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炳海
我國每年的畢業生人數在不斷的增加,就業難成為了常態,與此有同事大部分企業也存在招人難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是培養高素養應用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的一大特色,但是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機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實訓基地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職院校和企業需要對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機制進行不斷完善,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提升實訓基地的管理質量和效率,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使校企合作可以長期穩定發展。本文針對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機制進行深入分析。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結合實際需求,設立一個專門管理校內實訓基地的部門,例如教務處,進行統籌管理,合理規劃與調度安排校企合作資源投入,以防出現重復建設的情況,避免資源浪費,并且還可以節省出剩余的資金,專門用來對設備進行更新和維護,保證校內實訓基地與市場之間處于一致[1]。此外,高校需要給予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足夠的重視,對校內實訓基地管理系統進行開發,例如在網上把校內實訓基地的信息公布給學生,使其可以進行網絡預約。在該種管理模式下,可以跨院系共享實訓基地的資源,進而有效提升資源的利用率。
對于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工作者,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要增加學生學習的幾率,促使學生可以深入的走進企業中完成實踐活動,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進而有效提升其專業素養,使其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管理工作中[2]。并且,要求這些管理工作人員要準確的劃分實驗室以及實訓基地兩者的實際管理,對于指導教師,需要設置學校的專業化教師或者企業內部的工程師,且院校要組織學生進行企業專業技能的培訓,和企業一起制定教學管理計劃,進而使利益與資源實現共享。此外,高職院校需要組建一支雙師型隊伍,加強對專業教師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訓,可以挑選出幾名優秀的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鼓勵教師進行掛職鍛煉,進而有效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并且,需要聘請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工程師,擔任學生實踐活動的實訓教師,進而有效提升集訓基地的管理軟實力。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實訓課程的開發,因此需要加深對市場人才需求現狀的調查和分析,以便于后續開發實訓課程,只有這樣才可以使課程和崗位之間實現無縫對接[3]。對市場人才需求分析的內容主要有崗位設置、業務流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要求、職業素養、崗位職責等等,并把此作為基礎,對實訓課程培養目標進行明確。
實訓基地的課程開發小組需要解構原本的課程內容,并結合實誠對崗位和人才的需求,對需要培養學生哪些職業能力進行確定,進而重新選擇、序化、重構、整合知識體系。并且,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規律,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的順序,重構課程內容。
想要有效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機制,還需合理布設學習情境及任務,科學劃分學習情境及任務,分解成多個任務,讓各個學習任務皆有相應的工作環節。除此之外,需做好企業工作情景模擬工作,通過實踐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感受并體驗企業一線工作環境。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都是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對學生實施全部項目教學。在這樣的實踐教學中,會導致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因此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其一,可以利用提問式教學法,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問,使學生可以在問題的指引下,進行實踐學習。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問題的提問,或者是多個問題的提問,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講解下,對知識點進行不斷梳理,通過討論分析、實際操作,最后經過實地考察,對知識進行鞏固。其二,教師可以利用參與式教學法,指引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在參與式教學法的指引下,經過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對教學環節的參與、自我總結,并評議整個教學過程。在該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學習中。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管理機制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促進校企雙方共贏,并且還可以促進校企合作長期穩定發展。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特色與靈魂就是實訓基地建設,其提供給了高職院校教育發展與改革有力的保障。因此,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時,需要對高職院校和企業的權限、職責、相互關系、利益進行正確處理,對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協調,進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的管理質量與效率。