)完善就業指導與服務的網上信息化機制。比如開展“讓學生最多跑一次”服務,就業協議辦理、就業流程及手續盡可能在網絡上實現操作。開設相關網絡課程,實現就業流程、求職安全等問題的網絡指導。構建大學全程化生涯規劃信息系統、行企業動態信息系統等就業服務子系統平臺并實施。
(4)完善就業指導評估反饋機制。就業指導評估不僅僅是由高校教育管理部門一方,還應加入社會用人單位、學生對學校該項工作的滿意度等多方評估。
本人所在高校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積極探索建設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優化途徑。在這個過程中,也初顯成效。
大學生就業創業就業服務工作得到了有關媒體的關注,光明日報、浙江日報、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農村信息報以及浙江省大學生網上就業市場等媒體做了報道。所在學校被授予杭州市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站。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共青團工作交流會作為東道主在會上做創新創業教育典型發言。在浙江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作了《依托行業、創新機制,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創業》的典型經驗介紹。《“社倌——大學生基層創業新途徑》被評為為杭州市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十佳”項目;《“五位一體”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項目被確定為杭州市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項目重點培育項目;所在學校多次承辦省市級大型技能人才招聘會等。2013 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 強。
總之,高職學生就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企業、學校在這項的系統工程中的合力。及時總結浙江在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運行過程中的經驗做法,不僅有利于浙江省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利推動有關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理論探析的創新,從而對整個社會和諧發展賦予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